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一棵閱讀的樹
每每看到孩子們(men) 沉浸在閱讀中的樣子,都會(hui) 讓人覺得可愛,感到由衷的喜悅。閱讀特別是文學閱讀對個(ge) 人而言至關(guan) 重要。沒有文學閱讀就不可能有個(ge) 體(ti) 心靈的成長,不可能有個(ge) 體(ti) 精神的完整發育。文學閱讀能喚醒生命這顆神奇的種子裏潛藏的美好和秘密。如何讓文學閱讀陪伴孩子的生命一起成長呢?家長和老師需要保護孩子的這份美好閱讀的天性,引導他們(men) 在生活中、在心田上種上一棵閱讀的樹,樹上掛滿他喜歡的書(shu) ,抬頭看去,隨手可取,翻開來,便能沉入其中。而這棵樹,可有葉凋,可萌新葉,在這凋零和新生中,生機和滋養(yang) 綿綿不絕。
從(cong) 閱讀來說,現在的孩子適逢其時。近些年,國家一直在倡導全民閱讀;語文學科中也加強了對“整本書(shu) 閱讀”的重視,增加了專(zhuan) 門的閱讀課,在教授閱讀方法、培養(yang) 閱讀習(xi) 慣等方麵進行了很多嚐試,有效促進了學生閱讀習(xi) 慣的養(yang) 成;“雙減”政策的落實,也讓孩子們(men) 有了更多時間沉浸於(yu) 閱讀,感受閱讀的快樂(le) 。
如何在孩子心中把這棵文學閱讀的樹種好呢?先是播種,興(xing) 趣為(wei) 先,讀下去比讀深重要。孩子能拿起一本書(shu) 安安靜靜、有滋有味地讀下去,就是播下了閱讀的種子。能堅持閱讀,就是在不斷澆水,促其成長。老師和家長可以給孩子建議書(shu) 目,但不要苛求效率最大化,不要苛求對考試最有用,不求高深、不能功利。讀起來、讀下去,即是美好的開始。讀一讀、背一背《聲律啟蒙》,朗誦《三百首兒(er) 歌》,感受韻律之美即可;喜歡讀故事,可以讀《安徒生童話》《中華人物故事匯》《小兵張嘎》《小英雄雨來》,讀《小王子》《四世同堂》等。
再是澆灌,在共同閱讀中一起向未來。老師和家長是孩子最好的領讀者,同學是最好的閱讀夥(huo) 伴。“適合孩子特點,經典和時文並舉(ju) ”是一條基本原則。如有意識地推薦孩子們(men) 在不同年齡階段看一些名人傳(chuan) 記文學,以構築精神的脊梁,如小學推薦閱讀《居裏夫人》《夢圓大地:袁隆平傳(chuan) 》,初中推薦閱讀《名人傳(chuan) 》《人類群星閃耀時》等。針對五六年級女孩,可推薦閱讀“周末與(yu) 愛麗(li) 絲(si) 聊天”係列,使其在閱讀故事中學會(hui) 女孩的日常修養(yang) 和自我保護。到初中階段,孩子們(men) 的閱讀出現性別的差異。女生更偏向於(yu) 細膩的散文,男生會(hui) 更偏向於(yu) 軍(jun) 事、科普,所以還要有意識地推薦女生閱讀《時間簡史》等科普作品,向男生推薦《我與(yu) 地壇》《遙遠的向日葵地》等散文作品。
而共讀交流是很好的閱讀橋梁。如讀完《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跟孩子談一談,就會(hui) 發現他已從(cong) 尼爾斯的成長經曆中感受到了勇敢和寬容的力量;讀完《駱駝祥子》,可跟孩子探究祥子的悲劇到底是個(ge) 人悲劇還是社會(hui) 悲劇;讀完《紅星照耀中國》,可以和孩子談談那段紅色曆史,艱苦卓絕的征程;讀完《簡·愛》,可以和孩子聊一聊戀愛觀……這些,都會(hui) 在“潤物細無聲”中和諧家庭關(guan) 係,促進孩子成長。
文學閱讀的本質是一種心靈對話,應該以靜態的自我閱讀為(wei) 主,堅持每天的閱讀以養(yang) 成習(xi) 慣。分享、評比,都隻是閱讀長河中的浪花,是靜態閱讀力量的積蓄,又能促進其進行更有趣味、更深廣、更持久的閱讀,從(cong) 而了解世界的廣度,感受人心的溫度,抵達人性的深度,享受內(nei) 心的寧靜和幸福,獲得精神的力量和超越。
讓我們(men) 一起在孩子心中種下一棵閱讀的樹,它不需要偌大的庭院,隻需要一份可貴的堅持和一方溫軟的心田。在日積月累中,蔚然成蔭,長成人生中最美的風景。抬頭望去,有風吹過,書(shu) 頁摩挲細語,那都是詩意、故事、人生的啟迪。(作者:許靜,係北京市文匯中學語文教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