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努力構築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新時代文藝高峰

發布時間:2022-06-06 13:5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李誌敏(江西省委黨(dang) 校文化與(yu) 科技教研部副主任、江西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2021年12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 “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以強烈的曆史主動精神,積極投身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建設,堅持為(wei) 人民服務、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服務方向”,“在培根鑄魂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wei) ,在明德修身上煥發新風貌,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文化創造,展示中國文藝新氣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這為(wei) 我們(men) 努力構築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新時代文藝高峰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吹響了新征程的進軍(jun) 號角。而新時代中國文藝要在培根鑄魂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wei) ,需把握好以下四個(ge) 著力點。

  以實現民族複興(xing) 為(wei) 主題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鼓勵廣大文藝工作者心係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熱忱描繪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宏氣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一經誕生,就把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確立為(wei) 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ge) 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所以,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既是曆史的,又是現實的,更是未來的。

  黨(dang) 和人民的百年奮鬥,書(shu) 寫(xie) 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曆史上最恢宏的史詩,凝聚了黨(dang) 百年奮鬥的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而這都將成為(wei) 廣大文藝工作者形塑中共黨(dang) 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的豐(feng) 富礦藏,為(wei) 新時代文藝創作提供廣袤無垠的空間與(yu) 源源不斷的素材。而將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主調與(yu) 題旨嵌入曆史、現實和未來,既賦予麵向曆史的深邃眼光,又投射麵向新時代的遼闊視野,則使新時代文藝創作在更大範圍、更深程度上生成了意義(yi) 空間與(yu) 精神價(jia) 值。

  現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新的趕考之路。譜寫(xie) 新征程上的新史詩,展呈人民關(guan) 心、國家關(guan) 切、國際關(guan) 注的熱點焦點重點,諸如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生態文明、科技創新、“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等發展盛況與(yu) 時代風貌,展現中國在全球“抗疫”和全球“減貧”兩(liang) 大國際工程中的非凡貢獻與(yu) 傑出作為(wei) ,發掘民族複興(xing) 的偉(wei) 大實踐為(wei) 中國文藝注入的強大生機和活力,從(cong) 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抒寫(xie) 中國人民奮鬥之誌、創造之力、發展之果,成為(wei) 新時代中國文藝的神聖使命。

  以傳(chuan) 承紅色基因為(wei) 內(nei) 核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是一場震古爍今的偉(wei) 大事業(ye) ,需要堅忍不拔的偉(wei) 大精神,也需要振奮人心的偉(wei) 大作品”。魯迅先生曾說過,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的火光,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的前途的燈火。中國精神是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的靈魂。中國文藝需創作更多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的優(you) 秀作品,充分發揮文藝舉(ju) 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的引領和滋養(yang) 作用。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百年奮鬥的不同曆史時期形成了具有不同曆史特征的精神豐(feng) 碑,特別是在建黨(dang) 百年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精辟概括了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的深刻意涵,它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精神之源,是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長期奮鬥中構建起的精神譜係的統領與(yu) 升華。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跨越時空、曆久彌新,深深地融入我們(men) 黨(dang) 和國家、民族和人民的血脈之中。中國文藝要通過建構百年黨(dang) 史的英雄人物譜係,全麵呈現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精神譜係,以此賡續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紅色基因與(yu) 精神血脈,生動鮮活地展現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好,歸根到底是因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行的曆史和現實邏輯、理論和實踐邏輯。

  時代人物是時代精神的集中體(ti) 現,心有信仰、眼有光芒、傳(chuan) 承著紅色基因的共產(chan) 黨(dang) 人英雄形象,構成了百年中國文藝最具魅力的人物形象譜係之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文藝要對人民創造曆史的偉(wei) 大進程給予最熱情的讚頌,對一切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奮鬥的拚搏者、一切為(wei) 人民犧牲奉獻的英雄們(men) 給予最深情的褒揚。”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他們(men) 的事跡可學可做、他們(men) 的精神可追可及。革命者的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建設者的自力更生、發憤圖強,改革者的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新者的自信自強、守正創新——正是文藝作品精心繪製的閃亮英雄星圖,令受眾(zhong) 重溫了曆史、確證了信仰、感召了精神、傳(chuan) 承了紅色基因,培育了整個(ge) 時代的精神坐標與(yu) 價(jia) 值取向。這些精神與(yu) 價(jia) 值不僅(jin) 屬於(yu) 個(ge) 人與(yu) 當下,更屬於(yu) 民族與(yu) 未來。這是英雄人物作為(wei) 文藝形象意義(yi) 生成的關(guan) 鍵。

