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延安新歌劇《白毛女》誕生始末

發布時間:2022-05-11 10:2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舞台追光·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80周年】

  作者:王丁菲、嶽曉湄、王曉蓮、於(yu) 曉燕(均為(wei) 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成員後人)

  編者按

  今年是“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講話”發表八十周年。80年前的五月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講話如一盞明燈為(wei) 新中國文藝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men) 的文藝是為(wei) 最廣大的人民服務的”“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有出息的文學家、藝術家,必須長期地無條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農(nong) 兵群眾(zhong) 中去,到火熱的鬥爭(zheng) 中去,到唯一的最廣大最豐(feng) 富的源泉中去”“一切革命的文學家藝術家隻有聯係群眾(zhong) ,表現群眾(zhong) ,把自己當作群眾(zhong) 的忠實的代言人,他們(men) 的工作才有意義(yi) ”……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後,文藝氣象煥然一新。從(cong) 本期開始,我們(men) 將陸續刊登紀念文章,回憶當時盛況,啟迪今天的創作。

  1938年2月,以毛澤東(dong) 主席、周恩來副主席為(wei) 首,徐特立、林伯渠、成仿吾、艾思奇、周揚等同誌共同發出倡議,成立延安自己的文藝學習(xi) 和研究機構。1938年4月10日,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正式成立。在幾年時間內(nei) ,魯藝為(wei) 延安,也為(wei) 全國抗戰前線,培養(yang) 了大批文藝幹部。特別是在毛澤東(dong) 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講話之後,魯藝和延安的各文藝團體(ti) ,興(xing) 起了新文化運動。他們(men) 響應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講話精神,深入群眾(zhong) ,奔赴前線,創作出了一大批優(you) 秀的文藝作品。而誕生在當時的舞台歌劇《白毛女》,無疑是其中最有劃時代和裏程碑意義(yi) 的經典作品。

  “白毛仙姑”從(cong) 民間傳(chuan) 說到原創歌劇

  1944年,西北戰地服務團回到延安,帶回一個(ge) “白毛仙姑”的民間傳(chuan) 說。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院長周揚得知後,決(jue) 定用它搞一個(ge) 新歌劇,向黨(dang) 的“七大”獻禮。

  魯藝先請文學係的教員邵子南寫(xie) 劇本。不料,他寫(xie) 出的本子隻有文學性和詩性,而無戲劇性。殊不知,文學和戲劇是兩(liang) 個(ge) 不同的專(zhuan) 業(ye) 門類,結果因無法排演而不得不放棄。

  於(yu) 是,周揚就把此任務交給了戲劇係主任張庚。張庚立即把它作為(wei) 戲劇係和實驗劇團的重要任務布置下去。之後,魯藝戲音(戲劇係、音樂(le) 係)部委員會(hui) 研究確定,組成集體(ti) 創作組和集體(ti) 導演組,由魯藝戲音部委員會(hui) 委員王濱(原名“王斌”“王彬”後改為(wei) “王濱”,為(wei) 魯藝戲劇係的教員和話劇團導演)直接領導並擔任《白毛女》集體(ti) 創作組和導演組的負責人。

  王濱首先在劇團演員和戲劇係學生中挑選演員。憑借著對人選形象及特質的敏銳洞察能力,他安排出了最貼近劇中角色的演員表。當然,喜兒(er) 的人選最為(wei) 重要。喜兒(er) 不但要形象好,還要有一定的唱功。林白的形象俊俏,且歌喉甜美。她之前在王濱導演的《日出》中成功飾演了“小東(dong) 西”,讓觀眾(zhong) 印象深刻。所以,選林白飾演喜兒(er) 再合適不過。確實,數十場轟動效應的演出,也證明了這一點。而楊白勞的人選也很重要。王濱之前導演了《佃戶》,與(yu) 張守維合作過,對他有所了解,就選他飾演楊白勞。事實也證明他是楊白勞最合適的人選。

