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空探索“推力”強勁
5月4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中國空間站示意圖。根據計劃,中國空間站將於(yu) 今年完成在軌建造。此前,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成功,標誌著中國空間站關(guan) 鍵技術驗證階段圓滿完成,並將進入建造階段。
談及中國航天事業(ye) 近年來取得的飛速發展,外媒紛紛讚歎,中國太空探索“推力”強勁。
中國展示航天大國地位
隨著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於(yu) 4月中旬成功著陸,中國空間站建設再次成為(wei) 國際社會(hui) 關(guan) 注焦點。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報道稱,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是目前中國在軌駐留時間最長的飛船,也是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回家”的飛船。在太空“出差”長達半年的3名中國航天員平安返回,不僅(jin) 意味著此次任務圓滿結束,還為(wei) 中國空間站關(guan) 鍵技術驗證階段畫上圓滿句點。
日本共同社報道稱,3名航天員在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進行了技術等方麵的驗證,中國反複進行航天員的輪換和物資補給,為(wei) 空間站的運行作準備。
《聯合早報》引述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日前發布的消息稱,根據任務安排,2022年將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共計劃實施6次飛行任務。其中,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將在6月發射,之後還將實施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
近年來,中國航天取得一係列裏程碑式成就,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
土耳其廣播電視公司國際頻道報道稱,中國積極發展航天事業(ye) ,此前已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並成為(wei) 首個(ge) 實現航天器在月球背麵軟著陸和巡視勘察的國家。
美國太空網站報道稱,執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的3名航天員,在為(wei) 期半年的任務期間,開展了兩(liang) 次“天宮課堂”,在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該網站引述英國學者莫莉·西爾克的觀點稱,在“天宮課堂”上,觀眾(zhong) 與(yu) 航天員的實時互動全麵展現了中國航天技術成就,凸顯了中國航天的實力,將會(hui) 鼓勵和推動青年一代從(cong) 事科研工作。“中國展示了航天大國地位,也傳(chuan) 遞了希望造福全人類的願望。”
穩步推進月球和深空探測
2022年初,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shu) ,介紹2016年以來中國航天活動主要進展、未來五年主要任務,進一步增進國際社會(hui) 對中國航天事業(ye) 的了解。
法國《回聲報》網站報道稱,根據統計,2021年中國進行了55次航天發射,發射次數世界第一,同時也創造了中國航天發射次數的新紀錄。
法國《輿論報》報道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表示,2022年計劃安排40餘(yu) 次宇航發射任務,其中載人航天任務6次。該報認為(wei) ,這表明中國將建設航天強國作為(wei) 重要目標,正如中國領導人曾指出的,航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2年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30周年。美國科技網站Ars Technica日前發文稱,自2010年以來,中國航天事業(ye) 的飛速崛起是全球航天領域最大的變化之一。在軌道發射方麵,2022年全球的數量可能會(hui) 再創新高,中國的航天事業(ye) 也將繼續高速發展。
近年來,從(cong) “天和”入九天,到“天舟”完成妥投;從(cong) “祝融號”巡遊火星,到中國航天員“入住”太空……一次次激動人心的發射讓世界看到,中國太空探索範圍更深更廣,深空探測能力持續增強。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太空飛行新聞網站評價(jia) 稱,中國一係列航天發射和外星著陸任務取得成功,使中國穩步推進其他深空探測任務。
《今日印度》周刊注意到,中國已批複探月工程四期任務,包括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任務,這3個(ge) 任務將在未來10年內(nei) 陸續實施。
日本《朝日新聞》指出,中國發射的無人探測器“嫦娥四號”在2019年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麵軟著陸。2020年發射的“嫦娥五號”帶回了月球樣品。致力於(yu) 成為(wei) 太空強國的中國,正在不斷積累自身的太空探測技術。
深化高水平國際合作
探索未知宇宙、發展航天技術,是人類的共同事業(ye) ,離不開世界各國的通力合作。
《印度斯坦時報》網站報道稱,根據《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shu) ,過去5年,中國除了向委內(nei) 瑞拉、蘇丹和阿爾及利亞(ya) 交付衛星外,還完成了巴基斯坦遙感衛星一號的在軌交付。此外,中國還與(yu) 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南非、阿爾及利亞(ya) 、泰國等國家開展衛星導航合作。
《朝日新聞》注意到,白皮書(shu) 公布了中國將與(yu) 俄羅斯聯合發起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此前曾表示,進入空間站階段,中國將繼續加大國際合作與(yu) 交流的深度和廣度,使中國空間站成為(wei) 造福全人類的太空實驗室。
俄《報紙報》援引航天專(zhuan) 家的話稱,中國建設空間站有一個(ge) 深思熟慮的科學計劃,空間站艙段有大量科學研究裝置,還使用通用設備,便於(yu) 未來邀請外國研究人員參與(yu) 科研。
據悉,中國空間站是曆史上此類項目首次向聯合國會(hui) 員國開放。目前,已經有17個(ge) 國家、23個(ge) 實體(ti) 的9個(ge) 項目,成為(wei) 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首批入選項目。
法新社報道稱,中國空間站將成為(wei) 國際太空合作的重要平台。
巴西瓦加斯基金會(hui) 巴中研究中心負責人埃萬(wan) 德羅·卡瓦略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十分讚賞中國發展航天事業(ye) 所堅持的合作共享原則。“科技創新必須堅持開放合作。中國航天事業(ye) 發展堅持獨立自主與(yu) 開放合作相結合,深化高水平國際交流與(yu) 合作,在外空領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嚴(yan) 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