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兩端發力,推進實物消費提質升級
核心閱讀
實物消費不僅(jin) 構成居民消費的重要內(nei) 容,而且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突出。推動實物消費提質升級要從(cong) 供需兩(liang) 端發力,堅持創新驅動,提高供給質量,擴大有效供給,努力實現更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
推動農(nong) 產(chan) 品品種培優(you) 、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chan)
“大家好,我是老魯,這是我們(men) 村裏生產(chan) 的‘老家紅薯粉絲(si) ’……”江西鷹潭市餘(yu) 江區平定鄉(xiang) 洪橋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魯亮海正在視頻直播間推介村裏的特色產(chan) 品,他說:“自從(cong) 商品有了品牌,銷量增加了不少。”
2017年底,洪橋村成立親(qin) 農(nong) 果蔬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引進國內(nei) 先進的紅薯深加工生產(chan) 線,注冊(ce) 品牌“老家紅薯粉絲(si) ”。前兩(liang) 年,“老家紅薯粉絲(si) ”成功入選全國名特優(you) 新農(nong) 產(chan) 品名錄。“今年合作社紅薯粉絲(si) 年銷售額預計達60多萬(wan) 元,村集體(ti) 經濟收益16萬(wan) 元左右。”魯亮海說。
餘(yu) 江區農(nong) 糧局局長徐誌敏介紹,近年來,餘(yu) 江大力發展無公害農(nong) 產(chan) 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即“三品一標”),精心培育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加大科技開發力度、開展精深加工。目前已獲得綠色農(nong) 產(chan) 品認證百餘(yu) 個(ge) 。
去年6月,商務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等17部門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加強縣域商業(ye) 體(ti) 係建設 促進農(nong) 村消費的意見》,要求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質量,實施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三品一標”提升行動。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蘊認為(wei) ,適應消費結構升級趨勢,增加綠色優(you) 質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重點就是要推動品種培優(you) 、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chan) 。
去年12月,中國農(nong) 技協推動廣西武鳴沃柑科技小院與(yu) 淘菜菜結成產(chan) 銷聯盟,共建“淘菜菜農(nong) 場”。借助淘菜菜的數字化能力,武鳴沃柑科技小院實現產(chan) 供銷全鏈條數字化分級流通,可以將剛采摘下來的沃柑按照果品標準分揀,智能記錄每一顆果實的去向。截至去年底,通過數字化產(chan) 供銷體(ti) 係建設,武鳴沃柑科技小院所依托的嘉沃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種植沃柑麵積達3萬(wan) 畝(mu) ,當季新果產(chan) 量超1億(yi) 斤。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nong) 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xing) 慶認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具有非標、易損等特點,需要大力促進農(nong) 業(ye) 標準化生產(chan) ,提升全產(chan) 業(ye) 鏈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品質,打造農(nong) 產(chan) 品特色。
商務部發布的商務大數據監測顯示,一季度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1300.9億(yi) 元,同比增長11.2%。
增加優(you) 質供給,暢通產(chan) 銷對接,引領創造更多消費新需求
推動消費持續恢複,需要積極推進實物消費提質升級。
“空間又大又舒適!”湖北省武漢市居民胡愛玲前一陣購買(mai) 了智慧電動汽車“問界M5”,對空間、配置很滿意,“我家有兩(liang) 個(ge) 男孩。以前家裏的四座車不太夠用,現在新車後排三座舒適寬敞,後備箱空間也大,能裝下一家子露營所需的各種東(dong) 西。”
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複的意見》提出,支持研發生產(chan) 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引領科技和消費潮流、應用前景廣闊的新產(chan) 品新設備。汽車、電器、電子設備等產(chan) 業(ye) 集聚眾(zhong) 多科技創新要素,體(ti) 現智能、綠色、健康等消費新潮流,將引領和創造更多消費新需求。