  體(ti) 現了來源於(yu) 人民服務於(yu) 人民的終極目標

  在創作、排練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因為(wei) 是一部大歌劇,沒有劇本,完全是在一個(ge) 傳(chuan) 說基礎上,從(cong) 零開始進行架構,創作難度可想而知。這對王濱來說是一次考驗。再者,因為(wei) 大家都不知道新歌劇是什麽(me) 樣子的,所以走過兩(liang) 三次彎路。最初以說地方話和秦腔為(wei) 曲調風格進行試驗,都覺得不行。之後又試了一個(ge) 方案,又失敗了。每一次都是王濱帶領大家重新開始。經過認真總結,決(jue) 定全劇不再采用方言,改用國語,因全國解放後就要麵向全國觀眾(zhong) 了。音樂(le) ,也不再以地方戲曲為(wei) 素材,要以民間曲調為(wei) 素材。

  開始時,劇組的排練場地就設在魯藝大院場地中。他們(men) 在露天場院裏弄了一個(ge) 簡易的舞台,下麵用長木板和磚頭搭成觀眾(zhong) 席,這樣魯藝所有的教職員工,隨時都可觀賞到《白毛女》的排練情況,也可以“七嘴八舌”。到了後期,全劇基本成形後,就進入了延安的小舞台上排練了。因魯藝的門戶始終都是開放的,老鄉(xiang) 們(men) 聞聲便絡繹不絕地進來觀看,王濱和劇組的人都非常注意搜集老鄉(xiang) 和同誌們(men) 的意見,不斷進行修改。

  最開始的劇本創作組的成員有王濱、陳強、王家乙、張成中、趙啟楊和西戰團的幾個(ge) 人。張庚、陳強、瞿維(作曲者之一)、於(yu) 藍、林白、韓冰等人都非常認同,王濱的生活閱曆廣,思維敏捷,主意多,來得快。由他來做總導演再合適不過。《白毛女》的作曲者包括音樂(le) 係的馬可、張魯、瞿維、向隅、李煥之、陳紫、劉熾等。王濱和作曲家們(men) 共同商定采用河北地方曲調《小白菜》為(wei) 音樂(le) 素材來創作。音樂(le) 家們(men) 便創作出了主題曲之一,膾炙人口的《北風吹》。1944年,音樂(le) 係搞聲樂(le) 的管林下基層采風後,隨延安西戰團回延安,帶回了河北梆子《大登殿》等。管林的匯報演唱,引起了正在創作《白毛女》的作曲家們(men) 的重視,因“白毛仙姑”的傳(chuan) 說就產(chan) 生於(yu) 河北。負責音樂(le) 創作的同誌深入地向管林了解、學習(xi) 後,便以河北梆子《大登殿》為(wei) 素材,創作出喜兒(er) 上山後,對黃世仁充滿仇恨,控訴黑暗的舊社會(hui) 的大唱段。

  在表現形式上,采用老百姓喜聞樂(le) 見的虛擬表演手法,布景用代表性的大道具加平麵景,不設門窗,便可與(yu) 虛擬的表演手法相吻合。對於(yu) 我國戲曲的表演程式,隻學它節奏強烈、帶舞蹈性的特點。由此可見,劇本組的創作思想進一步體(ti) 現出《白毛女》來自於(yu) 人民的生活,經過藝術加工後,又要高於(yu) 生活的意願和服務於(yu) 人民的目的。

  在延安連演三十多場受到極大歡迎

  就在排練緊張進行時,創作組接到了臨(lin) 時任務,《白毛女》的創作被打斷了!這時,距離黨(dang) 的“七大”召開已很近了。為(wei) 了趕進度,就形成了緊張的流水作業(ye) ,即創作出一場戲就排一場戲,為(wei) 了盡快落實,劇組從(cong) 文學係選來了剛畢業(ye) 、二十歲的尖子學生賀敬之到劇本創作組。在王濱的帶領下,大家群策群力,當排練進行到最後一場“鬥爭(zheng) 會(hui) ”時,賀敬之因過度勞累病倒了,所以他推薦了丁毅(丁一)來寫(xie) 這一場的歌詞。

