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固本強基

發布時間:2022-05-30 17:3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wei) 大變革】

  光明日報記者 羅旭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黨(dang) 員總數為(wei) 9514.8萬(wan) 名,黨(dang) 的基層組織總數為(wei) 486.4萬(wan) 個(ge)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累計選派25.5萬(wan) 個(ge) 駐村工作隊、300多萬(wan) 名第一書(shu) 記和駐村幹部。

  全國8942個(ge) 城市街道、3.0萬(wan) 個(ge) 鄉(xiang) 鎮、11.3萬(wan) 個(ge) 社區(居委會(hui) )、49.2萬(wan) 個(ge) 行政村均建立黨(dang) 組織。

  治國安邦,重在基礎;管黨(dang) 治黨(dang) ,重在基層。基層黨(dang) 組織和黨(dang) 員隊伍是黨(dang) 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黨(dang) 的基層黨(dang) 組織和黨(dang) 員隊伍,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黨(dang) 都不可能具有的強大組織資源。把基層黨(dang) 建工作抓好了,我們(men) 的基層黨(dang) 組織牢不可破,我們(men) 的黨(dang) 員隊伍堅不可摧,黨(dang) 的執政地位就堅如磐石,黨(dang) 和人民的事業(ye) 就無往而不勝。”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的組織體(ti) 係日趨嚴(yan) 密,黨(dang) 員總量穩步增長。截至2021年6月,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黨(dang) 員總數為(wei) 9514.8萬(wan) 名,黨(dang) 的基層組織總數為(wei) 486.4萬(wan) 個(ge) 。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著力提升基層黨(dang) 組織和廣大黨(dang) 員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夯實黨(dang) 的組織體(ti) 係的基本單元,織密聯係服務群眾(zhong) 的重要紐帶,為(wei) 黨(dang) 和人民的事業(ye) 固本強基。在脫貧攻堅、疫情防控、抗震救災、防汛抗洪、維穩處突、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等大戰大考中,鮮紅的黨(dang) 旗始終在重大鬥爭(zheng) 主陣地和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1、一個(ge) 支部就是一座堡壘

  “我是黨(dang) 員我先上。”在吉林省長春市,眾(zhong) 多下沉到社區抗疫一線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在防護服外粘貼了這樣的鮮紅標識。

  2022年3月,在抗擊疫情的關(guan) 鍵時刻,吉林省共有7.9萬(wan) 個(ge) 基層黨(dang) 組織、170餘(yu) 萬(wan) 名黨(dang) 員投入疫情防控一線。

  “哪裏有困難先找我,哪裏有需要我先頂上!”在基層黨(dang) 組織領導下,吉林省的黨(dang) 員幹部化身誌願者,積極參與(yu) 組織核酸檢測、運送防疫物資、夜間站崗巡邏,成為(wei) 群眾(zhong) 的主心骨、抗疫的領頭雁。

  黨(dang) 的力量來自組織。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嚴(yan) 密組織體(ti) 係,是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的優(you) 勢所在、力量所在。其中,黨(dang) 的基層組織紮根群眾(zhong) 之中,承擔著組織群眾(zhong) 、宣傳(chuan) 群眾(zhong) 、凝聚群眾(zhong) 、服務群眾(zhong) 的職責,是黨(dang) 密切聯係群眾(zhong) 的橋梁和紐帶。

  每天清晨,江蘇省南京市仙林街道棲園社區“萬(wan) 家歡”誌願服務隊隊長錢潔萍都要捋一捋當天的誌願服務工作。車庫進水、垃圾亭房修建、河道巡邏、工地管理……一件件、一樁樁,都與(yu) 民生息息相關(guan) 。

  身穿“黃馬甲”的黨(dang) 員誌願者隊伍,是仙林街道一道亮麗(li) 的風景。“我們(men) 社區為(wei) 什麽(me) 好?好就好在有這麽(me) 好的黨(dang) 組織、這麽(me) 好的黨(dang) 員,把我們(men) 的事情都放在心上。”居民們(men) 這樣說。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是黨(dang) 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隻有基層黨(dang) 組織堅強有力、黨(dang) 員發揮應有作用,黨(dang) 的根基才能牢固,黨(dang) 才能有戰鬥力。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高瞻遠矚,推進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向基層延伸,紮實做好抓基層強基礎工作,不斷夯實著黨(dang) 的執政根基。

