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極目楚天千帆競——沿著總書記的足跡之湖北篇

發布時間:2022-06-13 16:18: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武漢6月12日電 題:極目楚天千帆競——沿著總書(shu) 記的足跡之湖北篇

  新華社記者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到湖北考察,對湖北各項工作作出一係列重要部署,為(wei) 湖北改革發展指明方向。

  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湖北向著經濟更好、結構更優(you) 、質量更高、後勁更足、實力更強穩健前行,荊山楚水充盈著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真正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真正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我國已經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過去那種主要依靠資源要素投入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行不通了,必須依靠創新。”2013年7月、2018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先後兩(liang) 次來到被譽為(wei) “中國光穀”的武漢東(dong) 湖高新區考察,對加強科技自主創新提出要求。

  2013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武漢重型機床集團有限公司考察時指出,“工業(ye) 是我們(men) 的立國之本,要大力發揚自力更生精神,研發生產(chan) 我們(men) 自己的品牌產(chan) 品,形成我們(men) 自己的核心競爭(zheng) 力”。

  “牢記總書(shu) 記的囑托,我們(men) 圍繞數字化、智能化,聚焦高端裝備,研發出的一大批新產(chan) 品用於(yu) 風電和航空航天等領域。”武漢重型機床集團有限公司發展規劃部部長李升說。

  2018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烽火科技集團考察時強調,企業(ye) 必須在核心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關(guan) 鍵技術,掌控產(chan) 業(ye) 發展主導權。

  “總書(shu) 記語重心長的話語,堅定了大家打造‘中國芯’的信心。盡管技術壁壘很多,但我們(men) 堅持自主研發、不斷突破。”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曾軍(jun) 說,2018年總書(shu) 記來公司考察時,我們(men) 剛剛研發成功國內(nei) 第一款商用25Gb/s芯片,之後又推出100Gb/s、400Gb/s芯片,今年發布了1.6Tb/s芯片,我國矽光芯片技術實現從(cong) Gb/s級向Tb/s級的跨越。

  湖北著力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圍繞光電科學、空天科技、生物安全等優(you) 勢領域,組建10家湖北實驗室,產(chan) 出一大批原創成果。

  “全球每3部智能手機中,就有1部用到黃石的印刷電路板(PCB);每100台新下線汽車中,有15台用到黃石PCB。”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黨(dang) 工委書(shu) 記郭波的底氣與(yu) 正在建設中的“光穀科技創新大走廊”密切相關(guan) 。

  從(cong) 高新技術企業(ye) 聚集的“中國光穀”出發,連接武漢、鄂州、黃石、黃岡(gang) 、鹹寧五個(ge) 城市的這條“走廊”,通過打造“光芯屏端網”和生命健康兩(liang) 大萬(wan) 億(yi) 產(chan) 業(ye) 集群,為(wei) 周邊城市和產(chan) 業(ye) 帶來新機遇。

  創新驅動發展,創新賦能發展。

  “2021年,湖北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首次突破千億(yi) 元,比2017年增長43.5%;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增加值首次突破萬(wan) 億(yi) 元,比2017年增長71.7%。”湖北省科技廳廳長馮(feng) 豔飛說,湖北區域科技創新能力進入全國科技創新水平的“第一方陣”。

  “長江經濟帶應該走出一條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湖北宜昌,長江畔。興(xing) 發集團新材料產(chan) 業(ye) 園內(nei) ,近千米濱江綠地取代了原來的廠房。這裏曾經是黃磷廠和沿江碼頭,“化工圍江”直接威脅長江生態安全。

  2018年4月26日,武漢。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新形勢下長江經濟帶發展指路定向:“長江經濟帶應該走出一條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擁有1061公裏長江幹線的湖北,重任在肩。鐵腕治汙,岸線舊貌換新顏。

  湖北把修複長江生態擺在壓倒性位置,以“雷霆之勢”推進沿江化工企業(ye) 專(zhuan) 項整治等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

  取締各類碼頭1200餘(yu) 個(ge) ,騰退岸線150公裏,岸灘複綠1.2萬(wan) 餘(yu) 畝(mu) ,關(guan) 、改、搬、轉沿江化工企業(ye) 400餘(yu) 家……“當前,湖北長江、漢江、清江幹流水質提升並保持Ⅱ類,長江生態環境發生轉折性變化。”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廳長何開文說。

