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係,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2-05-07 13:55:00來源: 光明網-理論頻道

  作者:張輝(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4月26日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十一次會(hui) 議上強調,“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支撐,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優(you) 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發展模式,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此次會(hui) 議從(cong) 戰略全局角度出發,基於(yu) 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狀況,對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的建設工作給出了“頂層設計”和全麵部署。

  協同發力,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

  基礎設施是立足於(yu) 公共服務,為(wei) 社會(hui) 生產(chan) 、人民生活提供支撐和保障的基礎性設施係統,是社會(hui) 經濟活動的重要載體(ti) 。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ye) 生產(chan) 效率、要素流通速度、市場交易成本和人民生活舒適性等方麵,而且更影響著國家的經濟發展潛力和競爭(zheng) 力。從(cong) 曆史經驗看,經濟增速下滑時基建往往能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促進社會(hui) 就業(ye) ,增加居民收入,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基礎設施建設除了能夠通過傳(chuan) 統的“投資拉動”模式促進經濟增長外,還能夠在部分領域促進企業(ye) 生產(chan) 率的提升,通過這一機製進一步帶動經濟增長。例如,國家“十三五”期間進行的“寬帶中國”等一係列信息基礎設施領域的建設有效實現了通信網絡的普及和質量提升,既為(wei) 中國互聯網、電子商務等行業(ye) 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也從(cong) 整體(ti) 上降低了企業(ye) 獲取信息的成本,為(wei) 經濟的持續增長提供了動力。

  隨著我國步入新發展階段,基礎設施要服務於(yu) 高質量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不能再單純的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為(wei) 目標,而是要全麵布局,兼顧經濟效益以外的社會(hui) 效益等諸多方麵的影響。在這次會(hui) 議中,基礎設施建設被進一步提升到關(guan) 乎國家安全保障的重要位置。這就要求,新時期的基礎設施建設必須立足於(yu) 國家戰略安全,圍繞人民需求,在多個(ge) 基建領域間協同發力,從(cong) 而構建起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

  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依托傳(chuan) 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的有機結合實現

  現代化基礎設施包含傳(chuan) 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一般來講,傳(chuan) 統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傳(chuan) 統基礎設施仍在經濟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首先,我國傳(chuan) 統基礎設施仍有較大發展空間。盡管我國的交通、電力、水利等領域的基礎設施在過去的十幾年裏發展迅速,高速公路通車裏程、輸電線路長度、發電量等指標均已達到世界第一,但基礎設施城鄉(xiang) 差距依然較大,2020年,全國農(nong) 村自來水普及率為(wei) 83.37%,燃氣普及率為(wei) 35.08%,均遠低於(yu) 城市的98.99%和97.87%;同時,我國城市的一些非可視型基礎設施如排水管道等也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2020年,我國城市排水管道總長度約為(wei) 80.3萬(wan) 公裏,城市人均排水管道長度尚不足兩(liang) 米,與(yu) 發達國家差距仍然較大。因此,進行傳(chuan) 統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針對薄弱地區、薄弱領域進行傳(chuan) 統基礎設施建設仍然能夠有效的提升人民的生活質量。其次,傳(chuan) 統基礎設施投資對經濟穩定增長的帶動作用仍不可小覷。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受新冠肺炎疫情衝(chong) 擊較大的情況下,適量的傳(chuan) 統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能夠起到穩定器的作用,保障就業(ye) 和相關(guan) 行業(ye) 需求,進而帶動經濟增長。第三,適度超前的傳(chuan) 統基礎設施建設還可增加冗餘(yu) 度,提高安全保障。在麵臨(lin) 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化等不確定衝(chong) 擊下,國家、人民對基礎設施的需求可能會(hui) 受這些隨機衝(chong) 擊影響而產(chan) 生劇烈波動。傳(chuan) 統基礎設施建設所采用的技術較為(wei) 成熟,用途也較為(wei) 固定,適度提前建設傳(chuan) 統基礎設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基礎設施的冗餘(yu) 度,減少外部隨機衝(chong) 擊的影響,更好地保障國家和人民的安全。

