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為國考古 為黨育人

發布時間:2022-06-06 10:56:00來源: 光明網

  原標題:北大考古文博學院:為(wei) 國考古 為(wei) 黨(dang) 育人

  “一百年篳路藍縷,初心不改;七十載田野育人,薪火相傳(chuan) 。”這話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為(wei) 國考古、為(wei) 黨(dang) 育人的生動寫(xie) 照。

  北京大學建立了我國高等院校中的第一個(ge) 考古學專(zhuan) 業(ye) ,從(cong) 最早的北大研究所國學門考古研究室發展至今,北大考古已走過百年曆程。

  考古文博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陳建立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學院黨(dang) 委始終堅持以思想鑄靈魂,以黨(dang) 建帶全局,努力構建高質量黨(dang) 建工作體(ti) 係,努力將北大考古建設成為(wei) 國內(nei) 外有影響力的一流學科,進一步推動我國考古事業(ye) 高質量發展。

  黨(dang) 旗飄揚在考古發掘現場

  從(cong) 去年2月份到現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趙昊一直呆在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各類文物吸引了大眾(zhong) 目光。其實,本次啟動的新一輪大規模發掘本身,也大有門道。

  “這次非常注意工作的精細化。在發掘過程中,每一層都做了高精度的三維掃描。掃描精度高,掃描頻次也高。”趙昊介紹,挖掘過程每出現變化,就會(hui) 對祭祀坑做一次三維掃描。激光掃描和多維視角重建,為(wei) 祭祀坑構建了隨時間變動的立體(ti) 影像。這既能為(wei) 本次發掘留下詳實資料,還能為(wei) 日後的展示提供全麵信息。這些基礎數據,配合全息投影技術、3D建模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就能讓公眾(zhong) 擁有與(yu) 現場考古人同樣的視角。精細化數據的采集,還能為(wei) 科普教育產(chan) 品的開發打下基礎。

  “我們(men) 不僅(jin) 要把高科技用於(yu) 研究,也要用於(yu) 展示。這是考古服務社會(hui) 的一個(ge) 重要部分。”趙昊說,考古理念在發生變化,要讓公眾(zhong) 知道考古人在做什麽(me) ,認識到新時代的考古工作是什麽(me) 樣子。

  在這輪三星堆遺址祭祀區的發掘工作中,多位北大考古畢業(ye) 生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年輕的北大考古學子,也活躍在現場,清理、采樣、分析……

  2022年5月下旬,一院三校(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學、上海大學、北京大學)臨(lin) 時聯合黨(dang) 支部在三星堆考古發掘現場正式成立。“三星堆遺址發掘是一項長期工作,我們(men) 也要做好黨(dang) 建,爭(zheng) 取再在考古工地上多發展一些青年黨(dang) 員。”趙昊說。

  支部建在考古隊上,也是北大考古文博學院的黨(dang) 建特色。考古人在一鍬一鏟中見證新發現和新突破,而黨(dang) 旗,也始終飄揚在考古一線。

  增強作為(wei) 共產(chan) 黨(dang) 員和考古學人的雙重使命感

  在學院內(nei) ,以兩(liang) 位傑出院友的名義(yi)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於(yu) 2018年成立了“樊錦詩文物保護青年誌願宣講團”和“柴生芳學生聯合黨(dang) 支部”。

  考古文博學院2018級本科生王悅荻是宣講團中的一員。去年9月,北大附小雛鷹社聯係到宣講團,希望能依托賽克勒博物館舉(ju) 辦的一場專(zhuan) 題特展,設計一個(ge) 家校聯合的互動項目。整個(ge) 活動都由宣講團同學在博物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同學們(men) 希望,讓孩子借著此次參觀機會(hui) ,培養(yang) 對考古和藝術的感知力,同時也增強文物保護的意識。

  王悅荻記得,講解中有一個(ge) 主題是“封邦河東(dong) ”,當場就有小朋友說知道這個(ge) 故事,於(yu) 是她讓孩子自己講完了這一段。“我也意識到,在和孩子的互動中,講解者可以適當把‘講’的空間給孩子,負責‘引導’和‘解’就可以了。”

  像這樣的活動,宣講團成員做過很多。他們(men) 在一次次實踐中,提升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和水平。

  2019級博士生吳琪瑤是學院“時代楷模柴生芳”學生聯合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學生聯合黨(dang) 支部合並了原來本、碩、博3個(ge) 學生支部,對內(nei) 打通了專(zhuan) 業(ye) 和年級的壁壘,對外走入鄉(xiang) 村,走入西部,走入各行各業(ye) 。

  2021年是建黨(dang) 百年,也是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百年。為(wei) 了深入開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活動,學院黨(dang) 委與(yu) 北大團委合作,將黨(dang) 史學習(xi) 與(yu) 考古學科特色深度融合,組織開展了“考古與(yu) 四史”係列黨(dang) 課,學生聯合黨(dang) 支部也參與(yu) 了全部活動。

  吳琪瑤說,在主題的選擇上,一方麵要對黨(dang) 的發展曆程進行係統的回顧,另一方麵是要著重挖掘考古學科在“四史”進程中的使命和貢獻。開展“考古與(yu) 四史”係列黨(dang) 課,是為(wei) 了從(cong) 黨(dang) 的艱辛曆程和輝煌成就中進一步闡明“考古釋中華”的重大社會(hui) 政治意義(yi) ,引導同學們(men) 在重溫黨(dang) 史的過程中不斷增強作為(wei) 共產(chan) 黨(dang) 員和考古學人的雙重使命感,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貢獻學科力量。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