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以大曆史觀深化蘇區史研究

發布時間:2022-04-27 15:2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萬(wan) 振凡 盧飛龍(分別係江西師範大學教授、《蘇區研究》雜誌主編,江西師範大學講師)

  隻有樹立縱深而寬廣的大曆史觀,才能真正看清曆史發展的本質和趨勢,才能更好地從(cong) 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大曆史觀視野來研究蘇區史,從(cong) 長時段、整體(ti) 史和世界曆史的國際視野研究蘇區史,是推進蘇區史研究進一步深化拓展的重要途徑。

  長時段與(yu) 蘇區史研究

  長時段理論主張把曆史事件放到一個(ge) 比較長的曆史時段中來考察,探究其發生的原因,揭示其發展規律、把握其曆史地位和影響。長時段理論對蘇區史研究提供了三點重要的理論借鑒。

  拉長蘇區史研究時段。既要研究蘇區時期的蘇區史,也要研究蘇區成立之前以及此後曆史時期的蘇區曆史,從(cong) 川流不息的曆史長河中,探究蘇區曆史發展的起源和走向。聚焦這一角度可以看到,近代以來,由於(yu) 帝國主義(yi) 的侵略,中華民族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的苦難深淵,受盡屈辱。如何才能擺脫災難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地位,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人民進行了各種探索,但是各種救國方案都失敗了。“走俄國革命的路”成為(wei) 中國人民和中國曆史發展的必然選擇。蘇維埃政權是俄國十月革命建立工農(nong) 兵民主政權、由工農(nong) 兵代表大會(hui) 掌握最高權力的政權體(ti) 製。蘇區革命及其選擇的蘇維埃社會(hui) 製度,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中國大地上得到發展。將蘇區史放置於(yu)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奮鬥史中去考察,可以發現,蘇維埃革命是當時曆史條件下中國唯一能夠走向勝利的道路。它順應了中國曆史發展潮流,匯入了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曆史長河,對中國社會(hui) 曆史的發展產(chan) 生了重要影響。

  以大曆史觀探索蘇維埃革命的起源和來路。中國蘇維埃革命從(cong) 哪裏來?為(wei) 什麽(me) 中國蘇維埃運動中心區域在江西?對類似問題的研究,至今討論較多的是短時段的問題,如共產(chan) 國際的幫助、革命者的動員、農(nong) 民生存境遇、土地占有情況等,這些都是很有必要研究的課題。遺憾的是,很少有人從(cong) 長時段視角、從(cong) 中國明清以來曆史發展的特點及其在近代演進的視角,來論述中國蘇維埃運動的興(xing) 起、發展的曆史邏輯。長時段理論認為(wei) ,任何曆史事件的發生都是由“曆史的潛流”“曆史的河床”在起作用。例如,蘇區革命前夕,江西成為(wei) 蘇維埃運動中心區域所具備的許多革命條件,如江西沒有本省防軍(jun) 、江西土客矛盾尖銳、江西農(nong) 民中蘊藏著巨大革命潛力等,都是明清以來江西地域社會(hui) 曆史發展的特點在近代各種因素的衝(chong) 擊之下逐漸演變而形成的。

  以大曆史觀把握蘇區曆史的特征與(yu) 走向。中國蘇維埃革命,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奮鬥史中的一個(ge) 重要曆史階段,也是人民軍(jun) 隊創建階段、革命道路開辟階段、革命理論形成階段、紅色精神錘煉階段、全國執政預演階段、共和國奠基階段等等。黨(dang) 在蘇維埃革命中的許多創製,對其後的中國曆史進程產(chan) 生了重要影響。從(cong) 長時段視角,延長蘇區史研究的時間,融通曆史與(yu) 現實,對於(yu) 借鑒經驗、汲取力量,做好當前原蘇區地區的振興(xing) 、發展工作具有重要意義(yi) 。

