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易曬傷 進食“光敏”食物要注意
近日,三十多歲的曾小姐(化名)因為(wei) 假期旅遊在湖邊待了一天,當晚開始感覺臉上和手臂皮膚有點發紅發癢,第二天麵部和上肢還出現了紅疹和數個(ge) 小水泡,瘙癢加重,到廣州市皮膚病防治所就診,才知道是日曬傷(shang) 。廣州市皮膚病防治所中醫科主任中醫師鍾金寶提醒,很多人感覺春天陽光溫和舒適,殊不知春季尤其是春末夏初正是日光性皮炎的高發期,需要特別注意防曬,而一些環境比較空曠的地方如海邊、湖邊、沙池等地方,紫外線更為(wei) 猛烈,加上此時有很多當造食物如香椿、槐花、芒果、菠蘿等都是“光敏性食物”,如果打算出門露營或者燒烤,就要注意避免食用這些食物。
外出踏青莫忘防曬
“每年差不多這個(ge) 時候,就會(hui) 有很多日光性皮炎的患者來皮膚門診報到,”鍾金寶介紹,日光性皮炎,也就是常說的“日曬傷(shang) ”,是由於(yu) 強烈日光照射後皮膚發生的急性光毒性反應,發病機製與(yu) 紫外線過度照射後使真皮細胞釋放多種炎症介質,引起一係列過敏反應有關(guan) 。
暴曬皮膚會(hui) 出現界線清楚的紅斑,輕度的曬傷(shang) 會(hui) 表現為(wei) 發紅、發癢,嚴(yan) 重的話還會(hui) 出現水皰、水腫,之後曬傷(shang) 斑在變淡變暗後脫屑,可能還會(hui) 有色素沉著。所以,在長時間曬太陽之後,皮膚出現發紅發癢,就要注意是否曬傷(shang) ,注意防曬。
廣州市皮膚病防治所中醫科主治中醫師梁鳳興(xing) 指出,曾小姐因為(wei) 郊遊時長時間在戶外,當天陽光也較猛,而且靠近湖邊,紫外線較為(wei) 強烈,而且當時未做任何物理防曬,也沒有塗防曬霜。患者在服用抗過敏藥、外塗地奈德乳膏和苯海拉明乳膏,加上祛風止癢、健脾祛濕類的中藥口服之餘(yu) ,還被囑咐要注意做好防曬,避免治療期間再次曬傷(shang) ,之後症狀逐漸好轉。
梁鳳興(xing) 說,日光性皮炎多見於(yu) 春末夏初的原因有幾點:1.春季氣溫不高,人們(men) 容易忽略依然比較高的紫外線強度;2.冬季剛結束,皮膚黑色素減少,對紫外線的敏感度相對較高;3.春光正好,大家都想到戶外活動,防曬意識卻不是很強。各種因素疊加在一起,就容易造成曬傷(shang) 。
梁鳳興(xing) 介紹,日光性皮炎好發於(yu) 兒(er) 童、婦女,還有到靠近赤道或者高海拔地區旅行的人群。在雪山、海邊、沙灘、湖邊這些地方,紫外線還會(hui) 因為(wei) 反射而加劇,出行之前,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曬措施。
你的防曬霜用對了沒?
既然到了最易曬傷(shang) 的季節,要把最高級別的防曬霜塗起來嗎?答案是否定的。
梁鳳興(xing) 建議,春末夏初常待在室內(nei) 的人選擇SPF15/ PA+的防曬霜為(wei) 宜,如果要出戶外,可以選擇SPF25/PA++的防曬霜。如果在室內(nei) 不怎麽(me) 出汗,每天塗一次防曬霜夠了;如果要在戶外較長時間,建議出門前30分鍾塗一次防曬霜,出門前再塗一次,然後每隔1~2小時補一次。畢竟,防曬級別越高,防曬霜的質地可能會(hui) 越黏稠,給容易過敏的皮膚增加負擔,盛夏未至,不宜選用級別過高的防曬霜。
在購買(mai) 防曬產(chan) 品之前,要注意先試一下它是否適合自己的膚質,會(hui) 不會(hui) 引起過敏。具體(ti) 做法是在手肘、耳後這些位置試擦,測試時間以24小時為(wei) 宜,因為(wei) 有些過敏症狀是遲發性的。對防曬產(chan) 品過敏的人群,建議首選物理遮擋防曬,比如寬簷帽、薄長袖衫、夏天用的圍巾都備起來。
在戶外長時間曬完太陽之後,如果皮膚有刺激感和灼痛感,建議可以做一些保濕補水的曬後補救措施,比如用清水衝(chong) 洗皮膚,敷補水麵膜,使用曬後修複產(chan) 品如蘆薈膠或綠豆泥等。另外,還可以多吃些水果,對一些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韭菜、海鮮、牛羊肉、辛辣食物和煙酒等要注意忌口。
春季野餐慎吃這些食物
梁鳳興(xing) 提醒,春季有不少應季食物,比如香菜、香椿、槐花、菠蘿、芒果等,都屬於(yu) “光敏性食物”,吃完它們(men) 再曬太陽,更容易引起嚴(yan) 重曬傷(shang) 。戶外野餐要注意避免食用這些常見的“光敏性食物”:
蔬果類:如槐花、紫雲(yun) 英、雪菜、灰菜、萵苣、茴香、莧菜、薺菜、芹菜、蘿卜葉、菠菜、蕎麥、香菜、紅花草、油菜、芥菜、無花果、柑橘、檸檬、芒果、菠蘿等;
海鮮類:螺類、蝦類、蟹類、蚌類等。
梁鳳興(xing) 推薦,曬後可適當吃一些富含天然抗氧化劑的食物,如西紅柿、堅果、綠茶等,有助提升皮膚屏障,減少曬傷(shang) 曬黑。同時,曬後可以用麥冬、玉竹等清熱湯材煲湯喝,補充水分的同時滋陰養(yang) 肺。
此外,如果服用了光敏性藥物,如磺胺、氯丙嗪、灰黃黴素等,也要避免長時間暴曬。(全媒體(ti) 記者吳婉虹 通訊員楊上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