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保護: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飛入尋常百姓家”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wei) 大變革】
光明日報記者 韓業(ye) 庭
截至2020年,全國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機構2455個(ge) ,從(cong) 業(ye) 人員16444人。
截至2021年,我國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1557個(ge) ,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chuan) 承人3063名。
全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名冊(ce) )項目42項,位居世界第一。
“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玩的……各種非遺好物等你購!”6月11日,也就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以“連接現代生活 綻放迷人光彩”為(wei) 主題的“非遺購物節”正式啟動。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司副司長李曉鬆介紹,2020年以來,為(wei) 推動非遺保護,幫助廣大非遺傳(chuan) 承人、相關(guan) 企業(ye) 克服疫情影響,助力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文化和旅遊部、商務部、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有關(guan) 司局在“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支持電商平台舉(ju) 辦“非遺購物節”。
兩(liang) 年來,“非遺購物節”得到各電商平台、媒體(ti) 以及各地的積極響應和支持,已經成為(wei) 深受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喜愛的文化消費品牌活動,持續推動非遺融入當代生活、發揮當代功用。大量非遺從(cong) “展品”變“產(chan) 品”,從(cong) “養(yang) 在深閨人未識”到“飛入尋常百姓家”,反映出活態傳(chuan) 承方式正在讓古老非遺煥發新的活力。
購買(mai) 非遺好物 享受傳(chuan) 統文化
截至2021年,我國共有1557個(ge)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省、市、縣級非遺項目更是數不勝數。成千上萬(wan) 的非遺項目是傳(chuan) 統文化的“活化石”,是現代人走進曆史、了解過去的“窗口”。每年“非遺購物節”期間,徜徉在琳琅滿目的非遺好物前,人們(men) 不僅(jin) 在購買(mai) 產(chan) 品,更在觸摸文化。
細細的竹絲(si) 縱穿橫引,曆經幾十道工序,在“竹木雙修”工藝大師何紅兵手中或變成惟妙惟肖的大象、駿馬、梅花鹿,或變成實用與(yu) 觀賞價(jia) 值俱佳的籃子、花瓶;非遺傳(chuan) 承人宋水官將不足寸長的橄欖核,雕琢成八寶觀音、一百零八羅漢、福祿壽三星等生動立體(ti) 的作品;銅雕大師朱炳仁準備了熔銅工藝作品,上千攝氏度的熔煉讓堅硬的銅變成了流動的液體(ti) ,化成一件件自由流淌而成的藝術品……2021年“非遺購物節”期間,抖音電商推出“遇見新國潮”活動,在為(wei) 消費者帶來千款非遺好物和國潮優(you) 品的同時,也邀請數百位非遺傳(chuan) 承人、手工藝人通過短視頻和網絡直播的形式,展現了傳(chuan) 統手工藝的精美,吸引了大量年輕人走近國潮、了解中國傳(chuan) 統文化。
每年的“非遺購物節”既是一次非遺產(chan) 品的展銷活動,也是一次非遺文化的展示活動。2020年“非遺購物節”期間,浙江、上海、河南、遼寧、四川、福建等省市分別在安昌古鎮、豫園、雲(yun) 台山、沈陽故宮、寬窄巷子、三坊七巷等曆史文化街區開展“非遺購物節”主會(hui) 場活動,將非遺購物與(yu) 旅遊有機結合,讓群眾(zhong) 在飽覽祖國大好河山、享受當地特色非遺產(chan) 品的同時,盡情體(ti) 驗當地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文化。2021年“非遺購物節”期間,各地在A級旅遊景區、曆史文化街區等場所開展了200多場技藝展示、產(chan) 品展銷活動,將非遺購物與(yu) 文化體(ti) 驗、特色旅遊相結合,讓人民群眾(zhong) 在購物和遊覽中,體(ti) 驗當地的特色風土人情、曆史文化。
在跟非遺的一次次接觸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僅(jin) 成為(wei) 非遺產(chan) 品的消費者,也成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的追隨者。正如00後非遺產(chan) 品愛好者童小寧所言:“非遺承載著中國人的鄉(xiang) 愁,是中國人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的載體(ti) 。和史書(shu) 上的文字記錄相比,豐(feng) 富多彩的非遺產(chan) 品充滿了人情味兒(er) 和煙火氣。每次購買(mai) 非遺產(chan) 品,其實都是一次文化之旅,也是一次跟古人的心靈對話。”