  整體(ti) 史觀與(yu) 蘇區史研究

  整體(ti) 史觀主張站在全局的視角,探求蘇區和非蘇區之間、各蘇區之間、蘇區社會(hui) 內(nei) 部各領域之間的聯係和互動,從(cong) 而形成對蘇區曆史的總體(ti) 認識,避免和克服蘇區史研究的“碎片化”。整體(ti) 史觀要求蘇區史研究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要以全局的、總體(ti) 的觀點綜合考察蘇區的曆史。蘇區時期存在不同的力量:如中共領導的革命力量、妄圖消滅蘇區的國民黨(dang) 勢力、蘇區和國統區的廣大民眾(zhong) 等。整體(ti) 史視野下的蘇區史研究就是要從(cong) 整體(ti) 上研究各種力量及其相互關(guan) 係。近些年來,學者們(men) 提出了一係列很好的思路,如“跳出蘇區看蘇區”“會(hui) 通民國史研究”“他者的視野”等,這些都有利於(yu) 拓寬蘇區研究的視域。整體(ti) 史視野下的蘇區史研究要求將蘇區置於(yu) 整個(ge) 中國史研究構架中,建立蘇區史的時空坐標,從(cong) 中國整體(ti) 史的角度觀照與(yu) 研究蘇區史。從(cong) 這一視角出發,可以看到,在整個(ge) 中國曆史的長河中,在蘇區的時空坐標範圍內(n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用信仰、鮮血和生命寫(xie) 就了一段“中國紅色曆史弧線”,匯聚成共和國永不淡化的紅色底蘊,打下了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紮實基石。應該說,多年的個(ge) 案史、專(zhuan) 題史、區域史研究,取得了巨大成績,已經到了對整體(ti) 蘇區史和蘇區史重大理論問題進行歸納、總結的時候。蘇區整體(ti) 史不是蘇區個(ge) 案史、專(zhuan) 題史、區域史的簡單相加,而是要將視線鋪向全域範圍,並揭示各部分之間的關(guan) 係。我們(men) 期待從(cong) 總體(ti) 上把握各方關(guan) 係,觀照全局的中國蘇區總體(ti) 史研究成果出現。

  其次,要在宏觀視野的統領下進行精細的微觀研究。蘇區整體(ti) 史研究關(guan) 鍵是要避免蘇區史研究的“碎片化”,要在“深挖”“創新”的同時,重視從(cong) “宏大敘事”的角度解讀蘇區曆史。不僅(jin) 要研究各個(ge) 蘇區本身的曆史,還要觀照“六大蘇區”“十三塊革命根據地”等,從(cong) 全國整體(ti) 視野考察各個(ge) 蘇區,力求建立部分與(yu) 部分之間、部分與(yu) 整體(ti) 之間的密切聯係。大曆史觀和整體(ti) 史觀探求的是普遍原則,提煉的是適應紛繁曆史現象的一般理論。蘇區時期是中國社會(hui) 製度開始發生根本性轉換的時期,是中國曆史走向社會(hui) 主義(yi) 、共產(chan) 主義(yi) 的重要節點,這是蘇區曆史發展的主流。如果隻看到一些小細節,而看不到曆史發展的大潮,蘇區史研究就會(hui) 得出錯誤的結論。曆史發展的走向從(cong) 來都是由曆史的主流所決(jue) 定的。當然,蘇區的曆史發展有高潮、也有低潮,曲折失誤在所難免。對於(yu) 蘇區某些時期的挫折與(yu) 失誤不能回避,但也不能誇大,必須實事求是。從(cong) 宏觀視野看,正是由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人民經曆了蘇區時代的艱苦奮鬥,才使中華民族順利由國內(nei) 土地革命轉向全民族抗戰,並取得了偉(wei) 大勝利,從(cong) 而加速了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曆史進程。

  再次,要多學科研究交叉融合。蘇區史包含政治、經濟、文化等豐(feng) 富內(nei) 涵,隻有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才能從(cong) 整體(ti) 史的視角科學解讀蘇區史。一方麵,這要求從(cong) 事蘇區史研究的學者們(men) 拓展自己的知識麵,優(you) 化自身知識結構;另一方麵也有賴於(yu) 更多學科的學者參與(yu) 蘇區史研究,在深入的專(zhuan) 題史、區域史研究的基礎上,運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形成對蘇區史的總體(ti) 認識。借鑒新興(xing) 學科的研究理論與(yu) 方法,是今後深化蘇區史研究的重要突破方向。比如新文化史、曆史人類學、政治傳(chuan) 播學、概念史學等,關(guan) 鍵是要融通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形成自成體(ti) 係的蘇區史研究理論與(yu) 方法,這有待於(yu) 不同學科學者的共同努力。需要強調的是,蘇區史是一門具有鮮明黨(dang) 性的曆史學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yi) 唯物史觀為(wei) 指導,牢牢站穩黨(dang) 和人民立場,立足馬克思主義(yi) 的宏觀視野研究蘇區曆史。當然,“史學”畢竟是“蘇區史學”的本質學科屬性。因此,蘇區史研究在堅持黨(dang) 性的同時,還必須堅持實證研究取向,堅持專(zhuan) 業(ye) 性和學術性標準。

