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秋來風景異——範仲淹的邊塞詞
作者:劉金祥(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le) 而樂(le) ”的北宋名臣範仲淹,不僅(jin) 在統兵治邊上才能卓著,而且在詩詞文賦方麵才華奇絕。毛澤東(dong) 曾經說過:“中國曆史上有些知識分子是文武雙全,不但能夠下筆千言,而且是知兵善戰,範仲淹就是這樣的一個(ge) 典型。”戎馬倥傯(zong) 之餘(yu) 範仲淹所寫(xie) 的《漁家傲·秋思》和《蘇幕遮·懷舊》等邊塞詩詞,成為(wei) 後世傳(chuan) 頌的經典。
《漁家傲·秋思》一詞寫(xie) 道:“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麵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wan) 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jun) 白發征夫淚。”這是一首生動反映北宋西北邊境軍(jun) 旅生活的詞,通過展現悲涼肅殺的戰地風光,摹寫(xie) 沉鬱複雜的將士心境,表達了作者對建功立業(ye) 的期許和對普通士兵的關(guan) 切。詞的上半闋托物寄興(xing) 、抒情蓄勢,描寫(xie) 了西北邊地寒風蕭瑟、大雁南飛、滿目荒涼的自然景象。特別是“長煙落日孤城閉”,使人聯想到唐代詩人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千古名句。下半闋借物抒懷、托物言誌,描繪了戍邊將士徹夜無眠、鬢發染霜、淚下如霰的狀貌。全篇意境開闊、形象鮮明,作者把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緊密結合,將愛國之情與(yu) 濃重鄉(xiang) 思有機交融,表現出抵禦外患、心憂社稷的家國情懷。
未曾見過真實的嶽陽樓,範仲淹居然能創作出曠世奇文《嶽陽樓記》;而戍守一方邊關(guan) 、具有切身邊塞經曆的範仲淹所寫(xie) 的《漁家傲·秋思》,在中國詩詞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被後世廣泛讚譽,當代詩詞學者劉永濟在《唐五代兩(liang) 宋詞簡析》一書(shu) 中寫(xie) 道:“此詞寫(xie) 邊塞征人思歸之情與(yu) 邊地蒼涼之景,雖有思歸之情而無怨尤之意。”當代詞學家、文史學家唐圭璋在《唐宋詞簡釋》一書(shu) 中做如下評價(jia) :“此首,公守邊日作。起敘塞下秋景之異,雁去而人不得去,語已淒然。‘四麵’三句,實寫(xie) 塞下景象,蒼茫無際,令人百感交集。”
《蘇幕遮·懷舊》也是範仲淹戍守邊關(guan) 時寫(xie) 就的一首寄寓憂國思鄉(xiang) 之情的詞作,原詞寫(xie) 道:“碧雲(yun) 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ang) 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全詞既低回婉轉又沉雄剛健。清代詩人沈辰垣在《曆代詩餘(yu) 》中對此詞稱許道,“範文正公《蘇幕遮》‘碧雲(yun) 天’雲(yun) 雲(yun) ,公之正氣塞天地,而情語入妙至此”。清代學者鄒祗謨在《遠誌齋詞衷》中點評《蘇幕遮》“前段多入麗(li) 語,後段純寫(xie) 柔情,遂成絕唱”。以《漁家傲·秋思》和《蘇幕遮·懷舊》為(wei) 代表的北宋邊塞詞,一改唐末五代以來婉約詞低沉婉轉的風格,一掃花間派柔靡無骨的詞風,開蘇東(dong) 坡、辛棄疾豪放詞之先河,成為(wei) 早期豪放詞的重要代表作。
古往今來,邊塞詩詞之所以備受學界關(guan) 注和讀者喜愛,一方麵與(yu) 詩詞題材的重要性密不可分,另一方麵也與(yu) 邊塞詩詞特有的意趣和氣度帶來的審美享受直接相關(guan) 。邊塞詩詞大都是以戍邊將士的邊關(guan) 生活和邊境地區的自然景色為(wei) 題材,有其他詩詞所不具備的獨特魅力。
邊塞詩詞在中國由來已久,早在西漢時期,就有將邊塞題材寫(xie) 入詩歌的先例,如漢武帝時以公主名義(yi) 下嫁烏(wu) 孫國王的劉細君,其所作《悲愁歌》就是一首傾(qing) 訴對故土與(yu) 親(qin) 人的無盡思念,表達重回故鄉(xiang) 強烈願望的邊塞詩。進入魏晉南北朝,邊塞詩詞逐漸增加,至唐代三百年,邊塞詩詞繁盛博興(xing) ,成為(wei) 唐詩中一道俊逸壯麗(li) 的風景。兩(liang) 宋之時,一些文人如辛棄疾、陸遊、周邦彥等,以邊塞題材填詞入詩,多有佳作問世。
盡管瑰麗(li) 多姿的唐人邊塞詩詞不乏佳作,例如高適《燕歌行》、岑參《白雪歌》、李白《關(guan) 山月》、杜甫《兵車行》、王昌齡《從(cong) 軍(jun) 行》、王之渙《出塞》和王維《涼州詞》等,但與(yu) 範仲淹的《漁家傲·秋思》相比,在意境雄放、氣象壯闊、基調蒼鬱和筆力遒勁上,還是稍遜一籌。
千百年來,《漁家傲·秋思》之所以在眾(zhong) 多邊塞詩詞中拔得頭籌,關(guan) 鍵在於(yu) 範仲淹既是一位優(you) 秀的詩人,也是一位統兵打仗的邊塞主帥,對邊關(guan) 淒惻悲涼的自然環境有著切身體(ti) 驗。在邊塞的鬥爭(zheng) 中,為(wei) 國擔憂、邊患未除、功業(ye) 未立的多重矛盾引發他的精神煎熬。更何況範仲淹素來就心係百姓、惠澤民生。《漁家傲·秋思》中的一字一句,都是範仲淹本人與(yu) 戍邊將士甘苦與(yu) 共境遇的真切表達。範仲淹的經曆是其他邊塞詩人所少有的。
當然,也不是所有經曆過邊塞生活的詩人,都能寫(xie) 出如此蒼涼悲壯的詩詞。詩人有什麽(me) 樣的襟懷,作品就有什麽(me) 樣的境界。作者的思想境界往往決(jue) 定了作品的高度。看看範仲淹《嶽陽樓記》所體(ti) 現的精神追求,就能夠推測出,也許隻有範仲淹這樣“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朱熹語),才能寫(xie) 出《漁家傲·秋思》這樣的曠世絕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