  一個(ge) 支部就是一座堡壘。在每一次大戰大考麵前,基層黨(dang) 組織和廣大黨(dang) 員始終衝(chong) 鋒在第一線、戰鬥在最前沿。

  2021年7月中旬,中原大地洪魔肆虐,險情不斷。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的黨(dang) 組織將做好防汛救災工作作為(wei) 檢驗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成效的重要標尺。

  河南全省18.8萬(wan) 個(ge) 基層黨(dang) 組織、376萬(wan) 名黨(dang) 員參與(yu) 防汛救災;應急管理部連夜調派河北、山西、安徽、山東(dong) 、湖北等省份消防救援水上救援專(zhuan) 業(ye) 隊伍緊急馳援;中國石油、國家電網、通用技術集團全力做好供油、供電、供醫療設備保障工作……同心攜手、並肩戰鬥,基層黨(dang) 組織構築起保護群眾(zhong) 的安全防線。

  勇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480多萬(wan) 個(ge) 基層黨(dang) 組織在磨礪中堅守初心,在奮鬥中勇擔使命,為(wei) 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2、一名黨(dang) 員就是一麵旗幟

  2015年12月,在黑龍江省雙鴨山市民政局工作的冷菊貞主動請纓,來到饒河縣小南河村,成為(wei) 黑龍江省3000多名駐村第一書(shu) 記中的一員。

  中流擊水,奮楫者進。為(wei) 了改變當地的貧困麵貌,冷菊貞帶領村民通過“二月二開耕節”打開鄉(xiang) 村旅遊的大門,使小南河從(cong) 一個(ge) 一窮二白的偏遠山村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東(dong) 北民俗旅遊村,並成功入選全國首批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國家森林鄉(xiang) 村、“2020中國百佳避暑康養(yang) 金地標榜”。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累計選派25.5萬(wan) 個(ge) 駐村工作隊、300多萬(wan) 名第一書(shu) 記和駐村幹部,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名黨(dang) 員就是一麵旗幟。各地各級選派的第一書(shu) 記立足村情實際,發揮自身優(you) 勢和任職村資源優(you) 勢,通過大力發展產(chan) 業(ye) ,不僅(jin) 增強了貧困村的“造血”功能,還為(wei) 貧困群眾(zhong) 帶來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激發了貧困群眾(zhong) 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活力,為(wei) 加快脫貧步伐提供了物質基礎和精神動力。

  湖南省長沙理工大學科學研究部副部長、新寧縣水廟鎮梘杆山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shu) 記宋劉斌,積極依托智力資源優(you) 勢,走出了高校扶貧之路。他幫助村裏引進先進的“鴨稻共生、酵素種養(yang) ”技術,建成綠色水稻基地、扶貧車間等7個(ge) 產(chan) 業(ye) 基地,建立“村淘有愛”電商平台。

  選準一個(ge) 人,帶好一支隊,振興(xing) 一個(ge) 村。

  四川涼山州螺髻山腳下的普格縣,曾是一個(ge) 深度貧困縣。2017年12月,在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醫務部工作的王新赴普格縣德育村擔任第一書(shu) 記。

  王新積極履行第一書(shu) 記職責,帶領全村37名黨(dang) 員衝(chong) 在前、幹在前,讓這個(ge) 昔日沒有產(chan) 業(ye) 、沒有資金、沒有技能的大涼山村莊,找到了“電商+文旅”的致富新路,成功打造當地文創扶貧第一品牌“妞妞嫫”,建成全州首個(ge) 數字型村企,創立彝繡培訓基地,為(wei) 村民提供了穩定的就業(ye) 崗位和收入。

  共產(chan) 黨(dang) 員,在哪裏都要發光。2019年3月,中央組織部幹部三局二處副處長王小權克服家庭困難,主動申請參加定點扶貧工作,來到貴州省黔東(dong) 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縣老屯鄉(xiang) 。到任1個(ge) 月,他就走遍老屯鄉(xiang) 20個(ge) 村寨,幫助優(you) 化村黨(dang) 組織設置,協調資金240多萬(wan) 元建起黨(dang) 群“連心橋”,為(wei) 200餘(yu) 位村民解決(jue) 外出務工路費。

