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藝術“對話”創新之城
創新藝術“對話”創新之城
——深圳青年藝術家團體(ti) 一窺
作者:尹春芳
青年,是百卉之萌動,利刃之新發。青年藝術群體(ti) 作為(wei) 藝術市場的新興(xing) 力量和鮮活血液,具有旺盛的藝術創造力和活躍性,他們(men) 作品的新想法、新觀念常常能反映最鮮活的時代氣息。正值“五四”青年節,記者獨家采訪了深圳的青年藝術家、策展人、專(zhuan) 業(ye) 人士,圍繞青年藝術家與(yu) 城市之間的關(guan) 係、青年藝術如何持續生長等問題,勾勒出深圳青年藝術的美好圖景。
他們(men) 是城市裏成長起來的一代
深圳市青年美術家協會(hui) 秘書(shu) 長高楠楠介紹說,據不完全統計,深圳青年美術家協會(hui) 目前有近500人,平均年齡35歲左右,當中超過一半是本科學曆,碩士、博士學曆以上占比近35%。“深圳作為(wei) 當下中國最具有活力的城市,吸引了一批具有個(ge) 性且創作力強的青年藝術家,他們(men) 為(wei) 深圳文化注入了很多新鮮血液。”
記者觀察到,活躍於(yu) 深圳的年輕藝術家基本是80、90、00年代出生,成長在多元、開放的文化背景下,多在學校、專(zhuan) 業(ye) 藝術機構以及相關(guan) 藝術領域工作,從(cong) 作品中已經能看到他們(men) 鮮明的藝術語言和藝術風格。青年藝術家在城市裏生活與(yu) 創作,城市的環境與(yu) 氛圍為(wei) 藝術家提供靈感和土壤,藝術成為(wei) 他們(men) 對話的媒介。
80後青年藝術家任四四的創作與(yu) 城市密切相關(guan) 。他告訴記者,此前更多關(guan) 注水墨與(yu) 視覺設計、水墨與(yu) 版畫等交叉學科,如今進一步擴大探索的範圍。一方麵,他就職的深圳市公共文化藝術創作中心(深圳畫院)一直是倡導“都市水墨”的主要陣地;另一方麵,他對都市背後所承載的現代都市人文很感興(xing) 趣。“這是與(yu) 生成傳(chuan) 統繪畫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未來幾年,我可能更多關(guan) 注水墨形式語言本體(ti) 的研究、都市景觀和都市生活及體(ti) 驗、山水園林等自然對象。”
出生於(yu) 深圳的00後青年藝術家李潔霖自幼開始學習(xi) 繪畫,國畫和油畫都有涉獵,專(zhuan) 攻以城市為(wei) 主題的油畫,在繪畫中表達出時代的城市境遇與(yu) 自我寓意。在她的筆下,深圳一直不僅(jin) 是繪畫的主題,更是傾(qing) 注情感和思考的載體(ti) 。去澳門求學的經曆,身處多元文化的碰撞為(wei) 她的作品注入新貌。她理解的深圳文化也是多元的,充滿創新、活力、包容。她認為(wei) 深圳孕育了她的藝術生命、滋養(yang) 了她的精神成長。“生活在這座城市,對於(yu) 我而言是幸運的,它的藝術氣息濃厚、展覽交流不斷、藝術市場活躍,是我的藝術作品生根、發芽、成長的重要土壤和舞台。”
他們(men) 以城市作為(wei) 主要素材
20世紀80年代,藝術家楊光隨父母遷居深圳,40年來他親(qin) 曆了經濟特區飛速現代化的過程,目睹了現代化給這座城市所帶來的巨大變化。楊光的作品圍繞著科技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以及當代生態環境問題而展開,一直關(guan) 注當代雕塑材料的問題,著力進行新雕塑材料可能性的嚐試,比如用電子廢棄物製作盆景、蔬菜等等,表達出他對人與(yu) 自然、社會(hui) 、生態的思考。
