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焦點訪談丨靠前發力 適時加力!中國經濟一季度“開門穩” 這樣實現

發布時間:2022-04-28 14:40:00來源: 央視網

  不久前,中國經濟一季報出爐。從(cong) 這份開年“成績單”中我們(men) 可以看到,麵對多重挑戰,中國經濟迎難而上,平穩開局,這個(ge) 成績實屬不易。在開局“穩”的同時,我們(men) 也對“變”保持清醒。今年以來,國際形勢更趨複雜嚴(yan) 峻,國內(nei) 疫情多點散發,我們(men) 頂住壓力,把穩增長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今年,疫情和國際形勢複雜演變,對中國經濟穩定恢複造成衝(chong) 擊,穩增長成為(wei) 重中之重。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董煜說:“隻有穩住增長才能穩住就業(ye) 、穩住產(chan) 業(ye) 、穩住預期、穩住民生。隻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才能保持全國的發展大局穩定,才能為(wei) 將來的產(chan) 業(ye) 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

  一季度以來,一係列穩增長政策密集出台,助力中國經濟爬坡過坎。

  董煜說:“對於(yu) 當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困難和挑戰,中央有充分預估。在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上,中央就已經作出我國經濟運行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外部環境更趨錯綜複雜和不確定的重大判斷。正是基於(yu) 這樣的判斷,中央始終強調我們(men) 麵對經濟中複雜多變的情況要保持戰略定力,要堅持底線思維,要統籌發展和安全。”

  穩增長,擴大需求是發力重點。這其中,投資和消費構成的內(nei) 需,是經濟增長的“主引擎”。那麽(me) ,怎樣更好地挖掘投資和消費的潛力呢?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要求,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貫徹這一精神,今年以來,大江南北,從(cong) 新能源裝備產(chan) 業(ye) 基地、抽水蓄能電站,到海底隧道、數據中心等等,一項項重點工程火熱進行,帶動擴大有效投資,成為(wei) 穩增長的重要力量。

  目前,今年3.65萬(wan) 億(yi) 元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額度中,用於(yu) 項目建設部分已全部下達,各地已儲(chu) 備7.1萬(wan) 個(ge) 專(zhuan) 項債(zhai) 項目。一係列擴大有效投資的政策措施,將為(wei) 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說:“當前要繼續加快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和預算內(nei) 投資的使用進度,加快項目審批,特別是在保障用地、用能方麵,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受疫情影響,消費的增長受到了一定抑製,但我國消費市場潛力大、韌性強的特點沒有改變。在積極防控疫情、落實好餐飲、零售、旅遊等行業(ye) 紓困政策的同時,各地也從(cong) 加快新型消費發展、促進升級類消費需求持續釋放等方麵,出台了一係列有針對性的舉(ju) 措。

  前不久,家住濟南市小蔡峪村的李玉剛買(mai) 了一輛純電動汽車。按照相關(guan) 政策,他享受到了濟南市給予的3000元充電費用補貼。李玉剛給我們(men) 算了一筆賬,以前他做生意用燃油車送貨,每月要花三四千元油費。換新能源車後,負擔減輕了不少。

  節能降耗、智能家電、新興(xing) 電子產(chan) 品等升級類消費漸成新寵,一些新的消費增長點也在不斷湧現。今年以來,不論線上還是線下,一些半成品預製菜的銷售都十分火爆。佛跳牆、八寶鴨、紅燒肉等,這些平時加工起來比較複雜的菜,買(mai) 回去簡單加熱或烹飪就可食用,吸引了不少消費者。

  作為(wei)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ti) ,中國超大規模市場蘊含著巨大的內(nei) 需潛力。但是,這個(ge) 大市場也存在大而不強的隱憂。比如,存在市場分割和地方保護,市場監管規則、標準和程序不統一等。從(cong) 全球來看,外部市場形勢更加錯綜複雜,也需要我們(men) 通過改革,推動國內(nei) 市場由大到強,增強抵禦危機的韌性。

  今年4月1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正式發布,提出要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zheng) 、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

  王一鳴說:“中央出台這個(ge) 文件包含一係列改革舉(ju) 措,特別是要推進基礎設施的統一聯通,推動製度標準規範的統一對接,這些我覺得對暢通經濟循環,更大程度上推動資源、商品、要素在全國範圍內(nei) 自由流通,降低流通和交易的成本,增強市場主體(ti) 信心,都會(hui) 起到積極作用。”

  早在2020年,黨(dang) 中央就作出重大戰略決(jue) 策,要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而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正是為(wei) 了打通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內(nei) 需增長掃清障礙。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需要“立破並舉(ju) ”。“破”的是各種封閉小市場、地方保護主義(yi) ,“立”則是要統一規則製度、暢通循環。

  董煜說:“實際上打通內(nei) 循環是為(wei) 了增強中國經濟回旋的空間,培育長期發展的動力,打通外循環是為(wei) 了經濟能夠更好融入到國際市場當中。有了這個(ge) 統一大市場的文件之後,實際上我們(men) 是要為(wei) 將來的新發展格局的構建,提供一些底層市場規則。有了這些底層基礎性的製度和規則之後,市場運行會(hui) 更加有章可循。”