  兼任老屯鄉(xiang) 長灘村第一書(shu) 記後,王小權積極向上向外推介長灘村,推動長灘村列入全國首批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吸引多個(ge) 文旅項目落地實施,有力帶動村裏農(nong) 戶創收增收。2019年,長灘村農(nong) 民人均純收入11930元,比2018年增加了1932元。2019年12月,王小權在出差途中遭遇交通事故,不幸殉職,年僅(jin) 44歲。

  生命有限,信仰永恒。王小權雖然永遠離開了這方熱愛的土地,但他勇擔使命的赤誠、為(wei) 民奉獻的初心,將永遠激勵和鼓舞台江人民繼往開來、踔厲前行。

  3、暢通國家治理的“最後一公裏”

  工業(ye) 風的紅磚建築、七彩的石油管道、新穎的空中連廊……處處設計感時尚感十足,讓北京市海澱區石油共生大院成為(wei) 網紅打卡地。

  然而,僅(jin) 僅(jin) 在3年前,這裏還是一副髒亂(luan) 差的模樣,由於(yu) 產(chan) 權複雜,大院裏甚至出現了“四不管”地帶。

  2018年,海澱區開始疏解整治,提升首都功能,學院路石油大院成為(wei) 疏解項目之一。海澱區學院路街道黨(dang) 工委著手規劃建設石油共生大院,先後與(yu) 各產(chan) 權單位進行13輪談判,艱難取得共識,確保改建工作穩步推進。2020年10月1日,煥然一新的石油共生大院投入使用,昔日“大雜院”變成時尚“文藝區”。

  “講一百條道理,不如為(wei) 群眾(zhong) 辦一件實事。”學院路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鄭鵬說,“用心解決(jue) 老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增強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基層黨(dang) 組織才能贏得廣大群眾(zhong) 的衷心擁護。”

  基層治理,既是國家治理的“最後一公裏”,也是人民群眾(zhong) 感知公共服務效能和溫度的“神經末梢”。在邁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征程上,如何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進一步密切黨(dang) 群關(guan) 係,成為(wei) 擺在各級黨(dang) 組織和9500多萬(wan) 名黨(dang) 員麵前的必答題。

  2022年5月16日,因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北京市門頭溝區永定鎮多個(ge) 社區被劃定為(wei) 封控區和管控區,涉及居民人數超過17000人。為(wei) 了保障居民生活,解決(ju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三個(ge) 臨(lin) 時黨(dang) 支部“誕生”了。200餘(yu) 名臨(lin) 時集結的黨(dang) 員穿上防護服,變身為(wei) 穿梭在小區、樓宇裏的“大白”,有力保障了流調轉運、轉送快遞、檢測核酸等工作有序開展,贏得了社區居民的高度認可。

  在全國各地,這樣的暖心服務處處可見。群眾(zhong) 的需求在哪裏,基層黨(dang) 建創新實踐就推進到哪裏:北京深化黨(dang) 建引領“街鄉(xiang) 吹哨、部門報到”改革,建立“接訴即辦”機製,做到快速響應、快速辦理、快速反饋;遼寧組織網格員對群眾(zhong) 訴求、市容環境等定期巡查,做到小事網格辦、大事站所辦、事事有人管;廣西搭建區、街道、社區三級貫通的網格智慧平台,上下聯動、快捷高效辦理群眾(zhong) 事項……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基層黨(dang) 組織和廣大黨(dang) 員通過靶向發力、精準施策,加快補齊民生領域短板,不斷建立健全為(wei) 民服務長效機製,在更高水平上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奮鬥未有窮期,趕考仍在路上。新時代新征程,基層黨(dang) 組織和廣大黨(dang) 員將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磨礪中堅守初心,在奮鬥中勇擔使命,繼續書(shu) 寫(xie) 紅色篇章,努力為(wei) 黨(dang) 和人民爭(zheng) 取更大榮光。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