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防疫下的高考,也是對組考部門的大考

發布時間:2022-05-25 14:50: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朱昌俊

  5月24日是全國高考考前第14天,根據教育部要求,從(cong) 24日起,考生應做好考前連續14天本地健康監測。此外,多地也再次提醒考生:全麵了解並嚴(yan) 格遵守考點所在地考試防疫要求,做好考前連續14天本地健康監測,減少不必要的聚集和跨區域流動、不到人群流動性較大場所、不前往中高風險等級地區等。同時,對滯留異地的高考生提出於(yu) 考前14天返回報名所在地,一些地區還派出專(zhuan) 車接送。

  高考恢複已有40多年,無論是備考、組考,社會(hui) 都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方案。而疫情的存在,給這一切增加了新的變數,它既需要考生克服更多困難,也給組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幾年疫情期間的高考,都要求考生提前14天做好健康監測,就是一個(ge) 非常明顯的變化。總的原則就是,既要確保高考期間的防疫安全,也要保障每個(ge) 考生的“應考盡考”。

  目前,多數滯留異地的考生都已經提前回到了高考報名地。但還要注意的是,或許仍有一些考生因被隔離、封控等原因無法按時返回。如何對這類特殊考生實行健康監測,並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使其順利參考,同樣關(guan) 係到“應考盡考”原則的落實。這要求各地應該杜絕“一刀切”,針對不同考生的情形,製定、實施個(ge) 性化方案,盡可能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保障好每一名考生的權益,確保他們(men) “一個(ge) 都不能少”地參加考試。

  社會(hui) 對高考的期許,高考之於(yu) 社會(hui) 公平的意義(yi) ,再怎麽(me) 重視都不為(wei) 過。此前有個(ge) 別地方的考試政策引發巨大爭(zheng) 議,就直觀地體(ti) 現了民意、民心。對此,各地組考工作的開展,以及在高考防疫政策的製定和實施上,都應該充分順應這種民心,為(wei) 每個(ge) 考生順利考試創造好條件。這方麵其實已經有一些不錯的探索。像往年有地方為(wei) 陽性高考生設置獨立考場,有的地方在高風險區和封閉區分別設高考考點,諸如此類的人性化措施,在確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保障了考生的權益。今年針對特殊情況,各地也完全可以有相應的靈活處理。

  此外,還有一個(ge) 細節問題值得關(guan) 注。這段時間,疫情發生地的返鄉(xiang) 大學生是否免費隔離的話題引發了不少關(guan) 注。一些地方一律免費隔離的舉(ju) 措贏得了好評,也有一些地方的自費隔離規定遭到質疑。到底哪種方式更受社會(hui) 支持,更能代表民意,可謂一目了然。那麽(me) ,從(cong) 外地返回參加考試的高考生,是否能夠享受免費隔離,同樣考驗各地高考配套政策的人性化水平。應該看到,給予返鄉(xiang) 隔離的考生多一些關(guan) 懷,特別是對存在困難的考生多一些政策和資金上的幫助,同樣是確保每一位學子順利參考的題中應有之義(yi) 。而一些地方派出專(zhuan) 車接回異地考生的做法,實際上已經給出了積極的示範。

  疫情之下的高考生,本身就遭遇諸多的不易,承受了很大的壓力。相關(guan) 配套保障和服務工作,給予他們(men) 更多人性化的照拂,把工作做得更細一些、更周到一些,主動化解他們(men) 參考的阻力和不便,實際上就是為(wei) 他們(men) 減壓、打氣,助力他們(men) 輕裝上陣。一定程度上說,在防疫要求下,高標準而又人性化地完成高考組織工作,不讓任何一名考生因為(wei) 疫情而缺席高考,這也是對各地和相關(guan) 部門的一次“大考”,每個(ge) 地方都應該交上不負社會(hui) 期待的答卷。(朱昌俊)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