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詩與遠方”中實現個人價值
【專(zhuan) 家點評】
作者:王雅林(中國社會(hui) 學生活方式研究會(hui) 名譽會(hui) 長、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哈爾濱工業(ye) 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平凡勞動者在日常生活中發展興(xing) 趣愛好、展現出彩人生,讀來令人感奮,也讓人深受啟示。這為(wei) 我們(men) 思考在新時代如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一個(ge) 真實而特別的視角。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進入新時代,勞動者身上普遍展現出與(yu) 時代相應的生活方式、新風新貌。他們(men) 在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滿足的條件下,感受社會(hui) 進步的鮮明氣息,萌生了詩意的生活追求。於(yu) 是,有了賣菜趙大姐“左手煙火,右手畫藝”的生活,有了保潔阿姨“盡情徜徉在音樂(le) 世界”的情景,有了宿管阿姨在“網絡文字中自由馳騁”的快意,有了油田助理工程師的詩詞人生。
這讓我們(men) 看到了一個(ge) 可喜的社會(hui) 現象——今天,普通勞動者仍需要為(wei) 生計忙碌付出,但他們(men) 已把“謀生”和“樂(le) 生”、“柴米家常”和“詩與(yu) 遠方”結合起來,追求著更高品位的平凡生活;他們(men) 已經煥發出更加強烈的主體(ti) 意識,通過發展興(xing) 趣愛好張揚個(ge) 性、呈現自我。
馬克思說過,個(ge) 人怎樣表現自己的生活,他們(men) 自己就是怎樣。幾位講述者渴望高品位的生活,實際上是渴望超越現實自我、獲得更多發展的可能性。推動人的自由全麵發展、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wei) 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是黨(dang) 和國家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nei) 重要的發展任務,其實現的前提,是每一個(ge) 微觀個(ge) 體(ti) 不斷獲得成長、成就自我。我國社會(hui) 的美好生活,就是通過無數個(ge) 體(ti) 斑斕多彩、昂揚充實的生活構建起來、展示出來的。
講述者們(men) 生活發生的新變化,有著深刻的社會(hui) 背景因素。今天,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發展成就為(wei) 普通勞動者提供了安定的生活環境,中華民族自立於(yu) 世界民族之林,培育了自信、自強的社會(hui) 心理氛圍。反映在普通勞動者身上,集中表現為(wei) 形成了“有夢想”的生活方式。有夢想,就有了生活目標和生活意義(yi) ,並內(nei) 化為(wei) 精神動力,外化為(wei) 行動力,在主客體(ti) 互動交融中形成了具有時代風采的生活方式。人們(men) 常說要“活在當下”,這是生活的現實根基,但我們(men) 也要時刻不忘“心懷夢想”,用“心懷夢想”的美好,激發“活在當下”的奮鬥。
幾位講述者的故事,為(wei) 如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啟示。當前,隨著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變化,社會(hui) 治理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轉變,“以人為(wei) 本”的理念在各個(ge) 方麵鮮明凸顯,“實現人的自由全麵發展”的追求深入人心。我們(men) 必須基於(yu) 此去製定實施具體(ti) 的發展策略。比如,實現共同富裕不但包括物質富有,也包括精神富有;既要為(wei) 滿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日益平衡和充分的社會(hui) 供給,也要調動人們(men) 自己動手、創造美好的不竭動力;既要重視職業(ye) 勞動效益,又要重視普通勞動者的閑暇享有權,等等。
總之,實現美好生活目標,需要建構新的生活方式。很多平凡勞動者已經用自覺探索為(wei) 我們(men) 展示了通往夢想的種種路徑,如何讓更多人積極行動、擁抱美好,是接下來應該重點思考的議題。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丁一鳴、蘇雁、陸健、張哲浩、王冰雅、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徐夢玲、程振偉(we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