  國際視野與(yu) 蘇區史研究

  大曆史觀不僅(jin) 體(ti) 現為(wei) 長時段、整體(ti) 史,還表現為(wei) 寬廣的國際視野,即把中國蘇區史置於(yu) 國際共產(chan) 主義(yi) 運動史、世界文明發展史中加以比較和考察。

  在國際共產(chan) 主義(yi) 運動史視角下研究蘇區史。蘇維埃從(cong) 蘇俄傳(chuan) 入,當時中共是共產(chan) 國際的一個(ge) 支部,中國的蘇維埃運動得到了共產(chan) 國際、蘇聯共產(chan) 黨(dang) 和各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支持。從(cong) 國際共產(chan) 主義(yi) 視野看中國蘇維埃運動,或從(cong) 中國蘇維埃運動視角看國際共產(chan) 主義(yi) 運動,尤其是蘇區時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各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聯係和互動,是很有意義(yi) 的研究視角。20世紀上半葉,在戰爭(zheng) 與(yu) 革命交織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與(yu) 中國革命實際結合起來,獨立自主開辟了農(nong) 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為(wei) 國際共產(chan) 主義(yi) 運動作出了開創性貢獻。蘇區後期世界法西斯勢力崛起,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成為(wei) 國際共產(chan) 主義(yi) 運動的迫切訴求。當時中國的發展存在兩(liang) 種可能:一種是國民黨(dang) 投靠英美,中國將繼續淪為(wei) 殖民地半殖民地;另一種就是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同全世界無產(chan) 者聯合,結成強大的反帝統一戰線,以推翻反動勢力在中國的統治,建立獨立自由的蘇維埃中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堅定地站在蘇聯一邊,積極倡導和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順應了世界曆史發展潮流,既為(wei) 中國抗日戰爭(zheng) 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zheng) 的勝利作出重大貢獻,也使中華民族改變了自己的曆史命運,走上了康莊大道。

  在人類文明史或世界發展史的視野下解讀蘇區史。當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蘇維埃運動蓬勃發展之際,西方資本主義(yi) 國家在幹什麽(me) ?其他國家情況怎樣?世界各國的變動與(yu) 中國蘇維埃運動有何聯係?這些都是目前研究比較薄弱的環節。中國的蘇維埃道路,總體(ti) 上是社會(hui) 主義(yi) 、共產(chan) 主義(yi) 道路,可與(yu) 同時期其他國家道路選擇、發展成效等進行橫向比較,從(cong) 而在世界文明發展、製度多樣性演進的比較中解讀蘇區曆史。中國蘇維埃運動的興(xing) 起及其開辟的成功道路,使社會(hui) 主義(yi) 、共產(chan) 主義(yi) 製度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生根、成長,並取得輝煌成就,展示了人類社會(hui) 曆史發展的美好前景。

  客觀地說,從(cong) 國際視野研究蘇區史還處於(yu) 起步階段,今後有待從(cong) 三個(ge) 方麵強化這方麵的研究:首先,加強對國外關(guan) 於(yu) 中國蘇區史研究的關(guan) 注。美國、英國、日本、俄羅斯等國都有學者在從(cong) 事中國蘇區史研究,我們(men) 並不太了解他們(men) 的觀點、研究理論與(yu) 資料情況,這不利於(yu) 中國蘇區研究與(yu) 國際對話、交流,不利於(yu) 提升我國蘇區史研究的話語權。其次,外文資料有待進一步發掘。目前除俄文資料外,其他國家關(guan) 於(yu) 中國蘇區史的資料我們(men) 利用得還很少。其實在美國、英國、日本及其他國家,關(guan) 於(yu) 中國蘇維埃運動的資料,包括報刊資料、檔案資料、私人著述等都很豐(feng) 富,值得花力量去挖掘整理。再次,有些重要研究領域還存在學術空白,如中國蘇維埃運動興(xing) 起的國際背景、中國蘇維埃運動期間各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動向、各國政府對中國蘇維埃運動的態度、中國蘇維埃運動的國際傳(chuan) 播等,都需要進行深入研究。隻有在國際視野下,在批判和借鑒的基礎上,不斷夯實蘇區史研究的理論基礎,掌握更加全麵的史料,積極進行國際對話交流,才能形成有國際影響的關(guan) 於(yu) 中國蘇區史研究的原創性成果。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