鞏固脫貧成果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四川省儀(yi) 隴縣客家牛肉曆史悠久,因其獨特風味和極具特色的製作技藝,深受當地群眾(zhong) 喜愛,2021年被評為(wei) 市級非遺項目。可長期以來,儀(yi) 隴客家牛肉的消費者一直以當地人為(wei) 主,似乎有些“養(yang) 在深閨人未識”。
兩(liang) 年前首屆“非遺購物節”上,通過網絡直播,儀(yi) 隴客家牛肉一天就銷售了1.35萬(wan) 件。直播結束後,儀(yi) 隴客家牛肉持續火爆,當月銷售額突破400萬(wan) 元,當年銷售總額創曆史新高,達2100萬(wan) 元。借助“非遺購物節”的影響力,當地乘勢發展牛肉加工企業(ye) 4家、肉牛養(yang) 殖基地4個(ge) 、花椒種植基地1個(ge) ,帶動貧困戶137戶375人脫貧致富。
儀(yi) 隴客家牛肉的例子是非遺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鞏固脫貧成果的一個(ge) 縮影。近兩(liang) 年,一批非遺扶貧產(chan) 品在“非遺購物節”中成為(wei) 銷售“爆款”。比如,2020年,湖南省汨羅市非遺扶貧產(chan) 品長樂(le) 甜酒,因受疫情影響,4月份銷售額不足20萬(wan) 元,“非遺購物節”啟動後,27天銷售額達219.6萬(wan) 元;內(nei) 蒙古科右中旗的巴圖查幹蒙古奶皮子,在“非遺購物節”一場直播活動中,就售出5658份,總銷售額達22.6萬(wan) 元。
“非遺購物節”在傳(chuan) 統非遺與(yu) 現代市場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在將“鄉(xiang) 土味”十足的傳(chuan) 統非遺技藝發揚光大的同時,也促進了文旅經濟發展與(yu) 非遺傳(chuan) 承保護的跨界融合,為(wei) 地方經濟社會(hui) 全麵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2021年“非遺購物節”中,全國各地通過幫助當地非遺工坊上線、直播帶貨、對接代銷、設置展區等形式,共發動500餘(yu) 家非遺工坊參與(yu) ,活動產(chan) 品覆蓋了209個(ge) 已摘帽國家級貧困縣。其中,四川省通過點對點幫扶、製作非遺工坊上線指南等方式,幫助當地150餘(yu) 家工坊全部上線參加活動;湖南省開通“湖南非遺館”直播間,為(wei) 當地120餘(yu) 家非遺工坊的產(chan) 品直播帶貨;貴州省幫助非遺傳(chuan) 承人、非遺工坊注冊(ce) 快手賬號,開通近30個(ge) 快手小店;雲(yun) 南省幫助當地沒有網絡店鋪的3家非遺工坊,對接電商運作較為(wei) 成熟的店鋪進行代銷,並在線下專(zhuan) 門設立怒江州非遺工坊展區。
非遺正年輕 國潮正當時
行走在安徽省濉溪縣老城青石鋪成的石板街上,幾乎每個(ge) 路過這家小店的人都會(hui) 忍不住放慢腳步——染纈四季工作室,招牌上的“纈”字許多人不認識,所以忍不住將好奇的目光投向店內(nei) 。店中,一個(ge) 身著靛藍古裝的姑娘,每天笑盈盈地迎接著來來往往的客人。
這個(ge) 姑娘叫牛寶琦,是濉溪石板老街土生土長的90後。她醉心於(yu) 染纈這一古老技藝之美,毅然辭去教師的工作,在石板老街上辦起自己的工作室,成為(wei) 一名年輕的染纈技藝非遺傳(chuan) 承人。
如今像牛寶琦一樣的青年群體(ti) 已經成為(wei) 非遺保護和傳(chuan) 承的重要力量。抖音集團副總編輯於(yu) 津濤透露,如今在抖音短視頻平台上,許多90後甚至95後已經成為(wei) 非遺傳(chuan) 承、傳(chuan) 播的中堅力量,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北京“麵人郎”第三代傳(chuan) 承人郎佳子彧、峨眉武術非遺傳(chuan) 承人淩雲(yun) 等,他們(men) 活躍在短視頻平台上,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現著非遺之美,受到廣大粉絲(si) 的喜愛。
保護非遺重在保護好傳(chuan) 承人。長期以來,由於(yu) 不少非遺難以適應現代人的生活需求,傳(chuan) 承人的收入不斷減少,漸漸陷入生存困境。“非遺購物節”等平台的出現以及網絡直播的興(xing) 起,為(wei) 非遺產(chan) 品的宣傳(chuan) 、銷售開辟了新的渠道,直接增加了傳(chuan) 承人的收入,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非遺傳(chuan) 承中,壯大了傳(chuan) 承人的力量。
2021年6月,抖音發布的非遺數據報告顯示,在報告發布之前一年中,包括10位非遺傳(chuan) 承人在內(nei) 的85位手藝人通過抖音電商實現年收入過百萬(wan) 元,該平台上非遺傳(chuan) 承人帶貨總成交額較前一年增長15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主動加入非遺傳(chuan) 承的隊伍中。非遺中泰竹笛製作技藝傳(chuan) 承人丁誌剛僅(jin) 用一年時間在抖音上就獲讚超百萬(wan) ,他通過短視頻教粉絲(si) 製作笛簫,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人了解到,笛簫的製作有70多道工序,從(cong) 選料到做出一根品質好的笛簫,大約要花費一周時間。不少年輕人看了他的短視頻,慕名前來拜師學藝。
如今,非遺“觸網”已成為(wei) 大趨勢,吃非遺、看非遺、聽非遺成為(wei) 人們(men) 生活的一部分。原本冷門的非遺開始“漲粉”,大批年輕人不僅(jin) 成為(wei) 了非遺粉絲(si) ,而且主動加入保護非遺、傳(chuan) 承非遺、購買(mai) 非遺好物的隊伍中,他們(men) 正在用具體(ti) 行動讓古老非遺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