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雲南牟定:匠人“匠心” 銅匠村裏有故事

發布時間:2022-05-25 13:2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雲(yun) 南楚雄5月16日電 題:雲(yun) 南牟定:匠人“匠心” 銅匠村裏有故事

  作者 郭正會(hui) 李治澄 劉洪亮

  雲(yun) 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縣共和鎮白塔村曾是遠近聞名的“銅匠村”。如今,經過歲月的磨礪,“銅匠村”不隻是一個(ge) 稱號,還是一種鄉(xiang) 愁,鍛造於(yu) 手間、經過歲月千錘百煉的“非遺”仍舊熠熠生輝,並煥發新的生命力。

  牟定縣銅礦資源豐(feng) 富,據史料記載,規模開采從(cong) 明代始。白塔村銅手工製作技藝曆史悠久,明清時期就有從(cong) 事鐵銅生產(chan) 生活用品製作手工藝的6代傳(chuan) 承譜係,幾百年間代代相傳(chuan) 。2013年,“白塔村銅器製作”被列入雲(yun) 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名錄。

  今年60歲的白塔村村民王子興(xing) 是紫銅製作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從(cong) 16歲初中畢業(ye) 就師從(cong) 父親(qin) 學習(xi) 打銅,“小時候常聽老一輩講述牟定老銅匠‘走夷方’的故事,內(nei) 心尊敬又向往,我下定決(jue) 心一定要傳(chuan) 承好這門手藝。”

  一塊塊銅板經過鎔銅、壓坯、組合、初形、組料、氧化處理、漂洗等二十道工序後,方能變成一件件精美的銅器。王子興(xing) 告訴記者,紫銅製作工序繁複、難度較高,他整整學了10年才算基本出師。與(yu) 銅為(wei) 伴,終日裏敲敲打打,三千多個(ge) 日日夜夜,王子興(xing) 終於(yu) 掌握全套銅器打製技藝。

  經過四十多年的鑽研和琢磨,王子興(xing) 的手藝已稱得上“爐火純青”,他用銅打製出的炊鍋、燒水壺、茶壺、盆等器具,工藝精湛、製作精美,不僅(jin) 是生活用具,更成了收藏品,受到顧客歡迎。2009年,兒(er) 子王道華也回到了家鄉(xiang) ,跟隨父親(qin) 學習(xi) 製銅技藝,後也成為(wei)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

  “一個(ge) 銅炊鍋至少要打幾十萬(wan) 錘才能製作完成。”王子興(xing) 介紹,由於(yu) 是純手工製作,他們(men) 父子每天的工作時間不少於(yu) 9個(ge) 小時,每年也隻能出品200多件銅製品。憑著技藝與(yu) 匠心,這些銅製品不僅(jin) 銷售到東(dong) 北、華南等地,還出口到老撾、緬甸、泰國等東(dong) 南亞(ya) 國家。

  作為(wei) “非遺”傳(chuan) 承人,王子興(xing) 父子都想把製銅技藝傳(chuan) 承下去,讓其成為(wei) “活的”文化。“除了兒(er) 子以外,我也希望有更多年輕人願意學製銅,我將盡最大努力把手藝教給他們(men) 。”王子興(xing) 說。

  2020年,牟定縣實施“牟定匠人”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行動,進一步加強非遺項目和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的挖掘、保護、培養(yang) 、申報和管理工作。建設“牟定匠人”平台服務體(ti) 係,實施“牟定匠人”品牌打造體(ti) 係著力推動地區人才密度和人才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貢獻率雙提升,以“匠人力量”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