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讓家藏圖書擁有社交功能

發布時間:2022-05-09 17:09:00來源: 工人日報

  讓家藏圖書(shu) 擁有社交功能

  閱讀提示

  廣東(dong) 佛山市圖書(shu) 館“易本書(shu) ”平台讓家庭藏書(shu) 和公共圖書(shu) 館藏書(shu) 一起流動起來,實現了全社會(hui) 家庭藏書(shu) 的共享與(yu) 流通,大大豐(feng) 富了社會(hui) 圖書(shu) 資源供給。通過創新服務模式,提高公共圖書(shu) 館服務及資源的覆蓋麵,市民在共建共享中收獲更多幸福感、獲得感。

  “親(qin) ,晚上在嗎?我去還《尋寶記》。”

  五一假期的最後一天,廣東(dong) 省佛山市市民呂瑋的“讀者群”響個(ge) 不停,有要借書(shu) 的、有要還書(shu) 的,還有單純分享讀書(shu) 心得的。

  呂瑋是佛山市圖書(shu) 館(以下簡稱佛圖)“園中葵鄰裏圖書(shu) 館”館長,在運作鄰裏圖書(shu) 館圖書(shu) 轉借的過程中,鄰居常會(hui) 問她借閱家藏書(shu) 。當時呂瑋隻能自製表格登記家藏書(shu) 的借還,而且隻借給比較熟悉的鄰居,家藏書(shu) 的轉借量非常有限。

  去年6月,她在鄰裏圖書(shu) 館讀者群裏看到佛圖關(guan) 於(yu) 盤活家藏書(shu) 舉(ju) 措落地的消息:市民在線注冊(ce) 後,就可以上傳(chuan) 自家閑置圖書(shu) 供人借閱,也可以借閱別人家的藏書(shu)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她注冊(ce) 了“易本書(shu) ”平台賬戶,並在平台上上傳(chuan) 了圖書(shu) 信息。如今,家裏書(shu) 櫃上的書(shu) ,已經完成了887次“社交”。

  因閱讀結緣 感動常在

  沒等呂瑋回複還書(shu) 者,這本《尋寶記》就又被預約了出去。

  “請幫忙預留,兒(er) 子說不洗澡了,馬上過來拿”。這位著急想看的小朋友飛奔到呂瑋家,不過又出了點小麻煩——忘記了注冊(ce) 密碼。

  呂瑋不想看到孩子失望,把書(shu) 先借給了他。自己的二女兒(er) 更是迫不及待地與(yu) 小朋友分享起書(shu) 以外的萌物——家裏養(yang) 的小鳥和小鴨子。兩(liang) 個(ge) 此前並不認識的孩子聊得很是投緣,臨(lin) 走時,還約好還書(shu) 的時候再一起玩。

  呂瑋也因為(wei) “易本書(shu) ”認識了很多社區裏的新朋友,她的讀書(shu) 群從(cong) 一開始三四十人增長到了338人。很多人還加了她的私信,不僅(jin) 線上交流,線下也常常互動。

  吳小珠不但借他人書(shu) ,也常常在平台上向他人借書(shu) 。在“易本書(shu) ”上下的第一個(ge) 借閱訂單,就讓她結識了一段“空中友情”。

  當時兒(er) 子選擇了《國家是怎樣練成的》和《塞雷漫畫中國史》兩(liang) 套共8本書(shu) 借閱。書(shu) 到手後,不僅(jin) 兒(er) 子自己喜歡,班上的同學也喜歡。沒想到的是,書(shu) 籍在班級流轉幾天,到了要還書(shu) 時,竟然湊不齊全了。吳小珠無奈,隻得與(yu) 主人商量,先還有的書(shu) ,缺的那本另外購買(mai) 還上。

  出乎意料,書(shu) 籍主人不僅(jin) 不要賠償(chang) ,還說了一段讓她非常感動的話:“書(shu) 籍一定是在某個(ge) 人的手上,那個(ge) 人一定是喜歡這本書(shu) 的,書(shu) 能夠陪在愛它的人身邊,就是它的價(jia) 值,所以無所謂能不能回到我身邊。”兩(liang) 個(ge) 人的“空中友情”也由此展開。互借圖書(shu) 成了兩(liang) 個(ge) 人、兩(liang) 個(ge) 家庭頻繁的互動。

  3月,呂瑋拆開了一份還書(shu) 快遞,一個(ge) 精美的環保袋映入眼簾,裏麵多了一本藍色本子,本子的封麵印著八個(ge) 大字“閱讀·追夢 遇見美好”,本子上麵還貼了一張留言條。仔細看那張留言條:“謝謝熱愛讀書(shu) 和大方的你。你把許多書(shu) 都借給了我們(men) 。這本本子是作為(wei) 回報的。希望你更加熱愛閱讀哦。”

  呂瑋激動得在本子上寫(xie) 道:“素未謀麵,因閱讀結緣!感動常在,共築書(shu) 香城市!”

