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的體育之問:怎樣造就更多“媽媽選手”?
新華社北京5月8日電隨著母親(qin) 節的到來,體(ti) 育圈的“媽媽選手”重回大眾(zhong) 視野。是什麽(me) 造就了這些“媽媽選手”?如果我們(men) 希望看到更多女運動員不用在生育和事業(ye) 之間二選一,還可以做些什麽(me) ?
生娃是個(ge) “精密工程”
2017年全運會(hui) 後,裏約奧運會(hui) 女子蹦床銅牌得主李丹退役生子,2019年複出備戰東(dong) 京奧運會(hui) 。回想起來,李丹坦陳“當時的想法過於(yu) 天真了”。她沒有想到身體(ti) 能力在產(chan) 後下降了那麽(me) 多,因此“每天都像拚命三郎一樣練”。結果,訓練量一上來,她就發40度高燒。她覺得如果能提前多了解一些生育帶來的身體(ti) 變化,或許恢複能更順利些。
而跆拳道選手吳靜鈺的產(chan) 後恢複則是從(cong) 練走樓梯開始的,前兩(liang) 個(ge) 月都沒上對抗,“生完整個(ge) 身體(ti) 都散了”。
“運動員產(chan) 後要先把身體(ti) 調整到正常狀態,再進入項目的訓練。”北醫三院婦產(chan) 科主治醫師侯征說,“普通產(chan) 婦一般選擇哺乳到孩子一歲,所以產(chan) 後一年恢複到產(chan) 前水平就算很不錯的。”
但頂尖運動員的時間是寶貴的,所有計劃都圍著奧運會(hui) 轉。怎麽(me) 在四年的周期裏完成懷孕、生產(chan) 、恢複、複出並且達到頂尖競技水平的全過程,需要運動員本人的強大意誌,也需要家庭、教練和醫療團隊的配合。李丹的丈夫一個(ge) 人帶孩子帶了一年多,吳靜鈺甚至連女兒(er) 的疫苗本放在哪裏都不知道。她們(men) 的團隊也都在用營養(yang) 、運動康複等各學科知識幫助她們(men) 回到賽場。
“但四年還是挺趕的,如果想產(chan) 後複出,生孩子就得是個(ge) 精密工程,要製定非常周密的計劃。”吳靜鈺說。
觀念轉變支撐“媽媽選手”
今年將滿27歲的焦安靜曾獲得2021廈門馬拉鬆賽女子冠軍(jun) 。她去年12月生下了女兒(er) ,複出後卻遭到了外界的不理解。產(chan) 後開直播訓練時,許多人會(hui) 留言:“寶寶誰帶啊?”“你不管寶寶了嗎?”
“跑步每天隻需30到60分鍾,可大家覺得你所有時間都該照顧寶寶。”焦安靜說,育兒(er) 會(hui) 占據時間,但她已經總結出了規律。孩子為(wei) 什麽(me) 哭鬧,應該多久吃一次飯,她都會(hui) 記下來,然後根據這些去安排自己的訓練。產(chan) 後四個(ge) 月,她完成了首個(ge) 半馬,也接到了新的讚助。
“產(chan) 後複出的女運動員不夠多。還是有人認為(wei) ,我們(men) 的運動生涯和結婚生孩子是割裂的事。”焦安靜說。
要接受“媽媽選手”,大眾(zhong) 往往需要轉變觀念,去認可女選手在生育後仍可以繼續運動事業(ye) 。而女運動員晉級為(wei) “媽媽選手”時,自己也常常經曆了另一種觀念轉變。習(xi) 慣了“三點一線”集體(ti) 生活的她們(men) 發現:運動成績不再是生活中的唯一;擁有運動事業(ye) 的同時,自己還能擁有私人生活。
備戰東(dong) 京奧運會(hui) 時,競走選手劉虹沒有封閉集訓。她和丈夫及隊醫組成了小團隊,晚上可以陪陪女兒(er) 。劉虹開始變得獨立,也逐漸把競走當成了一份普通工作。她覺得,這是比拿成績更值得驕傲的事。
吳靜鈺則在複出後意識到,跆拳道並不隻與(yu) 成為(wei) 冠軍(jun) 有關(guan) 。疫情前,她的教練也會(hui) 允許她女兒(er) 來場邊。“我教練不認為(wei) 孩子對我會(hui) 是幹擾。他說一個(ge) 得過冠軍(jun) 的運動員,還在場上這麽(me) 刻苦地訓練,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也是對其他運動員最好的激勵。”吳靜鈺說,“他給了媽媽運動員最大的尊重和信任。”
政策與(yu) 運動醫學應解後顧之憂
複出後,吳靜鈺世界排名掉到了40名開外。為(wei) 了奧運資格,她得從(cong) 頭追趕。她很羨慕網球女選手的待遇。2018年,女子網球協會(hui) (WTA)出台政策,若球員懷孕暫離賽場,她的排名將被凍結,有效期3年。產(chan) 後重回賽場的前八場比賽,球員可使用這一排名獲得一額外種子席位,不影響其餘(yu) 種子的排位。
吳靜鈺說,如果國際體(ti) 壇希望看到更多“媽媽選手”,國際單項體(ti) 育組織就應當在公平前提下,適當保留懷孕運動員產(chan) 前的排名和積分,就像是為(wei) 運動員放了個(ge) “產(chan) 假”。
近年來,商業(ye) 聯盟女運動員是否能有帶薪產(chan) 假、品牌在女運動員懷孕後解約是否合法、如何確保退役女運動員享受生育保險和生育津貼等政策性問題,在國內(nei) 外體(ti) 壇開始被更多地討論。
2019年,美國田徑女選手蒙塔諾披露,其前讚助商曾因她懷孕而威脅中止合同。蒙塔諾說,為(wei) 了保住讚助,她不得不在產(chan) 後提前參賽,甚至在比賽中裹住仍處分離狀態的腹直肌。她的發聲直接推動了諸多品牌更改讚助條款。2020年,WNBA聯盟也宣布了新產(chan) 假政策,同意在孕產(chan) 期間付給球員聯盟平均工資。
“支持‘媽媽選手’,國家給的訓練保障是一方麵,社會(hui) 力量也應擔起責任。”易居馬拉鬆俱樂(le) 部運營總監顧怡雯說,該俱樂(le) 部在劉虹複出後與(yu) 她簽約;俱樂(le) 部也將為(wei) 其他簽約女運動員設計特殊的產(chan) 假政策。
而運動醫學能為(wei) 運動員提供的服務也在不斷擴展。“我們(men) 已經開始在女運動員內(nei) 分泌調節方麵做一些工作,但國內(nei) 專(zhuan) 門研究產(chan) 後恢複的很少,這在今後可以成為(wei) 一個(ge) 方向。”侯征建議,無論是普通人還是運動員,孕期都要適當控製自身體(ti) 重,避免胎兒(er) 過大。運動員不應在孕期完全停掉運動,產(chan) 後可通過科學訓練和理療等方式積極恢複。
執筆記者:王沁鷗
參與(yu) 記者:盧羽晨、吳俊寬、牛夢彤、朱翃
編輯:張悅姍、牛夢彤、肖世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