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讓謠言成為次生災害:“2022年度涉防災減災辟謠榜”發布
“2022年度涉防災減災辟謠榜”於(yu) 2022年5月31日在北京發布。該辟謠榜由中央網信辦舉(ju) 報中心、應急管理部新聞宣傳(chuan) 司指導,新華網、中國應急信息網、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台共同發布。
近年來,隨著工業(ye) 化、城鎮化快速推進,社會(hui) 運行係統日益複雜,安全風險不斷增大。台風、洪澇、地震、火災、泥石流等嚴(yan) 重影響了人們(men) 的生存環境,防災減災、抗災救災成為(wei) 我們(men) 必須麵對和化解的重大課題。然而,當災情發生時,往往伴隨著一些缺乏事實依據的傳(chuan) 言,一些誤導自救的方法,甚至一些人雲(yun) 亦雲(yun) 的所謂高招妙招,很可能讓人們(men) 在遇到災害之時愈加危險,造成一定程度的社會(hui) 恐慌,甚至付出重大財產(chan) 損失乃至生命的慘痛代價(jia) 。
新華網、中國應急信息網、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台共同發布“涉防災減災辟謠榜”,通過對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涉防災減災類謠言的盤點,梳理出《“地震雲(yun) ”和動物異常行為(wei) 都是地震先兆?“預言”某地將發生地震可信嗎?》《遇到火災開門就跑?火都能用水滅?汽車在氣溫高時才會(hui) 自燃?》《聞到燃氣臭味後開燈或開火檢查?油煙機要加貼塑料膜?》《暴雨後城市的自來水不能喝了?》等8大防災減災類典型謠言,涉及地震、火災、極端天氣等相關(guan) 方麵的內(nei) 容。“辟謠榜”旨在澄清謬誤,傳(chuan) 遞真知,提升全民安全意識,構築防災減災的“科學堡壘”,構建抗災救災的“群眾(zhong) 長城”,正確應對災害,守護美好家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