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明珠”映照藍色經濟
海河交融、鷗鷺嬉戲、水清沙白、蝦肥蟹鮮、漁舟唱晚,是如今遼寧省營口市海洋自然景觀的真實寫(xie) 照。
誰能想到,這裏的海岸線曾經多年遭圍海養(yang) 殖占用,河口海域淤塞汙染,水體(ti) 底質環境惡化,沙灘受侵蝕較嚴(yan) 重,環境質量差……近年來,營口致力於(yu) 海洋生態體(ti) 係修複,促進海岸生態係統良性循環,這裏如今已變了模樣。
綜合科學治理
“今年的堿蓬草長勢真不錯,到了夏天就可以變紅色了;海水也越來越清澈了,這裏真是越來越好看了。”4月14日,在營口市團山國家級海洋公園,負責生態修複項目的營口蓋州市北海服務中心主任任鬱正在監測近海水域水流水質變化。
任鬱說,“這裏原來有100多畝(mu) 養(yang) 殖區,圍海養(yang) 殖占用,海岸環境質量不好,而如今灘淨灣美,得益於(yu) 營口市大力推進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生態修複治理工作”。
營口市位於(yu) 東(dong) 北鬆遼平原南部,遼東(dong) 半島西北部,大遼河入海口的左岸,西臨(lin) 渤海遼東(dong) 灣,是東(dong) 北內(nei) 陸最近的出海口之一,也是遼寧沿海經濟帶和沈大經濟走廊的重要支點城市之一。營口市海岸線長122公裏,南起浮渡河口,北止大遼河口,管轄海域麵積1542平方公裏。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讓“海灣清、港城興(xing) ”成為(wei) 營口全市的共識。
“一盤棋!”這是近年來營口市委、市政府開展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的重要思想。營口市自然資源局局長王陸宏說,營口市將攻堅戰重點工作列入全市“重實幹、強執行、抓落實”考核指標,建立並實施灣長製,統籌自然資源、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生態環境、林草、住建、交通、海事、公安、海警等部門職能,進一步鞏固和深化陸海統籌長效工作機製,各部門和各縣區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全市上下形成齊抓共管、協同治海的陸海統籌新格局,細化任務,壓實責任。
任鬱所負責的團山國家級海洋公園生態修複項目就是渤海攻堅戰實施的典型項目之一。“需要‘一盤棋’思想,也需要細化任務”,任鬱表示,項目通過實施退養(yang) 還灘,蘆葦、堿蓬濕地恢複,沙蠶增殖,岸線修複等一係列措施,共修複濕地70.38公頃,修複岸線2124米,均超額完成了設計任務指標。修複後的岸線前沿恢複了砂質、泥質自然屬性,臨(lin) 岸的蘆葦及灘塗的堿蓬生長旺盛;改善了濱海濕地及植被的退化問題,有效地防止了波浪、水流的侵蝕,遏製了岸線退化,增強了岸線防護能力。同時,增強了海濱的旅遊價(jia) 值,大大增加了百姓的親(qin) 海空間,讓當地百姓和遊客體(ti) 驗到了實實在在的生態效益獲得感。
生態效果顯現
海風輕拂,灘淨灣美,遼東(dong) 灣的鮁魚圈區月亮湖公園,在這個(ge) 春日好似營口海岸線上的一粒生態明珠。
“以前,這裏海邊雜草叢(cong) 生、亂(luan) 石滿地……”老家在營口市鮁魚圈區的李喆提起這幾年的變化感慨地說,“現在吉林、北京、天津、河北來遊玩的遊客也越來越多了。”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著工業(ye) 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旅遊業(ye) 蓬勃發展,營口各沿海縣(市)區開發利用活動帶來的海洋生態損害問題也日益凸顯。
圍海養(yang) 殖占用,海灣束窄、濕地功能受損;廢舊漁船、建築垃圾侵占損壞海岸自然岸線;河口海域淤塞汙染,水體(ti) 底質環境惡化;人工堤壩割裂海水交換,導致灣內(nei) 水質逐漸惡化;灣內(nei) 近岸沙灘邊緣泥化嚴(yan) 重,威脅浴場使用功能;沙灘受侵蝕較嚴(yan) 重……營口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孫家祥講起以前的情況。
針對上述種種問題,營口市自2018年起以典型海洋地貌和優(you) 質砂質海岸為(wei) 重點保護對象,大力推進和實施海岸帶保護修複工程,並取得預期成效。