近年來,我國汽車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快速增長的新階段。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352.1萬(wan) 輛,同比增長1.6倍,市場占有率達到13.4%。擁有19年整車製造經驗的小康股份,正加大新能源車型技術研發,完善銷售渠道建設,布局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其自主研發的整車技術平台,可運用於(yu) 全尺寸各級別轎車、SUV及 MPV車型的開發。
“未來企業(ye) 的競爭(zheng) 將集中在核心技術能力的比拚。隻有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中占據優(you) 勢。”小康集團輪值董事長張正萍表示,公司將汽車核心技術及關(guan) 鍵零部件生產(chan) 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裏,結合行業(ye) 趨勢和消費者需求,加大電池、電機、電控技術等領域研發,每年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超過10%,擁有近3000項專(zhuan) 利技術。
當前,消費需求逐漸呈現多元化、個(ge) 性化趨勢,定製產(chan) 品越來越受青睞,青少年專(zhuan) 屬食品、低糖電飯煲、長輩智能手機等定製類產(chan) 品不斷湧現。
每天清晨,位於(yu) 江西南昌市青雲(yun) 譜區的江西陽光乳業(ye) 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an) 車間,工人們(men) 熟練地操作生產(chan) 設備、灌裝成品鮮奶。一瓶瓶牛奶經過殺菌、裝箱後進入庫房,第一時間配送到市民的餐桌上。
作為(wei) 一家高科技乳企,陽光乳業(ye) 在抓住新一代消費群體(ti) 、增強產(chan) 品多樣性上下了不少功夫。“通過對線上線下全渠道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我們(men) 對細分人群的口味、偏好等有了更精準的把握,根據調研結果調整和改善研發和生產(chan) ,生產(chan) 了更多適銷對路的新產(chan) 品。”陽光乳業(ye) 市場部部長陳曉泳說,公司研發的“屏眼寶”發酵果蔬乳酸菌飲品含有乳酸菌發酵β—胡蘿卜素、葉黃素、益生菌等營養(yang) 成分,深受追求健康飲食的消費者喜愛。
“推進製造業(ye) 產(chan) 銷對接,需要加速打造智慧供應鏈,實現上下遊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商流互聯互通,及時滿足市場各種需求,提前預判各地市場變化,以更加個(ge) 性化設計、柔性化生產(chan) 迎合市場的多樣化需求。”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說。
適應新消費方式,提升品牌價(jia) 值,激活老字號創新發展活力
目前,商務部認定了1128家“中華老字號”,這些品牌平均擁有160年以上的曆史。近年來,我國老字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2020年,近75%的中華老字號企業(ye) 實現盈利。但同時,麵對市場新變化,一些老字號也麵臨(lin) 創新能力不夠、發展水平不高等問題。
《“十四五”現代流通體(ti) 係建設規劃》提出,構建老字號保護傳(chuan) 承創新發展的長效機製,支持企業(ye) 加快適應新消費方式,改善商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提高品牌價(jia) 值。今年3月召開的全國促進老字號創新發展工作會(hui) 提出,要抓好老字號創新發展大會(hui) 、老字號數字博物館、老字號嘉年華三項重點工作,持續增強老字號創新發展活力。隨著一係列政策舉(ju) 措落地見效,老字號創新活力不斷增強。
跨界融合促發展。一些老字號企業(ye) 將傳(chuan) 統經營方式與(yu) 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升級營銷模式。一些電商平台積極設立老字號專(zhuan) 區,為(wei) 老字號企業(ye) 提供便捷的數字化服務。
今年初,拚多多啟動“2022多多新國潮”行動,計劃助力1000家國潮品牌、新銳品牌、老字號擁抱新消費。活動期間,張小泉、譚木匠等知名老字號企業(ye) 走進直播間,向消費者推介老手藝、新產(chan) 品。自入駐拚多多以來,張小泉年增長均超過100%,並針對平台用戶推出多個(ge) 專(zhuan) 供款裁縫剪,銷量都突破10萬(wan) 件。過去一年,拚多多上先後湧現出50多個(ge) 銷售額過億(yi) 元的老字號品牌。
創新產(chan) 品和服務謀發展。商務部等8部門印發的《關(guan) 於(yu) 促進老字號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引導老字號企業(ye) 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創新傳(chuan) 統工藝,研發適應市場需求的產(chan) 品和服務,提升質量水平。
當前,新國潮服飾、美妝、日用品等受到年輕消費者的喜愛。在潮流購物平台得物APP上,代表國潮的回力、飛躍、鳳凰自行車、英雄鋼筆等老字號的討論熱度很高。自2020年起,得物APP連續3年舉(ju) 辦“得物國潮設計大賽”,引導年輕一代從(cong)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中尋求設計靈感,促進國潮商品消費。回力和飛躍等品牌多次嚐試聯名設計,在得物APP上獨家推出符合年輕人潮流趨勢的係列鞋款新品,受到年輕消費者追捧。
“老字號發展要堅持保護傳(chuan) 承和創新發展相結合。”王蘊認為(wei) ,要準確把握老字號曆史沿革和文化特色,著力完善品牌保護體(ti) 係,打造文化傳(chuan) 承載體(ti) ,激發企業(ye) 創新活力,推動新技術新業(ye) 態新模式發展,多措並舉(ju) ,實現老字號持續健康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25日 19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