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是永恒主題
【戲劇名家講故事】
“生”無法選擇,而“死”則是每一個(ge) 人都需要認真麵對的一件事,這作為(wei) 永恒主題,相信大家都容易理解。但“愛”就更複雜一些,它包含的內(nei) 容除了對異性之愛以外,恐怕還有對親(qin) 人、對朋友和對祖國之愛。而對祖國之愛,更是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所以我把它單列出來,也總結出一句:愛國主義(yi) 是永恒的主題。
我們(men) 向曆史的深處回望,可以聽到屈原之“雖九死其猶未悔”、嶽飛之“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文天祥之“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歌吟。現如今更應該堅守這樣的精神。
作為(wei) 一名作家,尤其是一名軍(jun) 旅作家,理當以我們(men) 手中的筆,來謳歌我們(men) 的祖國。但為(wei) 祖國而歌,不是光有熱情就可以,還要有生活,要有敢於(yu) 挑戰自我、克服困難的勇氣。
許多年前,我接到總政領導交給我寫(xie) 劇本《我心飛翔》的任務時,我猶豫了:要寫(xie) 解放初期我國一批軍(jun) 事科學家如何衝(chong) 破重重阻力回到自己祖國的故事,這談何容易?首先,這樣的內(nei) 容還能不能吸引現在的觀眾(zhong) ?然後才是,這樣的題材我怎樣才能把它擺弄成一部像模像樣的歌劇?就在我猶豫的時候,為(wei) 修改音樂(le) 劇《赤道雨》,海軍(jun) 領導邀請我隨中國海軍(jun) 編隊出訪德、英、法、意歐洲四國,以補充生活。於(yu) 是,我就帶著諸多的疑問登上了艦艇,經南中國海、出馬六甲、過印度洋、紅海、經蘇伊士運河,暢遊地中海、穿直布羅陀、進入大西洋,再穿英吉利海峽,直抵德國威廉港……
艦隊航行在訪問德、英、法、意歐洲四國的漫漫長路上,三五天甚至個(ge) 把星期才好不容易盼到有“事件”發生:比如說發現一群海豚以隊列整齊的魚躍式追逐艦艇;比如說看到某國際傳(chuan) 媒的飛機繞著艦隊飛來飛去地拍照;比如說西方某國的航母在我們(men) 艦隊的前方特意表演鷂式飛機的起降;比如說過紅海時我大病一場差點讓艦隊增加了一個(ge) “海葬”的節目;再比如說遇到十二級台風一半人以上都暈船而我卻飯量倍增並忍不住引吭高歌,因此惹得許多暈船的弟兄恨不能把我扔下海去……其餘(yu) 在海上的時間我們(men) 這些隨訪人員就很難打發了,而我卻忙得很,因為(wei) 除了修改音樂(le) 劇《赤道雨》需要補充生活外,自己還要完成一部電視劇,餘(yu) 下的時間當然就是用來閱讀那些幾乎占了我行囊一半的關(guan) 於(yu) 眾(zhong) 多歸國科學家的資料了。
一個(ge) 月過去。漸漸地,我被這些科學家的經曆和事跡所感動。想當年,這都是一些在國外頗有成就,而且生活得不錯的人物,他們(men) 為(wei) 什麽(me) 要那樣急切地克服重重困難甚至不顧個(ge) 人安危漂洋過海回到當時那樣一個(ge) 滿目瘡痍的祖國呢?但當我後來隨艦隊每到達一處港口,見到當地華人時,這個(ge) 問題便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回答。“愛國”這個(ge) 詞對於(yu) 我們(men) 這些在國內(nei) 待得久了的中國人似乎聽著像是陳詞濫調,而對於(yu) 長期生活在國外的華人來說,卻真實得可以觸摸。這從(cong) 他們(men) 狂熱地喊著“中國偉(wei) 大”的口號,從(cong) 他們(men) 閃動著淚光的雙眸、從(cong) 他們(men) 親(qin) 吻國旗的舉(ju) 動中完全可以看到:艦隊來了,仿佛他們(men) 的腰杆都硬了許多。我想他們(men) 也許在異國他鄉(xiang) 受過太多太多的欺負和委屈吧?他們(men) 是那樣迫切地渴望自己的祖國強大一點、再強大一點。
距那些科學家們(men) 歸國的年代又是半個(ge) 多世紀了,回頭再想想當年,如果沒有這些科學家的歸國,沒有他們(men) 研製的“兩(liang) 彈一星”,今天我們(men) 在這個(ge) 世界上將何以自處?到此,我頓感責任。書(shu) 寫(xie) 他們(men) 的故事,除了向漸漸遠去的曆史表達我們(men) 真誠的敬意之外,或許也能對今天的現實有著某種積極作用。今天,新的時代又使我們(men) 站在了一個(ge) 新的起跑線上,我們(men) 的前途又一次充滿機遇和挑戰。而曆史告訴我們(men) ,中華文明曆經劫難而數千年不敗,靠的就是“自強自立,生生不息”的偉(wei) 大精神。
帶著這些思考,我回到了祖國,心中對於(yu) 全劇也有了個(ge) 大致的輪廓。歌劇是一種形式感極強的藝術門類,我甚至頑固地認為(wei) 有時候形式比內(nei) 容顯得更為(wei) 重要。因為(wei) 即使你有一個(ge) 再好的故事而你並不能將之音樂(le) 化,其結果也隻能算是失敗。
好在,經過一番殫精竭慮的構建和打磨,尤其是將所有同行都認為(wei) 隻能是演一場話劇的法庭辯論寫(xie) 成了極具音樂(le) 性的歌劇場麵後,《我心飛翔》終於(yu) 成功了。它不僅(jin) 被眾(zhong) 多科學家稱之為(wei) 良心之作,而且得到了當年的文華大獎和文華劇作獎。這讓我覺得自己也終於(yu) 為(wei) 我們(men) 偉(wei) 大祖國作出了一些貢獻。
人物鏈接:
馮(feng) 柏銘,原中央軍(jun) 委政治工作部歌劇團編導室主任,現為(wei) “中國民族歌劇傳(chuan) 承發展工程”指導委員會(hui) 委員。主要作品有:歌劇《深宮欲海》《蒼原》《太陽雪》《釣魚城》《我心飛翔》《塵埃落定》等。劇本曾三獲曹禺戲劇文學獎,四獲文華劇作獎。劇目曾獲中國戲劇一等獎、二獲文華大獎、三獲舞台藝術十大精品獎。作品曾在東(dong) 京、奈良、愛丁堡、日內(nei) 瓦、布魯塞爾、羅馬、米蘭(lan) 、洛杉磯、紐約等城市巡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