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限製過度包裝讓粽子回歸本意
【光明時評】
作者:朱昌俊(媒體(ti) 評論員)
為(wei) 讓月餅、粽子包裝“瘦身”和“輕裝上架”,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委)近日批準發布《限製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第1號修改單,實施日期為(wei) 2022年8月15日。根據這一強製性國家標準,粽子、月餅的包裝層數最多不能超過3層,包裝材料不得使用貴金屬和紅木材料。
粽子、月餅的過度包裝現象,已經存在了很多年。此前媒體(ti) 報道,一些月餅禮盒包裝豪華,一小塊月餅包裝能有6層。這不僅(jin) 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令“天價(jia) 月餅”現象不時出現,還造成了不可小視的資源浪費。統計顯示,我國包裝廢棄物約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至40%。而在這些包裝廢棄物中,大部分是過度包裝產(chan) 生的。
去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就發布了《限製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並為(wei) 企業(ye) 和市場設置了兩(liang) 年過渡期,規定於(yu) 2023年9月1日正式實施。這一次相關(guan) 部門對國家標準進行修改,進一步細化了相關(guan) 要求,並將實施日期提前了差不多一年,體(ti) 現了遏製商品過度包裝現象的緊迫性。
從(cong) 環保角度來講,遏製商品包裝過度化現象是世界潮流,很多國家早已有行動。我國新修訂的固體(ti) 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也明確規定,生產(chan) 經營者應當遵守限製商品過度包裝的強製性標準,避免過度包裝。環保之外,遏製商品的過度包裝、豪華包裝風氣,在我們(men) 的現實語境下,還有著特殊的意義(yi) 。
談起過度包裝現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粽子、月餅、茶葉等商品,它們(men) 都有一個(ge) 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均屬於(yu) 日常生活中的“送禮佳品”。在人情文化、麵子文化的影響下,這類商品往往是過度包裝的“重災區”。在很多人的消費觀念中,送禮的東(dong) 西,一旦顯得簡約、樸素,似乎就有點拿不出手。所以,一些商家也樂(le) 於(yu) 在這方麵挖空心思去迎合這種觀念。在商家的逐利衝(chong) 動和社會(hui) 消費觀念的相互強化下,過度包裝、豪華包裝現象,就有愈演愈烈之勢。以強製標準的方式,從(cong) 源頭來遏製這種風氣,有著相當的社會(hui) 必要性。
禮尚往來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正常現象,我們(men) 不必將其妖魔化。我們(men) 的傳(chuan) 統文化中也本就有“禮輕情意重”的美好寓意。那些被豪華包裝的動輒數百元、數千元的月餅、粽子禮盒,往往變成了“吃的人不買(mai) ,買(mai) 的人不吃”,已經偏離了正常的人際交往軌道,扭曲了其原本承載的節日和人情內(nei) 涵,不僅(jin) 加重了人情負擔,甚至成為(wei) 腐敗的工具。在此意義(yi) 上,遏製過度包裝,實際也有助於(yu) 讓月餅、粽子等節日禮品,回歸它的本意,讓人情往來返璞歸真。
當然,強製標準隻是給相關(guan) 商品的包裝提供了一種最基本的指引,它不是為(wei) 了限製企業(ye) 的經營自主性。相反,在明確標準後,企業(ye) 大可開創新的包裝風格,比如回歸簡約、自然風,降低包裝成本,不僅(jin) 可以提高商品的“性價(jia) 比”,拉近與(yu) 更多消費者的距離,也有助於(yu) 推動消費觀念的革新。同時,企業(ye) 之間的競爭(zheng) ,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產(chan) 品的質量、口味上來,而不是側(ce) 重於(yu) 在包裝上的“炫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