  綠色打底,釋放生態紅利。

  三峽大壩旁,宜昌市許家衝(chong) 村。村民劉正清送走遊客,就抱著待洗的床品往便民洗衣池走。“這裏的汙水會(hui) 集中處理。2018年4月總書(shu) 記來考察時,還誇我們(men) 這樣洗衣服綠色環保嘞。”劉正清說。村民守護長江,長江也回饋了村民,獨特的峽江風情吸引遊客紛至遝來。劉正清開起了民宿,吃上了“生態旅遊飯”。

  突出“綠”的底色,2018年以來,湖北省累計完成造林1136.7萬(wan) 畝(mu) ,森林蓄積量增加到4.2億(yi) 立方米,水清、岸綠、河暢的長江綠色生態廊道正在形成。

  轉型發力,澎湃發展動能。

  一聲聲汽笛長鳴,武漢新港一片忙碌。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13年7月在武漢新港陽邏集裝箱港區考察時提出的“把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正逐漸變為(wei) 現實。整合全省港口資源、升級硬件設備、優(you) 化運輸結構、豐(feng) 富航線體(ti) 係……2021年,陽邏港作業(ye) 效率已從(cong) 2013年每小時22吊,提高到每小時27吊;年吞吐量從(cong) 2013年的76萬(wan) 標箱增加到184萬(wan) 標箱。

  大江奔騰,千帆競發。

  落實“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要求,全力打造綠色崛起“湖北路徑”,提升發展“含新量”“含綠量”,湖北編製實施《湖北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總體(ti) 規劃》,以負麵清單嚴(yan) 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實現“留白”發展,留足“綠色”空間。

  “奮力譜寫(xie) 湖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兩(liang) 年前,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湖北經濟墜入寒冬,2020年一季度經濟總量下降近四成。

  2020年3月,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guan) 鍵時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專(zhuan) 門赴湖北省武漢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

  2020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hui) 議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對湖北提出殷切期待,“希望湖北的同誌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工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作為(wei) 、奮發有為(wei) ”“奮力譜寫(xie) 湖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指示,成為(wei) 湖北幹部群眾(zhong) 疫後重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行動總綱。

  抓住政策“窗口期”,托住“基本盤”。

  在中央支持湖北經濟社會(hui) 發展一攬子政策的扶持下,湖北搶抓“窗口期”,實施退稅減稅降費等一係列政策舉(ju) 措,給企業(ye) 運營成本做“減法”,為(wei) 企業(ye) 資金支持做“加法”。今年一季度,湖北41個(ge) 工業(ye) 大類行業(ye) 中39個(ge) 保持正增長。

  拚出“加速度”,重返“主賽道”。

  34天完成供地、160餘(yu) 天實現主體(ti) 結構封頂……TCL華星擴產(chan) 項目正加速建設。“半年前,這裏還是一片空地。”承建方中建三局項目經理戴超介紹,作為(wei) 湖北打造“光芯屏端網”全產(chan) 業(ye) 鏈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相關(guan) 審批全麵提速。

  隨著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截至2021年12月底,湖北全省新發展市場主體(ti) 112.46萬(wan) 戶,同比增長53.9%;新增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1697家,新增數量為(wei) 近五年最高。2021年湖北GDP首次突破5萬(wan) 億(yi) 元,創曆史最高紀錄。

  錨定高質量,變局中開新局。

  放眼荊楚,投資75億(yi) 元的前沿生物技術產(chan) 業(ye) 園、一期投資100億(yi) 元的比亞(ya) 迪襄陽產(chan) 業(ye) 園等一批高質量發展增長點正加快培育。2022年一季度,湖北億(yi) 元以上施工項目6966個(ge) ,同比增加1264個(ge) ;工業(ye) 技改投資增長29.6%,快於(yu) 全部投資9.6個(ge) 百分點……

  江潮奔湧,風帆高懸。

  湖北,曾經的戰“疫”決(jue) 戰決(jue) 勝之地,正在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上,奮楫揚帆、乘風破浪!(記者唐衛彬、李鵬翔、梁建強、侯文坤)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