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寫滿“民生幸福”的精彩答卷
天地之大,黎元為(wei) 本。
2021年6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青海視察時指出:“要以有效舉(ju) 措落實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就業(ye) 、收入分配、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yang) 老、托育、食品安全、社會(hui) 治安等問題統籌解決(jue) 好。”
一年來,青海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殷殷囑托,“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貫穿於(yu) 青海闊步前進的每一步,持之以恒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解決(jue) 好人民群眾(zhong) 的“急難愁盼”問題,真抓實幹解民憂、紓民怨、暖民心,讓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文化惠民,讓群眾(zhong) 生活更多精彩
1月10日,農(nong) 曆臘月初八,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恰卜恰鎮上塔邁村的村民,早早聚攏到村委會(hui) 文體(ti) 小廣場,等待由青海省文化館主辦的“弘揚傳(chuan) 統文化·樂(le) 享幸福生活”——戲曲進鄉(xiang) 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動開演,這也是本年度省文化館開展“文化惠民”活動的第一站。
“‘臘八’是傳(chuan) 統農(nong) 曆新年的開場鑼鼓……”主持人用藏漢雙語開場致辭,隨後,歡騰的音樂(le) 響起,幾個(ge) 藏族姑娘邁著輕盈的舞步來到廣場中央,為(wei) 村民們(men) 帶來開場舞《吉祥歡舞》。整台演出精彩紛呈,掌聲、笑聲此起彼伏,村民們(men) 看得津津有味。
“能在家門口看戲曲表演,真是太好了。”當歌伴舞《再唱山歌給黨(dang) 聽》上演時,村民多傑也跟著哼唱起來,“每年春節前夕,文化惠民活動都會(hui) 如約而至來到村裏。文化好戲連連登場,看表演、品年味兒(er) 、感黨(dang) 恩,我們(men) 的日子越來越紅火了。”
“過去農(nong) 村生活比較單調,現在可不一樣了。在文化廣場吹拉彈唱,在農(nong) 家書(shu) 屋讀書(shu) 學習(xi) ,生活可精彩了。”多傑高興(xing) 地說。
演出結束後,省文化館還通過宣傳(chuan) 展板、發放資料、現場互動等方式,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相關(guan) 知識,讓村民不出家門就可以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的韻味,領略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激勵村民們(men) 自覺參與(yu) 到保護和傳(chuan) 承非遺文化的實踐中來。
一年來,全省開展大美青海文藝輕騎兵下基層演出700餘(yu) 場次;為(wei) 全省農(nong) 牧區108萬(wan) 套直播衛星地麵接收用戶設施設備提供維護服務16787次,巡檢8394戶;培育扶持“農(nong) 家樂(le) ”“牧家樂(le) ”“遊牧行”及休閑農(nong) 業(ye) 與(yu) 鄉(xiang) 村旅遊基地28個(ge) ,推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4個(ge) 、精品線路8條。
基層義(yi) 診,讓百姓健康更有“醫”靠
屋外春寒料峭,屋內(nei) 暖意融融。
這裏是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巴塘鄉(xiang) 相古村村委會(hui) 義(yi) 診現場,來自青海大學附屬醫院燒傷(shang) 整形科主任醫師祁永章,正在為(wei) 村民拉毛卓瑪進行心率、血壓及血糖監測。62歲的拉毛卓瑪血糖一直偏高,手指發麻,神情看上去有些憔悴。
“大姐,您放輕鬆。降血糖除了合理飲食外,鍛煉也是必不可少的……”祁永章一邊安撫著拉毛卓瑪焦慮的情緒,一邊將降血糖的方法以及用藥指南詳細地寫(xie) 在她的病曆本上,並在病曆本最前頁的空白處寫(xie) 下自己的手機號碼,“您可以隨時給我打電話谘詢病情”。
祁永章是青海大學附屬醫院第四批對口支援玉樹八一醫院專(zhuan) 家團隊的隊長。2022年3月5日,他帶領青南支醫隊員,與(yu) 玉樹八一醫院內(nei) 科、婦產(chan) 科醫師共同來到巴塘鄉(xiang) 相古村,為(wei) 當地的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開展義(yi) 診服務和健康科普宣傳(chuan) 。
“我們(men) 會(hui) 定期開展義(yi) 診活動,不僅(jin) 解決(jue) 了村民‘看專(zhuan) 家難’的問題,還把健康和實惠送到百姓身邊。通過下鄉(xiang) 義(yi) 診,我們(men) 能及時發現村民的潛在病情,並提出診療建議,提高了村民對健康的重視,減少多發病、常見病的發生。”祁永章與(yu) 義(yi) 診專(zhuan) 家們(men) 耐心地解答就診村民的各種問題,細致地對他們(men) 進行身體(ti) 檢查和病情分析,並據病情開具處方、指導用藥。
近年來,全省優(you) 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組建46個(ge) 縣域緊密型醫共體(ti) ,全省縣鄉(xiang) 村一體(ti) 化診療格局實現全覆蓋,群眾(zhong) 就近就醫比例大幅提升。實施“青南支醫”擴圍提效行動,醫療人才和醫療資源“雙下沉”,讓農(nong) 牧區群眾(zhong) 在家門口享受到優(you) 質技術服務。
幸福食堂,讓老年生活更有滋味
紅燒雞塊、農(nong) 家豆腐、蘿卜肉絲(si) 湯……3月17日中午,走進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興(xing) 海路25號院“愛老幸福食堂”,陣陣飯菜香撲鼻而來。
家住興(xing) 海路的王福力來到幸福食堂,看著熱乎乎的飯菜裝滿飯盒,他連連感慨:“年紀大了,自己在家做飯很不方便,現在有了幸福食堂,想吃啥就吃啥,花錢還不多,真好!”73歲的王福力獨居在家,中午來幸福食堂吃飯成了他的習(xi) 慣。
“以前一個(ge) 人吃飯總喜歡湊合,結果吃出了‘老胃病’,幸福食堂的飯菜很合我的胃口,有時候還可以‘量身定製’菜品。”“愛老幸福食堂”針對轄區內(nei) 年滿60周歲及以上老人開放,每日午餐提供六菜一湯,一周食譜基本不重樣。飯菜注重營養(yang) 搭配,注意低糖低鹽,口感軟滑,是老年人喜愛的口味。
“我這一葷兩(liang) 素、一碗湯、一碗米飯,要是在市麵上得賣二十多元,在幸福食堂就很劃算。”王福力在家門口就能吃上健康衛生實惠的飯菜,不僅(jin) 告別了“吃飯難”的日子,還實現了“吃好飯”的願望,心裏倍感溫暖。
自2月7日起,城西區創新優(you) 化了“愛老幸福食堂”,具有城西區戶籍的四類老人每人每月補貼150元,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每人每月補貼60元,一、二級重度殘疾人每人每月補貼150元。如今,像王福力一樣的老人,早已將幸福食堂當作共敘鄰裏情的“幸福家園”,和大夥(huo) 兒(er) 聊聊天,樂(le) 嗬嗬的享受“幸福味道”。
近年來,全省相繼推出了社區服務和社區養(yang) 老融合發展,實現了社區治理、社區文化、社區衛生、社區教育與(yu) 社區養(yang) 老融合發展;日間照料與(yu) 短期托養(yang) 融合發展,最大限度地滿足了老年人“養(yang) 老不離家”的願望。(記者郭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