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泛舟”銀河 相會“天宮”——二〇二二年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首戰告捷

發布時間:2022-05-11 10:5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章文 光明日報通訊員 黃國暢 王然

  伴隨著一陣山呼海嘯般的巨響,火箭尾焰劃破如墨的夜空,天舟四號貨運飛船在長征七號遙五運載火箭的托舉(ju) 下一飛衝(chong) 天。5月10日淩晨,天舟四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2022年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首戰告捷。

  自古,人們(men) 對天宮就充滿向往。如今,神話傳(chuan) 說從(cong) 夢想照進現實——中國空間站被稱為(wei) “天宮”,中國貨運飛船是“天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是中國空間站建造母港。

  “去年以來,我們(men) 先後發射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和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圓滿完成了空間站關(guan) 鍵技術驗證階段發射任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鄧洪勤介紹,天舟四號貨運飛船總長約10.6米,最大起飛重量13.5噸,進行空間站上行運輸和在軌存儲(chu) 、補給物資,支持開展適應貨運飛船能力的空間運用和技術試驗,“此次天舟四號任務是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的首次任務,也是長征七號火箭第5次、文昌發射場第17次航天發射。”

  5月10日淩晨1時許,發射塔架回轉平台徐徐打開,火箭上的五星紅旗和“中國載人航天”字樣格外醒目。此時距離發射還有不到1個(ge) 小時。

  與(yu) 此同時,文昌通信站氣象機房內(nei) ,技術人員們(men) 需要保持不間斷值班,快速捕捉不同天氣背後的“小動作”,提前預警並將數據迅速上傳(chuan) ,為(wei) 火箭騰飛守護最佳“天窗”。

  “各號注意,30分鍾準備!”1時26分,發射任務01指揮員王宇亮的口令響徹發射場。

  天舟一號任務一級動力係統箭上小組長、天舟二號任務01指揮員、天舟三號任務01指揮員……一路走來,王宇亮與(yu) “天舟”結下不解之緣,年輕的他伴隨著這座年輕的發射場共同成長。

  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像王宇亮一樣年輕有為(wei) 的航天人還有很多:馬亞(ya) 奇、廖國瑞、符一行、肖建、周承鈺……依托“嫦娥”“天問”行星探測、空間站建造等“國字號”工程,這裏已經成為(wei) 優(you) 秀青年展現才智的舞台。

  “各號注意,15分鍾準備!”1時41分,伴隨著倒計時口令,人們(men) 的神經再次緊繃。

  天舟四號貨運飛船的成功發射,關(guan) 係到後續空間站建造任務順利完成,環環相扣、意義(yi) 重大。針對此次任務火箭測試發射流程,文昌航天發射場團隊由原先的35天優(you) 化為(wei) 27天,時間緊、任務重、挑戰大。

  “此次任務發射窗口窄、流程優(you) 化多、技術狀態變化大,並且是發射場首次實施液氧煤油並行加注,難度和挑戰非常大。”文昌發射場低溫加注係統高級工程師張青所在團隊20餘(yu) 天連續奮戰,梳理識別液氧煤油並行加注的薄弱環節,針對預想的百餘(yu) 種故障模式分別製定了詳細的故障處置預案。

  “各號注意,5分鍾準備!”

  “各號注意,1分鍾準備!”

  激動人心的時刻來了!指控大樓、測控點號、觀光平台……人們(men) 屏住呼吸,一雙雙眼睛緊緊盯著即將騰飛的火箭。

  “5、4、3、2、1,點火!”1時56分,烈焰噴薄而出,撼天動地的轟鳴響徹海天,長征七號火箭托舉(ju) 著天舟四號騰空而起,在夜空中劃出一道絢麗(li) 的軌跡。

  文昌航天發射場銅鼓嶺測控站與(yu) 發射塔架隔海相望,被稱為(wei) “萬(wan) 裏海天第一棒”,站點在火箭發射後會(hui) 第一時間捕捉飛行姿態、飛行數據等信息。隨著火箭劃破夜空,雷達崗位操作手麵前的屏幕上出現了兩(liang) 道短小的“杠杠”,分別代表著正在奔向太空的長七火箭和天舟四號貨運飛船。

  熱烈的掌聲響起,歡呼聲、喝彩聲連成一片。當慶賀成功的“大紅屏”亮起,文昌航天發射場向世界鄭重宣告:2022年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首戰告捷。

  “今年,文昌航天發射場還將執行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和天舟五號貨運飛船3次空間站建造任務,完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站在“大紅屏”前,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dang) 委書(shu) 記董重慶說,“航天報國、航天強國是航天人的初心使命,我們(men) 強化使命擔當,勇於(yu) 創新突破,在一次次追夢奮鬥中不斷創造更多中國奇跡。”

  此時,北京空間信息傳(chuan) 輸中心控管大廳內(nei) ,各崗位人員仍緊盯著屏幕。不一會(hui) 兒(er) ,天舟四號貨運飛船的第一次變軌開始了。

  “03星數據分發與(yu) 存儲(chu) 軟件狀態設置完畢,檢查正確。”數據分發崗位上,工程師王雪沉著地報告著,上百個(ge) 口令熟記於(yu) 心。

  “作為(wei) 此次交會(hui) 對接的主要測控手段,中繼衛星係統通過前向數據鏈路,實現對各個(ge) 航天器的遙控指令實時發送和目標測距。”北京空間信息傳(chuan) 輸中心總工程師單長勝說,“無論是核心艙、載人飛船還是天舟四號貨運飛船,自它們(men) 被中繼衛星捕獲的那一刻起,其大部分運行弧段都將處於(yu) 我們(men) 的監視之中。可以說,中繼衛星係統就是專(zhuan) 門為(wei) 載人航天任務而生的測控手段。”

  從(cong) 三維顯示屏幕上的實時仿真畫麵上可以看到,經過幾次變軌飛行,天舟四號貨運飛船和空間站組合體(ti) 的距離正在逐漸縮短。

  “飛船轉200米保持。”“飛船轉19米保持。”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最關(guan) 鍵的時刻就要到來,大廳內(nei) 的氣氛越發緊張起來。

  大屏幕上顯示,天和核心艙的十字靶心越來越清晰,在它自帶的攝像機視野裏,天舟四號也正展開雙翼緩緩靠近——15米、10米、5米……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成了!8時54分,天舟四號貨運飛船與(yu) 空間站組合體(ti) 完成自主快速交會(hui) 對接,“天舟”“天和”成功“相會(hui) ”。“對接正常”“對接鎖緊正常”……隨著調度廣播傳(chuan) 來的一條條捷報,大廳再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我的寶貝,當你醒來的時候,媽媽已經進場了,答應陪你過的生日,又失約了。媽媽選擇了這項神聖的事業(ye) ,已經做好了奉獻的準備。”這是任務啟動進場前,文昌航天發射場低溫加注係統工程師鄭豔留給孩子的話,也讓人讀懂了航天人忠誠奉獻的心聲,他們(men) 矢誌不渝堅守著這份事業(ye) 和夢想。

  如今,天舟四號“泛舟”銀河,相會(hui) “天宮”,拉開了新年度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的“大幕”。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