他的創作正是基於(yu) 對深圳的觀察自然發生的。正如策展人遊江對楊光作品的評價(jia) :“他從(cong) 潮汕老家隨父輩移民至深圳,經曆了深圳的巨變,新興(xing) 城市的高速發展與(yu) 迭代在帶來全新體(ti) 驗的同時,亦加深了藝術家在人、社會(hui) 與(yu) 自然之間關(guan) 係的思考。而這些揮之不去的自省和反思成為(wei) 了藝術家源源不斷的創作源泉和堅持不懈的動力。”
青年藝術家苗瀚文1993年跟隨父母來到深圳,他對深圳的歸屬感十分強烈。“我是伴隨著深圳城市的發展成長起來的一代。近些年我以工筆畫的創作手法介入當代都市水墨題材的創作,以藝術化的表達描繪和解讀都市主題,也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表達當代都市青年男女的精神麵貌和對生活現狀的思考。”在深圳生活了近30年,苗瀚文的創作與(yu) 都市融為(wei) 一體(ti) :“作品就是我對於(yu) 深圳與(yu) 自我生活的解讀,如同王維所說的‘肇自然之性’的自然。”
深圳市關(guan) 山月美術館副研究員、策展人彭寶玉一直關(guan) 注青年藝術的發展。在他看來,青年藝術家與(yu) 所生活的城市共同成長,其人其創作都有城市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品格。“作為(wei) 這個(ge) 城市的組成個(ge) 體(ti) ,他們(men) 對城市化問題的透視和思考也更為(wei) 細微。”
他們(men) 在這座城市獲得原動力
果實成熟自然誘人,新芽萌動更值得期待。鼓勵青年勇往直前,積極為(wei) 他們(men) 搭建施展才華的舞台,引導他們(men) 在藝術追求中一路向前,讓青春創造的光芒更加璀璨奪目。
深圳市青年美術家協會(hui) 會(hui) 長陳俊宇認為(wei) ,深圳有著良性的藝術生態,給年輕人提供了廣闊的創作空間。“在深圳,知識、藝術、文化的思考很活躍,有助於(yu) 年輕人生發出自己的風格。”
藝術媒體(ti) 人謝雲(yun) 婷曾參與(yu) 策劃一些以年輕藝術家為(wei) 主角的展覽活動。在她看來,深圳的藝術生態環境呈現良好且多元文化薈萃的發展態勢。“深圳的各大藝術場館和機構都對青年藝術家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提供展示的機會(hui) ,設立藝術家駐留計劃,組織各種各類的藝術文化交流活動等,給予他們(men) 很大的發展空間。”
高楠楠認為(wei) ,推動青年藝術蓬勃發展,藝術家可以適當深入到城市發展進程中,參與(yu) 更多社會(hui) 實踐,以作品對話城市。“在展示平台方麵,除了線下之外,可以考慮結合線上展示,打造多元的展覽空間。此外,不斷通過專(zhuan) 業(ye) 的策展和對青年作品的文獻研究,打造屬於(yu) 深圳所特有的青年藝術家作品資料庫。”
城市與(yu) 藝術家之間相互成就。在彭寶玉看來,推動年輕藝術家與(yu) 城市“共生共融”,重點在於(yu) 讓青年藝術家在城市裏有歸屬感。“多關(guan) 注本土美術,發掘扶持本土青年藝術家,為(wei) 年輕藝術家的發展和成長提供可持續生長的高質量平台。”
孕育希望,迸發活力。當藝術創作與(yu) 深圳人文脈絡緊密結合,會(hui) 以更豐(feng) 富的形式呈現人文、生態以及曆史的城市紋理。正如陳俊宇所言:“深圳未來的藝術市場將大有作為(wei) 。經過經濟的發展、市場的培育與(yu) 藝術的沉澱,這座城市會(hui) 激發青年人進行更多純粹的藝術創作,擴大他們(men) 藝術探索的空間。”(尹春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