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茶莊的百年夢想
老字號林立的十月初五老街,在本地人眼中是澳門“寧靜”與(yu) “祥和”的代表。目及之處都是舊式的建築、濃濃的市井生活。“英記茶莊”在這條街上棲身已經近一個(ge) 世紀。
每天早上九、十點鍾,64歲的盧石麟開門迎客,給自己沏上一壺普洱,盤點茶葉後,氣定神閑地等待著街上漸漸熱鬧起來。
這座僅(jin) 有一間門麵的茶莊裏琳琅滿目,貨架上擺滿了荔枝紅茶、祁門紅茶等各種茶葉。“英記茶莊是我伯父在1930年開的。我父親(qin) 從(cong) 10歲開始在茶莊幫忙,在2002年交棒給我。”盧石麟說,英記茶莊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還有請製茶師傅,後麵就變成純進貨的茶莊。但是英記一直堅持著自己的選茶標準——傳(chuan) 統、純正。
“我比較守舊,珍惜傳(chuan) 統。古老的標準經過時間的考驗,一定有保留下來的原因。”他說,以前的茶都是由製茶師傅手工做出來的,現在的茶大部分都是經過機器加工、批量生產(chan) 而製作上市。在工業(ye) 化時代,要找到達標的茶很不容易。很多老顧客來茶行,都希望可以喝到曾經的茶味。
“好的茶好簡單,喝完沒有苦澀的感覺,會(hui) 有回甘的滋味。這個(ge) 地方會(hui) 說話的。”盧石麟笑著指指自己的喉嚨。
英記紅茶棲身的十月初五街,保留了澳門樸實無華的本真。店鋪櫛比、茶樓林立、餅味飄香,承載著一代又一代澳門人成長的記憶。英記也與(yu) 老街共同經曆了風風雨雨。
2017年,超強台風“天鴿”正麵吹襲澳門,適逢天文大潮,澳門近三分之一的城區頓成汪洋。當時,解放軍(jun) 駐澳門部隊官兵也來到重災區十月初五街一帶參與(yu) 災後援助工作。
“這是英記茶莊開辦以來麵臨(lin) 最大的一次衝(chong) 擊。”盧石麟表示,當時樓下貨架上的茶桶基本都被水衝(chong) 走或者汙染,損失慘重。一家人在街道清理完之後,重整旗鼓,繼續茶莊營生。
也有風雨也有晴。盧石麟說,澳門回歸祖國以來,茶莊增加了很多內(nei) 地遊客的身影,他們(men) 來到十月初五老街,往往也會(hui) 被古樸的招牌、舊式的鋪麵吸引,感覺時光在這裏停滯,於(yu) 是進來買(mai) 一些澳門的茶葉作為(wei) 禮物。
一傳(chuan) 十,十傳(chuan) 百,英記茶莊在內(nei) 地遊客中逐漸積累了口碑。2021年,英記茶莊突然爆紅,成為(wei) 十月初五街乃至澳門的“網紅”店鋪,實現了疫情下的業(ye) 績逆勢增長。
“紅茶入口順滑、微微甜……”“開箱荔枝紅茶,清甜解渴……”在內(nei) 地社交媒體(ti) 平台,不少人推薦英記茶莊。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還推出視頻“荔枝紅茶爆紅的背後”。
盧石麟說,他也不清楚英記茶莊突然成“網紅”的原因。也許是平實的茶葉價(jia) 格,也許是幾十年來不改的簡樸包裝打動人心,也許是一直以來堅守的回報……
英記茶莊僅(jin) 有盧石麟和妻子、女兒(er) 幫手。生意好的時候,包茶包到腰都直不起來。采訪間歇,陸陸續續有客人光顧。從(cong) 深圳來的黃先生一口氣選購了幾大包茶葉。“每次來澳門我一定會(hui) 光顧英記紅茶,他們(men) 家的口感特別純正。”他說。
澳門本地市民潘先生在午休間歇溜達來買(mai) 茶。“我中意他們(men) 家的普洱,喝了很多年了。”
稱茶、上稱、包裝……茶葉在盧石麟的手中如同藝術品被珍視對待。他笑著說:“我隻想做好每一天,做到茶莊有100年那天或者更長,給自己、顧客、上一輩有一個(ge) 交代。”李寒芳
(據新華社澳門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