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評論:抓住青少年足球發展的曆史機遇

發布時間:2022-06-06 14:13:00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1日電 評論:抓住青少年足球發展的曆史機遇

  新華社記者肖世堯、公兵

  1日,教育部、國家體(ti) 育總局、中國足協聯合印發《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賽事組織工作方案(2022-2024年)》(以下簡稱“《方案》”)。經過反複醞釀、研究,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正式落地。以競賽為(wei) 杠杆,中國足球迎來重塑青少年球員培養(yang) 健康生態、推動青少年足球發展的曆史機遇。

  設立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旨在解決(jue) 中國足球發展痼疾。多年來,中國青少年足球競賽缺乏頂層設計、不成係統,各項比賽魚龍混雜、水平參差,同時關(guan) 注者寥寥。這既不利於(yu) 足球運動在廣大青少年中普及,也阻礙了精英人才的選拔提高。

  以打造“我國覆蓋麵最廣、參與(yu) 人數最多、競技水平最高、社會(hui) 影響力最大的青少年足球頂級賽事”為(wei) 目標,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承擔著整合青少年賽事資源,進而組建統一開放、競爭(zheng) 有序、長期穩定的全國青少年足球競賽體(ti) 係的重要使命。建立健全青少年足球競賽體(ti) 係,對於(yu) 修複、壯大中國足球的毛細血管至關(guan) 重要。

  在深化體(ti) 教融合的實踐中,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應運而生。一方麵,教育部門在推廣校園足球過程中,始終麵臨(lin) 著專(zhuan) 業(ye) 競訓力量薄弱的困擾。另一方麵,體(ti) 育部門則因招生限製、文化課缺失等因素,影響足球後備人才培養(yang) 和後續成長,球員也往往因為(wei) 文化程度不足導致閱讀比賽能力有限、視野狹窄而難有真正發展。加強體(ti) 教融合,是中國足球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由教育部、國家體(ti) 育總局、中國足協共同組織,麵向全體(ti) 青少年,不設任何參賽限製,堅持文化教育與(yu) 專(zhuan) 業(ye) 訓練並重。這從(cong) 頂層設計上打破了體(ti) 育部門和教育部門長期存在的競賽壁壘,也為(wei) 未來訓練一體(ti) 化奠定基礎,對於(yu) 加強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yang) ,通過足球運動促進青少年全麵健康發展都有重要意義(yi) 。

  可以說,《方案》切中要害、方向明確、目標清晰,但各方都要認識到,文件出台僅(jin) 僅(jin) 是第一步,隻有紮實落實,才能讓政策紅利真正惠及廣大青少年和足球發展。

  辦成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關(guan) 鍵在於(yu) 統一思想。《方案》論證過程中,各方存在不同意見,但這都屬於(yu) 正常磨合,畢竟事關(guan) 青少年這一代表未來的群體(ti) 。也隻有經過充分磨合,才能使聯賽順利推行,從(cong) 而促進青少年足球事業(ye) 發展。事難成而易敗,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涉及多個(ge) 部門,賽事麵向全國,從(cong) 上到下哪個(ge) 環節出岔子都難以實際落地。現在《方案》已經敲定,各方都應當改變固有觀念,放下門戶之見,加強協調配合,著眼於(yu) 大局,圍繞《方案》多做實事。

  辦好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需要充分整合優(you) 勢資源。體(ti) 教融合不能流於(yu) 形式、浮於(yu) 表麵,體(ti) 育部門和教育部門都要揚長避短,讓比賽經費、場地設施、教練員、裁判員等資源流動起來,實現最大化利用。同時賽事組織者不能閉門辦賽,要積極團結地方政府、社會(hui) 組織、讚助商和新聞媒體(ti) 等各方力量,匯集多方智慧為(wei) 我所用,打造出真正由全民共享、受全民關(guan) 注的青少年足球競賽平台。

  在辦賽過程中,一定要保持定力。中國這麽(me) 大,建立全新的青少年足球賽事體(ti) 係,要協調的事情太多,出現問題、困難或許不可避免,但必須要有解決(jue) 問題的決(jue) 心和迎難而上的勇氣。中國足球的事,總會(hui) 被放在放大鏡下觀察,不要一有狀況就如臨(lin) 大敵,然後全盤否定、推倒重來,中國足球已經吃了太多次虧(kui) !我們(men) 也要多給予一些耐心,重建中國青少年足球體(ti) 係絕非一日之功,應該以五年、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為(wei) 周期,去督促這項賽事不斷成長、完善。

  男足國家隊大賽成績不佳、職業(ye) 聯賽遭遇危機……當前中國足球正麵臨(lin) 嚴(yan) 峻挑戰,青少年是基礎,更是破題的關(guan) 鍵。必須抓住、抓好青少年足球發展的曆史機遇,中國足球才能有希望和未來。(參與(yu) 記者:趙建通、王楚捷)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