以海岸帶保護修複工程為(wei) 例,從(cong) 2020年起,營口市政府投資57019.35萬(wan) 元,共修複岸線8100米、新建離岸防護沙壩長度2500米、建成海岸帶生態防護廊道17.5萬(wan) 平方米、修複河口護岸1920米,同步建成河口—海灣—海岸生態防災監測預警係統。“修複後,海岸帶防災減災能力提升20%以上,海岸帶植被覆蓋率達50%以上,生態係統固碳能力顯著提升,海岸帶的安全性和生態係統達到可持續平衡,海岸帶服務功能及經濟得到可持續發展。”孫家祥表示。
營口市近海域開發利用呈現出“一帶一區、兩(liang) 核一協同”的空間格局。“一帶”為(wei) 沿海產(chan) 業(ye) 帶,“一區”為(wei) 近海開放式養(yang) 殖區,“兩(liang) 核一協同”以營口老港區和營口港(鮁魚圈港區)為(wei) 核心,仙人島港相協同,南北極聯動發展。
“鮁魚圈區的海岸帶保護修複,主要包括鮁魚圈珍珠灣生態修複項目和鮁魚圈月亮灣生態修複項目。”營口市鮁魚圈區自然資源事務中心副主任趙世民介紹,珍珠灣生態修複項目通過圍海養(yang) 殖池拆除、清淤、廢舊漁船和垃圾清運、人工補沙等措施修複濕地麵積82公頃,修複岸線1350米,提升人工岸線風險防範等級750米;月亮灣生態修複項目通過構築物拆除、清淤、人工補沙等措施修複濕地麵積450公頃,修複岸線700.7米。
做強海洋經濟
營口作為(wei) 遼寧沿海經濟帶和沈大經濟走廊的重要支點城市之一,在港口經濟、園區項目建設、海產(chan) 品養(yang) 殖、旅遊業(ye) 等方麵都取得了一定成績。例如,在海產(chan) 品養(yang) 殖方麵,“營口海蜇”是中國馳名商標,海蜇加工產(chan) 量處於(yu) 全國領先位置,是我國最大的海蜇加工和銷售集散地之一。
隨著海洋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營口市的海洋經濟布局不斷優(you) 化,但對標沿海先進城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短板。
“主要的差距在於(yu) 產(chan) 業(ye) 結構不合理、創新驅動發展能力不強、統籌發展規劃不夠科學三個(ge) 方麵。”王陸宏說,產(chan) 業(ye) 結構方麵,營口仍以捕撈業(ye) 、濱海旅遊業(ye) 、海上交通運輸業(ye) 等傳(chuan) 統行業(ye) 為(wei) 主,而海洋醫藥、海洋生物工程、海洋能源開發、海水綜合利用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體(ti) 係尚未形成。創新驅動方麵,全市僅(jin) 有3家海洋科研機構,科研力量薄弱,海洋產(chan) 業(ye) 人才總體(ti) 不足,科研投入不多,涉海企業(ye) 研發能力較弱。統籌發展規劃方麵,部分海岸線使用管理方式比較粗放,項目開發層次偏低等。
隨著海域治理持續規範,營口如何實現“加強生態保護+發展海洋經濟”的雙輪驅動?
王陸宏表示,應科學規劃海洋經濟總體(ti) 布局,立足營口的臨(lin) 海區位優(you) 勢,科學製訂發展規劃,構建以海洋漁業(ye) 和海洋鹽業(ye) 為(wei) 基礎,以現代港口物流和濱海旅遊為(wei) 龍頭,以臨(lin) 港石化、海洋裝備製造、海洋食品以及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為(wei) 中堅和未來發展方向的海洋產(chan) 業(ye) 體(ti) 係。同時,做強支柱產(chan) 業(ye) 、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發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和發展一批產(chan) 業(ye) 層次高、核心競爭(zheng) 力強、帶動作用大的項目,提升海洋經濟總量,打造特色的海洋經濟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沿海經濟強市。還要加強海岸帶開發、利用和保護。結合海洋經濟發展和城區用地規劃布局,明確海洋功能區劃、岸線利用規劃,加大海洋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海岸線防災減災自然生態修複,控製近岸海域汙染物排放總量,加強直排海企業(ye) 環境監管,加大港口碼頭及石化等沿海重點企業(ye) 的環境監管,防範和遏製海洋汙染事件發生。(溫濟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