  最終,成就了由賀敬之、丁毅(丁一)創作而成的永恒的經典《白毛女》。

  當時,全劇時長達四個(ge) 小時之久,喜兒(er) 的表演戲份大,幾乎場場都有。因過度勞累,喜兒(er) 的扮演者林白突然病倒。此時,劇組排練已進入尾聲,急需增添B角的喜兒(er) 演員,可隨時應急補上。作曲家張魯發現了演員王昆,在征得劇組的同意後,王昆正式加入,成為(wei) 喜兒(er) 的B角。為(wei) 了趕進度,排練時喜兒(er) 仍由A角演員林白擔任。

  4月24日,“七大”開幕後的第二天,《白毛女》正式首場公演,並在“七大”召開期間每晚演出,一直由A角林白出場。因為(wei) 匆忙上演,劇團晚上演出,白天繼續打磨作品,精益求精。6月10日,劇團要為(wei) 中央領導和“七大”代表做正式演出,全劇團的人都十分興(xing) 奮和緊張。但從(cong) 魯藝到楊家嶺的途中,林白終因長期過度疲勞,經不住大卡車一路的顛簸,最終體(ti) 力不支,劇組就臨(lin) 時安排B角王昆來表演,同樣是掌聲不斷。再由林白連續演出5場之後,由林白和王昆兩(liang) 人一人一場輪流表演。

  《白毛女》在延安連演了三十多場,時間之久、場次之多在當時是罕見的,受到了極大的歡迎。對外公演時,每次觀眾(zhong) 都達三四千人,很多農(nong) 民跑十多裏路來看戲。房上、牆上、大樹上都站滿了人。每次演出觀眾(zhong) 大多落淚……

  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白毛女”

  《白毛女》成為(wei) 了劃時代的作品,被曆史記載下來直至今日。幾乎每年都會(hui) 有《白毛女》全劇或選段的表演或演唱。由此又衍生出各種藝術形式的《白毛女》,如京劇《白毛女》,芭蕾舞劇《白毛女》等;不僅(jin) 在中國,國外也有了各種版本的《白毛女》,如日本鬆山芭蕾舞劇團演出的《白毛女》,還有捷克改編的話劇《白毛女》……

  通過排演舞台歌劇《白毛女》,使編劇、導演、作詞、作曲、表演和歌唱,乃至舞台、燈光、化妝等,原來經驗豐(feng) 富、閱曆深厚的人員更加成熟,同時也培養(yang) 出了一大批頗有前途的青年人才。

  1945年9月抗戰勝利後,魯藝根據中共中央“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部署,率先組成各個(ge) 文藝工作團奔赴東(dong) 北、華北、晉冀魯豫等地。艾青、江豐(feng) 帶隊組成“赴華北文工團”,其中就有陳強、舒強、周巍峙、王昆、賀敬之和孟於(yu) 等46人。同年12月,林白隨其他隊離開延安,輾轉來到張家口,加入華北文工團,仍然飾演A角喜兒(er) 。同隊中喜兒(er) 的扮演者還有王昆、孟於(yu) ,後來又有了郭蘭(lan) 英等表演藝術家。另外由舒群、田方、沙蒙帶隊赴東(dong) 北。各演出隊都帶上了歌劇《白毛女》,便出現了更多的喜兒(er) 扮演者。參與(yu) 過《白毛女》劇目創作的人又對它進行了局部的修改和完善。在原劇組導演組排名第三的舒強也獨立導演了《白毛女》全劇。

  由於(yu) 歌劇《白毛女》在多地同時演出,很快普及到了更多的地方,還有許多地方通過各種渠道學演《白毛女》,因而《北風吹》等主題歌曲也隨之廣為(wei) 流傳(chuan) 。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