  除了投資和消費以外,出口作為(wei) 需求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wei) 我國穩增長的重要支撐。今年,我國從(cong) 減稅降費、加大金融支持、疏導物流運輸瓶頸等多個(ge) 方麵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穩定外貿增長。

  今年一季度,江蘇鹽城的一家外貿企業(ye) 拿到了一筆泰國新客戶的訂單。可快到發貨的日子,海運艙位卻依然緊張。正當企業(ye) 負責人發愁時,由政府搭建的“市采通”綜合服務平台提供的物流方案,解了企業(ye) 的燃眉之急。

  江蘇鹽城某跨境進出口服務有限公司經理杜義(yi) 飛說:“根據平台給我們(men) 匹配的物流解決(jue) 方案,我們(men) 可以通過去年年底新開通的中老鐵路,把這批貨物在昆明搭載中老鐵路國際貨物列車,發往老撾後轉運到泰國。”

  為(wei) 了應對疫情和國際市場的變化,外貿企業(ye) 自身也不斷在研發上下功夫。負責餐具用品設計的90後設計師劉宇,正反複調整自己的一款新作品。疫情前,國外客戶大都是到現場挑選下單。如今,為(wei) 了隨時展示產(chan) 品,每個(ge) 員工的手機裏都存放著多款提前設計好的式樣。

  浙江省對外貿易服務中心運行監測部副部長幹露說:“將近54%的企業(ye) 進行了優(you) 化商品結構、促進產(chan) 業(ye) 升級,另外有39.8%的企業(ye) 嚐試開拓新市場,同時優(you) 化國際布局,這些措施也取得了一個(ge) 較好的成效。”

  激發需求潛力的同時,應對三重壓力中的供給衝(chong) 擊和預期轉弱,也是穩增長的重點。比如,著力穩定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進一步加大對中小微企業(ye) 的政策支持等。

  3月以來,受內(nei) 外部環境影響,部分物流受阻,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出現堵點卡點,加上俄烏(wu) 衝(chong) 突推高部分大宗商品價(jia) 格,中小微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困難加大。

  王一鳴說:“當前尤為(wei) 緊迫的是要進一步穩定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國務院最近召開了促進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電視電話會(hui) 議,要把會(hui) 議精神落到實處,特別對疫情衝(chong) 擊比較大的汽車、半導體(ti) 、醫藥等行業(ye) 要建立白名單製度,逐量發放使用全國統一的通行證,而且核酸檢測結果48小時內(nei) 要全國互認,使這些重要的行業(ye) 能夠保持正常運行。”

  4月23日,全國多地正式啟用全國統一式樣的重點物資運輸車輛電子通行證,全力以赴保障物流暢通和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在杭州蕭山東(dong) 高速收費站記者看到,從(cong) 江蘇開來的貨車駛入綠色專(zhuan) 用通道,貨車司機出示全國統一通行證以及健康碼、行程卡、48小時核酸證明,未見異常,便可快速通行。

  保物流的同時也要全力以赴穩生產(chan) 。當前,全國多地穩定重點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企業(ye) 白名單製度正加快建立。下一步還將持續做好原材料保供穩價(jia) ,落實落細減稅降費、金融信貸等惠企政策,緩解企業(ye) 運行壓力。同時,加快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突破,著力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性。

  董煜說:“從(cong) 長遠來看的話,應對供給衝(chong) 擊,要更多著眼於(yu) 提升產(chan) 業(ye) 鏈的基礎能力和產(chan) 業(ye) 鏈的水平,通過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去補上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短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men) 要全力落實‘十四五’規劃關(guan) 於(yu) 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一些中長期部署,比如說要繼續推進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發展,要繼續推進產(chan) 業(ye) 結構的智能化、綠色化改造,要繼續推進製造業(ye) 的轉型升級。”

  助企紓困方麵,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政策靠前發力。同時,財政、貨幣、就業(ye) 、產(chan) 業(ye) 等方麵政策形成合力,以“組合拳”發力穩增長,幫企業(ye) 渡過難關(guan) ,穩定市場主體(ti) 預期。

  王一鳴說:“從(cong) 更長期來說還是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的,要堅持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堅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堅持‘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保證各種所有製主體(ti) 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公平參與(yu) 市場競爭(zheng) 。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原則,來完善我們(men) 的監管政策。特別是要提高監管的透明度,讓市場主體(ti) 知道應該往哪裏走,這樣才能穩定市場主體(ti) 的預期。”

  2022年,麵對風浪,中國經濟麵臨(lin) 挑戰,但也充滿機遇。穩定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超大規模的市場和強大的內(nei) 需潛力,都是我們(men) 的信心和底氣。正如習(xi) 近平主席在博鼇亞(ya) 洲論壇2022年年會(hui) 上指出的,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餘(yu) 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麵不會(hui) 改變。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不折不扣地貫徹好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經濟工作的決(jue) 策部署,聚精會(hui) 神謀發展,中國經濟巨輪一定能夠度過風浪、行穩致遠。

  製片人丨黃潔

  主編丨喻曉軒

  編輯丨屠誌娟

  攝像丨阮紅宇

  配音丨姚宇軍(jun)

  責編丨劉小萍 馬汝濤

  剪輯丨佟永傑 趙雲(yun) 龍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