  家藏圖書(shu) 的“P2P”

  2019年9月,鄰裏圖書(shu) 館微信群中“恒福天悅鄰裏圖書(shu) 館”發出一條谘詢消息:“請問怎麽(me) 將自家的圖書(shu) 盤活,像圖書(shu) 館的書(shu) 一樣可以掃碼外借?”引發了書(shu) 友們(men) 的共鳴,也引起了佛圖的重視。

  佛圖館長黃百川告訴《工人日報》記者,家庭藏書(shu) 是一個(ge) 龐大的未開發資源,以廣東(dong) 為(wei) 例,2019年獲評書(shu) 香家庭的大多數家庭藏書(shu) 達3000冊(ce) 以上,最多達45000冊(ce) ;2021年佛山家庭平均藏書(shu) 為(wei) 115冊(ce) ,家庭藏書(shu) 量相當可觀。但與(yu) 此同時,目前佛山市公共圖書(shu) 館人均藏書(shu) 量不足1.5冊(ce) 。

  為(wei) 了盤活市民家中的藏書(shu) 資源,實現家藏圖書(shu) 的“P2P”,去年4月24日,在佛山市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效能革命的背景下,由佛圖推出的取名“易本書(shu) ”的家藏圖書(shu) 共享平台上線。

  市民經注冊(ce) 加入“易本書(shu) ”後,圖書(shu) 館工作人員會(hui) 上門為(wei) 家庭藏書(shu) 進行編目,然後個(ge) 人用手機就可以掃碼上傳(chuan) 藏書(shu) 供他人借閱,也可以借閱別人上傳(chuan) 的藏書(shu) 。圖書(shu) 借還有快遞和麵對麵兩(liang) 種方式。市民上傳(chuan) 圖書(shu) 時,可選擇多種流通模式:一是限期借閱,借閱者在收貨後60天內(nei) 須歸還圖書(shu) ;二是可漂流,圖書(shu) 可在不同用戶間不斷漂流,除非上傳(chuan) 者決(jue) 定召回圖書(shu) ;三是可贈送,下單者可獲得該圖書(shu) 的所有權;四是可以做展示用途,不對外借閱。

  線上線下活動加速讀者裂變

  截至5月5日,平台用戶數已達2.66萬(wan) 人,藏主1728人,市民上傳(chuan) 藏書(shu) 量為(wei) 2.6萬(wan) 冊(ce) ,平台借還量近1萬(wan) 冊(ce) 次。佛圖業(ye) 務管理部主任陳豔向記者介紹一周歲的“易本書(shu) ”取得的成績。

  而這個(ge) 5月,“易書(shu) 節”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活動期間,讀者可通過邀請新藏家或者轉借家藏書(shu) 獲得分數,平台選出符合參與(yu) 資格的分數排名前240名的讀者進行獎勵。活動一上線,短短幾天,就有800多名讀者加入“易本書(shu) ”。

  呂瑋也常常能在活動中遇到讀書(shu) 知音,吸引他們(men) 參加到“易本書(shu) ”中。一次,她帶孩子報名參加了社區組織的“親(qin) 子跳蚤市場活動”,拿出參加佛圖活動獲得的文創產(chan) 品在集市上和鄰居們(men) 交換家中的閑置書(shu) 籍。3隻文創行李箱竟換回來40 多本家藏書(shu) 。聽說不用花錢就能借閱,鄰居們(men) 立刻登錄“易本書(shu) ”掃起了碼。於(yu) 是鄰居成了朋友,朋友又帶來了新的朋友,通過“易本書(shu) ”,呂瑋的朋友圈又大了起來。

  “自己看完一本書(shu) ,它可能就會(hui) 變成閑置書(shu) ,往往這本書(shu) 卻又是另一位鄰居想買(mai) 想看的書(shu) 。共享閑置書(shu) 既節約成本也能發揮書(shu) 的價(jia) 值。”呂瑋感慨道。

  “從(cong) 社會(hui) 角度看,‘易本書(shu) ’可激發家庭內(nei) 生動力,建立文化自我生長機製,提高全社會(hui) 的圖書(shu) 資源流通運營效率,有效促進家庭閱讀與(yu) 全民閱讀,讓公眾(zhong) 成為(wei) 公共文化服務與(yu) 文化治理最廣參與(yu) 者、最大受益者。”黃百川說。

  蘇墨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