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速讀丨梁曉聲:每個人的《人世間》都是在起起伏伏中充滿希望
(東(dong) 西問·速讀)梁曉聲:每個(ge) 人的《人世間》都是在起起伏伏中充滿希望
中新社北京4月24日電 (李翔)“我沒想過《人世間》會(hui) 如此火爆。現在看來《人世間》的火爆印證了在當今的中國,需要有一部講述時代變遷的作品,證明了我們(men) 在文化自信方麵的長足進步。”近日,中國著名作家梁曉聲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專(zhuan) 訪,講述他眼中《人世間》的人情冷暖。
今年《人世間》作為(wei) 央視2022年開年大戲播出,全民追劇的同時也引發了對原著的追捧。梁曉聲通過文字以小見大敘述了一個(ge) 普通中國家庭在大時代變遷下的生活史,讓人感受到“家國文化”流淌在每個(ge) 人的血脈裏。大家熱議“大家”和“小家”的關(guan) 係。對此梁曉聲表示,家國關(guan) 係,全世界都一樣,並不是唯獨中華民族格外強調這一種關(guan) 係,所謂“國之不存,何以家為(wei)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這是全世界皆準的價(jia) 值。
對於(yu) 中西方文學有何不同,梁曉聲坦言,中西方文化從(cong) 創作初心就不同。他說:“西方文化下的文學創作,起初更多是從(cong) 研究個(ge) 人出發,某種程度是從(cong) 心理學角度來剖析個(ge) 人麵對現實的心理活動。而中華文化影響下的文學作品,在相當長的曆史時期內(nei) ,都是從(cong) 道德範疇來刻畫人物,作品更多的是在描寫(xie) 人與(yu) 人的關(guan) 係、人與(yu) 社會(hui) 的關(guan) 係等。”
而對於(yu) 中西方文化在不同中如何相通的話題,梁曉聲認為(wei) ,文化自信是關(guan) 鍵。如何在既保留自我文化的同時又達到彼此交融交往,最核心的就是對於(yu) 不同文化的不同聲音,在“在意”與(yu) “不在意”之間找到平衡,而做到這一點其實是需要智慧的。
梁曉聲在作品中有很多對於(yu) 苦難生活細節的描述。對這樣的行文著筆,他解釋說:“作品中的苦難就是一種和現代生活的比照。假如沒有比照,我們(men) 可能對於(yu) 今天中國的發展所帶來的變化很漠然。當通過這種現實主義(yi) 品相的文學,把從(cong) 前樣貌的一部分還原出來後,我們(men) 能更加了解我們(men) 的過往。正如每個(ge) 人的人生也是這樣,在起起伏伏中充滿希望。”(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