  以守護人民之心為(wei) 根基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這反映於(yu) 新時代中國文藝,就是要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廣大人民,去守護新征程中的人民之心。人民既是曆史的創造者、也是曆史的見證者,既是曆史的“劇中人”、也是曆史的“劇作者”。這意味著新時代中國文藝的人民立場包含了兩(liang) 重維度:人民既是文藝的表現主體(ti) ——文藝寫(xie) 人民,又是文藝的服務主體(ti) ——文藝為(wei) 人民。

  “文藝寫(xie) 人民”是指在曆史主體(ti) 中確認文藝主體(ti) ,文藝作品聚焦人民的生存狀態、刻畫人民的生活樣態,熱情謳歌億(yi) 萬(wan) 人民投身民族複興(xing) 的偉(wei) 大實踐,充分展現人民群眾(zhong) 堅守平凡、創造非凡的精神風貌,為(wei) 中國人民自覺聽黨(dang) 話、堅定跟黨(dang) 走塑像、立傳(chuan) 、明德。“文藝為(wei) 人民”是指廣大文藝工作者保持同人民群眾(zhong) 的血肉聯係,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緊跟人民群眾(zhong) 精神需求的發展變化,回應群眾(zhong) 關(guan) 切、表達人民意願。而中國文藝無論是將人民作為(wei) 表現主體(ti) 抑或服務主體(ti) ,皆鮮明昭示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一路走來的人民情懷與(yu) 人民根基。

  在黨(dang) 的百年光輝曆程中,無論在革命鬥爭(zheng) 的危難關(guan) 頭抑或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關(guan) 鍵時刻,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靠山、人民是江山。中國文藝要把創作寫(xie) 到民族複興(xing) 的曆史上、寫(xie) 在人民奮鬥的征程中,要用情用力表現挺身而出的凡人,而非從(cong) 天而降的英雄。人民是真正的時代標杆、民族脊梁,是中華民族曆盡磨難卻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與(yu) 此同時,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遠景目標,其中包括到2035年我國將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國民素質和社會(hui) 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這就要求文藝要在滿足人民多樣化、差異化的文化需求中不斷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要通過打造老少鹹宜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精品,深入人們(men) 的心靈與(yu) 情感深處。在以審美方式塑造健全人格、建構廣闊精神天地之中,發揮中國文藝積極有益的建設性作用。

  以確立中國風範為(wei) 標識

  藝術創造一旦向億(yi) 萬(wan) 人民的偉(wei) 大奮鬥與(yu) 豐(feng) 富多彩的社會(hui) 生活敞開,便將之轉化成審美語言影響人類精神世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來重視從(cong) 中華民族發展的曆史縱深和世界文明發展的宏闊視野中,吸收人類文化的優(you) 秀成果。一方麵使中國文藝承載中華民族的主流價(jia) 值觀與(yu) 審美觀,體(ti) 現中華曆史之精髓、中華文化之精魂,彰顯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另一方麵則使中國文藝在美人之美、美美與(yu) 共中實現與(yu) 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收獲廣泛的文化認同與(yu) 審美認同。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挖掘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把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jia) 值融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努力展示一個(ge) 生動立體(ti) 的中國,為(wei)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譜寫(xie) 新篇章”。這就意味著,一方麵,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深刻認識在黨(dang) 的領導下中國革命文藝和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所形成的光榮傳(chuan) 統;要重視發展民族化的藝術內(nei) 容和形式,繼承發揚民族民間文學藝術傳(chuan) 統;要一脈相承根植於(yu) 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以民為(wei) 本思想的中華美學精神,不斷探索兼具當代品格與(yu) 民族風範的審美形態。

  另一方麵,中國文藝要樹立文質兼美的精品意識,讓對曆史的回望、對現實的描摹及對未來的憧憬,透過精湛的文藝表達塑造更多為(wei) 世界所認知的中華文化形象,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以傳(chuan) 播當代中國的思想觀念和審美旨趣,反映全人類共同的價(jia) 值追求。以文藝作品深邃的精神意義(yi) 與(yu) 卓越的審美價(jia) 值,登頂時代文藝高峰,在世界文學藝術領域鮮明確立中國氣派、中國風範。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