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節氣生活的踐行者
作者:劉瓊
老話說:立夏吃了五色飯,健康又平安;飯後一定要稱體(ti) 重,增重為(wei) “發福”,減重為(wei) “消肉”。如此有趣的情節,是上古先民對自然節奏與(yu) 人的關(guan) 聯的智慧總結。
《順其自然》一書(shu) 正是將豐(feng) 富的自然、人文知識和深厚情感融於(yu) 一書(shu) 的節氣讀本,整本書(shu) 讀來是一種身心愉悅的享受,也是我們(men) 去感知自然、觸摸土地、用心體(ti) 悟生活的妙文。
文中最為(wei) 令我動容的是書(shu) 中家人的故事:兩(liang) 代人的成長記憶,父慈女孝的畫麵,有著媽媽味道的蘿卜幹,比“機器”好使的收花生的父親(qin) 等。特別是讀到“大寒”一節,潸然淚下,作者回老家,家人圍坐、燈火可親(qin) 的家的味道,與(yu) 父親(qin) 的對話……節氣於(yu) 父輩,已融入生活,成為(wei) 常識。於(yu) 是,也勾起我與(yu) 我父親(qin) 、父親(qin) 與(yu) 節氣的許多記憶。
節氣於(yu) 我,有著特殊的情感,它既是一種對父親(qin) 的懷念,也是對當下生活的指導。記憶中,對“家”的深入內(nei) 心的複雜情感無以言表。小時候,我家的每一個(ge) 節日都會(hui) 在父親(qin) 的張羅下,令家中節日氣氛很濃鬱,興(xing) 許這就是現在所說的儀(yi) 式感吧。父親(qin) 是一位農(nong) 林專(zhuan) 家,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於(yu) 是自然把這份熱愛踐行於(yu) 生活與(yu) 工作中。中秋節,我家的飯桌上一定會(hui) 有切成月牙狀的哈密瓜,寓意敬月賞月;上巳節,家人一定會(hui) 去有柳樹的公園遊玩;端午節,是父母自己采了有淡淡清香的粽葉包的粽子;冬至,一定要吃水餃,父親(qin) 說這一天吃了水餃冬日裏不會(hui) 凍掉耳朵;臘月裏,我們(men) 會(hui) 有臘八蒜;除夕,父親(qin) 會(hui) 帶著我們(men) 放鞭炮嚇跑年獸(shou) ……
在所有的節氣裏,“立夏”,又有著不同於(yu) 其他節氣的情懷,讓我感知到自然的節氣、做人的氣節、濃鬱的家風、深切的思念。
童年時,因父母的用心操持,我家吃雞蛋也是很歡喜的事。每次吃雞蛋我們(men) 都有一個(ge) 比賽遊戲。父親(qin) 順勢會(hui) 與(yu) 我們(men) 分享他的人生觀、價(jia) 值觀,他的堅持正義(yi) 的故事。充滿了樂(le) 趣的吃雞蛋遊戲一直沿用到我的家庭。後來,知道這個(ge) 遊戲竟然是立夏的一個(ge) 習(xi) 俗,叫“鬥蛋”。
父親(qin) 是多年後的立夏時節遠離了我們(men) ,沒有遠離的是深深影響家人去感知自然的節氣、去體(ti) 悟出人生氣節的家風。作者段春娟說:節氣,是迷人的。節氣裏有鳶飛魚躍的圖景,有對天地自然的禮敬,有合於(yu) 時令的風俗。
今天,我們(men) 一起在《順其自然》一書(shu) 中感悟時令之美,體(ti) 悟順應節氣之慧,也用心去感受節氣裏的家的味道。從(cong) 我做起,一起成為(wei) 節氣生活的踐行者,感受自然賦予我們(men) 的詩意和美好。
(廣州市輕工技師學院 劉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