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英雙語《戲曲北京》正式出版

發布時間:2022-05-05 11:27:00來源: 北京日報

  本報訊(記者 牛春梅)在兔兒(er) 爺的帶領下去領略北京地區五大戲曲劇種的獨特魅力,一本書(shu) 裏看遍名角名作、北京老戲樓、新劇場……經過十個(ge) 月的策劃和編纂,中英文雙語的《戲曲北京》日前正式出版,將成為(wei) 中外友人了解北京戲曲的“寶藏”口袋書(shu) 。

  《戲曲北京》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出品,北京演藝集團承製。書(shu) 中以中英文對照的形式,通過150餘(yu) 張大幅圖片,以及簡潔易懂的文字勾勒出北京戲曲的神采和風貌。翻開書(shu) ,讀者可以看到極具北京文化特點的“兔兒(er) 爺”躍然紙上,帶領著讀者去領略北京戲曲的精彩。

  這本口袋書(shu) 借鑒元雜劇的結構特點,以“四折一楔子”作為(wei) 基礎架構,分為(wei) “京華溯源”“歌台舞榭”“梨園薈萃”“粉墨舞台”“融匯求索”“戲海拾貝”六部分。書(shu) 中精選了24出傳(chuan) 統戲、8出現代戲、3出外國經典改編劇目、12位北京戲曲代表人物、12種戲曲的服化道元素,以及中外戲曲的交流情況,展現了北京戲曲博大精深的文化內(nei) 涵和兼收並蓄的價(jia) 值觀念。

  書(shu) 中還以中軸線和長安街作為(wei) 主軸,集中介紹了21個(ge) 古戲院、民國時期劇院以及當代演出空間,透視出北京城市發展的脈絡,也展現了北京時代特點,既有老北京的“味”,也有新北京的“韻”。

  它重量輕,易攜帶,可以快速回答出有關(guan) 北京戲曲的種種問題。比如,北京的戲曲種類、當代北京戲曲的特征、京昆評梆曲五大劇種的發展曆程、北京各與(yu) 戲曲相關(guan) 的劇院分布,可以說是“北京戲曲小百科”。

  在藝術表達上,《戲曲北京》借鑒中國戲曲的元素,以國際化視角進行設計。封麵以中國紅為(wei) 襯底,十六個(ge) 各具特色的手繪戲曲臉譜為(wei) 依托,體(ti) 現出北京文化特點。內(nei) 頁設計營造出劇場氛圍,凸顯戲劇張力,力圖在效果呈現上更具通達性,為(wei) 讀者提供更好的閱讀感覺。

  這本書(shu) 以獨特的設計傳(chuan) 遞出豐(feng) 富多彩的北京文化,用娓娓道來的語匯呈現出京劇、昆曲、評劇、河北梆子和北京曲劇的當代文化風貌,並以戲曲為(wei) 載體(ti) ,聚焦北京曆史風貌,立體(ti) 、多元、多彩地呈現北京城市形象,向世界講述有溫度、有力度、有深度的中國故事,展示出傳(chuan) 統與(yu) 現代交織的中國人文形象,以戲曲之名溫暖人心,使得對外傳(chuan) 播更具影響力和觸達感。

  據了解,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期間,《戲曲北京》曾進駐主媒體(ti) 中心和北京新聞中心。《戲曲北京》還被美國密歇根州丹諾斯博物館中心圖書(shu) 館所收藏。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