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在旅遊中學習成長

發布時間:2022-04-25 16:39: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文物修複師在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保護修複展示中心內(nei) 進行象牙修複,觀眾(zhong) 透過展示廳的玻璃觀看修複過程。

  “讀萬(wan) 卷書(shu) ,行萬(wan) 裏路”,旅遊也是修身養(yang) 性之道。許多人背起行囊去旅行,不僅(jin) 為(wei) 了遊山玩水、放飛自我,還有更深層的需求:通過在旅途中不斷學習(xi) ,使自我獲得成長。

  現代旅遊業(ye) 除了滿足大眾(zhong) 休閑娛樂(le) 的需求之外,更將旅遊視為(wei) 一種重要的學習(xi) 和成長方式,不斷創新產(chan) 品供給,滿足人們(men) 的新需求。

  ⒈ 滿足大眾(zhong) 需求

  見多才能識廣。旅行中,人們(men) 結識新的人物、風景和文化,增長才幹和勇氣,在不知不覺中成長。隨著人們(men) 消費需求的提升,旅遊的學習(xi) 性與(yu) 發展性日益受到重視,傳(chuan) 統旅遊業(ye) 紛紛改革創新,開發和推出更注重學習(xi) 與(yu) 發展內(nei) 容的產(chan) 品。

  “現在許多旅遊目的地都在打造一些新型業(ye) 態產(chan) 品,可以讓遊客在旅行中的學習(xi) 更有體(ti) 驗感、沉浸感。”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旅遊傳(chuan) 播研究中心主任張婷婷說,比如開發以滿足人們(men) 求知欲為(wei) 主題的樂(le) 園,像北京門頭溝有個(ge) 穀山村農(nong) 耕文化園,園內(nei) 全部圍繞農(nong) 耕文化做文章,小朋友們(men) 既可以遊山玩水,也可以學習(xi) 農(nong) 耕文化的知識和曆史。現在,側(ce) 重學習(xi) 和成長的主題公園越來越多了。

  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地、國家文化公園以其擁有的獨特自然和文化資源,成為(wei) 人們(men) 喜歡的旅遊學習(xi) 目的地。新冠肺炎疫情盡管對客流產(chan) 生了一定影響,但這些地方依然利用空窗期,策劃出新的創意產(chan) 品。

  4月的黃山,春光明媚,不能前去登山看鬆的遊客依然能夠探秘黃山的奧妙。

  “親(qin) 愛的朋友們(men) 大家好,又到了每天與(yu) 黃山日出見麵的時候……”鏡頭裏,黃山玉屏樓賓館的主播正與(yu) 粉絲(si) 們(men) 互動。今年以來,該賓館建立了一支由8位員工組成的直播隊伍,每天通過鏡頭向各地網友展示黃山秀麗(li) 風光,截至目前,已進行了超過100場直播,吸粉近萬(wan) 人。“我們(men) 每天直播時間基本固定,日出、日落時分準時與(yu) 網友‘雲(yun) ’端見麵,遇上有雲(yun) 海的時候還會(hui) 加播。”主播團隊之一的小侯介紹,在直播軟件後台,網友們(men) 常發來私信谘詢有關(guan) 黃山的信息,主播團隊都會(hui) 一一解答。很多網友感歎:“雲(yun) ”觀黃山也很美了,希望今後可以實地去看看黃山,感受這座天下奇山的魅力。

  “如果我們(men) 改變以生活方式為(wei) 核心的旅遊體(ti) 係,構建集學習(xi) 、生活和成長方式於(yu) 一體(ti) 的旅遊體(ti) 係,中國旅遊的發展空間將會(hui) 更大。”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hui) 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副主任張輝說。

  ⒉ 立足本土文化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專(zhuan) 家指出,通過旅遊這種方式,可以彌補書(shu) 本教育內(nei) 容的缺失,特別是可以幫助青少年了解國家的曆史文化、地理形態和發展進程,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與(yu) 過去熱衷於(yu) 吸納外來文化相比,現在各地開發本土文化的熱情越來越高。

  去年底,在北京皇城根遺址公園內(nei) 建起的“文化東(dong) 城”會(hui) 客廳首次加入網絡直播,專(zhuan) 家線上講解皇城根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受到文物愛好者的歡迎。“文化東(dong) 城”會(hui) 客廳就是把北京東(dong) 城這種在地文化IP進行深入開發,然後把每一個(ge) IP變成可體(ti) 驗、可互動的旅遊項目。

  最近,在位於(yu) 四川德陽的三星堆博物館展示廳內(nei) ,絡繹不絕的遊客擠在透明的玻璃前,全程觀看玻璃對麵修複師對文物的修複過程。與(yu) 此同時,玻璃外的電視屏幕正在播放考古發掘的視頻。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說,將文物修複向遊客開放,可以讓人們(men) 更近距離地感受古蜀文明的博大精深和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這種方式很受歡迎,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

  三星堆青少年教育中心還為(wei) 青少年量身打造了一處學習(xi) 樂(le) 園,在建築麵積近1000平方米的樂(le) 園裏,孩子們(men) 可以觀看《穿越古蜀國》,感受3000多年前古蜀人的一天;可以玩“拚拚樂(le) 園”和“虛擬換裝”遊戲,做一回小小文物修複師,秒變3000年前的古蜀人;可以參加“趣味考古”活動,體(ti) 驗考古學家的樂(le) 趣……

  “過去,我們(men) 吸納別人的東(dong) 西比較多,比如迪士尼和環球影城這些外來主題樂(le) 園,但像北京門頭溝的農(nong) 耕文化樂(le) 園和三星堆教育中心,雖然規模或成熟度還不如迪士尼和環球影城,但其立足於(yu)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張婷婷說,未來,這類旅遊產(chan) 品會(hui) 越來越多地進入市場。

  ⒊ 發展新型業(ye) 態

  在文旅融合發展進程中,越是有文化底蘊的旅遊目的地,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如何讓青少年在研學旅行中更好地增長見聞,茁壯成長?對此,張婷婷認為(wei) ,研學旅遊的課程跟簡單的導遊景點介紹是完全不一樣的,它應該有一套更加成熟的體(ti) 係,甚至可以變成素質教育課堂。比如在武漢地質大學裏有一個(ge) 展館,是4A級景區,人們(men) 在這裏既能得到專(zhuan) 業(ye) 係統的地質文化學習(xi) ,也可以遊覽景區的風光。

  發展具有學習(xi) 方式和成長方式的旅遊形態,是中國旅遊新階段的一項重要任務。

  張輝建議,就當前來說,業(ye) 界應以世界文化遺產(chan) 和自然遺產(chan) 以及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wei) 依托,通過對中國文化遺產(chan) 地、自然遺產(chan) 地和國家文化公園不同的文化元素、文化遺產(chan) 、文化基因、文化形態、曆史事件、重大工程、標誌性景觀和地理形態進行深入挖掘、提煉和係統組合,形成具有文化目的之旅遊體(ti) 係。(羅 蘭(lan) 鞠立新 )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