  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信息、智能、創新等基礎設施,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離不開新型基礎設施的支撐。一方麵,新型基礎設施能夠產(chan) 生上下聯動的經濟效應,促進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為(wei) 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等創造良好條件,促進國內(nei) 經濟增長潛力釋放。近年來,基於(yu) 新型基礎設施支持的工業(ye) 互聯網、物聯網等產(chan) 業(ye) 數字化新型業(ye) 態為(wei) 企業(ye) 在後疫情時代複工複產(chan) 提供有力支撐。2020年,我國產(chan) 業(ye) 數字化增加值規模達31.7萬(wan) 億(yi) 元,占GDP比重31.2%。其中,第三產(chan) 業(ye) 的數字化轉型對提升全要素生產(chan) 率起到了關(guan) 鍵作用,數字經濟在我國第三產(chan) 業(ye) 滲透率上升至40.7%,產(chan) 業(ye) 數字化程度明顯高於(yu) 第二產(chan) 業(ye) 的21%和第一產(chan) 業(ye) 的8.9%。另一方麵,新型基礎設施為(wei) 新業(ye) 態新模式提供算力支持,為(wei) 產(chan) 業(ye) 升級提供有力保障。從(cong) 計算機到移動互聯網再到萬(wan) 物互聯時代,每一次數字技術革命都離不開算力的提升,而算力是科技行業(ye) 最底層的基礎設施。根據國際研究機構 Synergy Research 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的數據顯示,全球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總數已達到700個(ge) 。其中,以關(guan) 鍵IT負載衡量,中國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容量占比為(wei) 15%,排名第二。隨著萬(wan) 物互聯、自動駕駛、智能城市等新業(ye) 態大規模發展,迅猛增長的海量數據需要大量算力的支撐,以數據中心為(wei) 代表的數字基礎設施為(wei) 算力的規模化供給和支撐數字全球化發展方麵發揮重要作用。

  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需要依托傳(chuan) 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的有機結合來實現。一方麵,新型基礎設施可提升傳(chuan) 統基礎設施作為(wei) 公共產(chan) 品的服務質量和提供效率。通過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可對目前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傳(chuan) 統基礎設施實現智能升級,提升其運作效率,如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成宜高速利用數字化改造,使交通管控效率提高一倍,車輛通行效率提升10%,交通事故發生率降低30%;同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助於(yu) 加強不同地區已有傳(chuan) 統基礎設施之間的協同,便於(yu) 統籌規劃,提升新增基礎設施投資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麵,傳(chuan) 統基礎設施能夠成為(wei) 新型基礎設施發揮作用的有力支撐。通過進行薄弱地區、薄弱環節的傳(chuan) 統基礎設施建設,能夠有效挖掘現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潛力,優(you) 化資源配置,從(cong) 而為(wei) 這些領域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好基礎。因此,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布局時需要統籌兼顧傳(chuan) 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的狀況和特點,使二者相互促進,協調聯動,才能實現對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的構建。

  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既要算經濟賬,又要算綜合賬”

  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的構建,既關(guan) 乎經濟發展,又關(guan) 乎國家安全;既關(guan) 乎當前效益,也關(guan) 乎長遠效益;不僅(jin) 作為(wei) 中間投入品關(guan) 乎生產(chan) 效率,也作為(wei) 準公共產(chan) 品關(guan) 乎分配公平。因此,在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的過程中,“既要算經濟賬,又要算綜合賬”。

  針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要勇於(yu) 探索,兼顧安全。新型基礎設施與(yu) 目前多個(ge) 領域的前沿技術有著密切關(guan) 聯,而其中的很多領域充滿了未知性,並沒有公認成熟的技術路線和行業(ye) 標準。因此,在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過程中,要勇於(yu) 探索,勇於(yu) 試錯,以讓我國在相關(guan) 創新領域的國際競爭(zheng) 中保持主動;同時,建設節奏要保持著“適度超前”,以避免過於(yu) 超前的大規模建設產(chan) 生過大的沉沒成本和試錯風險。此外,考慮到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技術成本可能較高,需要較大的融資規模,單純依靠政府債(zhai) 券融資可能壓力較大,可在保證地方政府債(zhai) 務杠杆不過高的前提下,探索新型基礎設施的投融資和建設方式的創新,提高企業(ye) 和金融機構等各類主體(ti) 在這一過程中的參與(yu) 度。

  針對傳(chuan) 統基礎設施,要補齊短板,穩步推進。基於(yu) 我國傳(chuan) 統基礎設施的建設現狀,在未來的傳(chuan) 統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優(you) 先推進基礎設施較為(wei) 薄弱的地區和領域如農(nong) 村地區、城市“不可見”基礎設施等,這既能有效避免基礎設施的重複建設,又提高了整體(ti) 的社會(hui) 福利水平,並且仍然能夠實現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同時,還要控製交通、能源、水利等領域的傳(chuan) 統基礎設施投資流向和規模,可基於(yu) 麵臨(lin) 不確定衝(chong) 擊下的安全考慮而留出部分冗餘(yu) 建設空間,但要避免過度投資,以防止出現經濟發展對基礎設施投資的依賴。

  除此之外,還要立足長遠,統籌協調。在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的構建過程中,一大重點便是如何將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的基礎設施由一個(ge) 個(ge) “點”聯接成一個(ge) 成體(ti) 係的“網絡”。為(wei) 實現這一點,需要高屋建瓴,從(cong) 長遠發展的角度進行基礎設施規劃,充分考慮到各類新型基礎設施和傳(chuan) 統基礎設施相互作用影響的機製、不同地區地方政府基礎設施建設的權責協調,實現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和質量的多重優(you) 化,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動力。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