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小達人” 豐收“小菜園”——安徽安慶探索中小學勞動課創新
光明日報記者 常河 光明日報通訊員 方迪 付玉
一人切菜、一人顛勺、一人擺盤——“小廚師”們(men) 分工明確,有條不紊,在20分鍾時間內(nei) 完成一道拿手菜的製作。近日,在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雙蓮寺小學內(nei) ,一場“勞動小達人”比賽火熱進行。一、二年級孩子們(men) 比賽穿衣整理書(shu) 包,三年級孩子們(men) 比賽做出精美的水果拚盤,四至六年級孩子們(men) 則做出一道拿手菜。
不久前,教育部印發《義(yi) 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勞動從(cong)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規定平均每周不少於(yu) 1課時。備受關(guan) 注的勞動課該怎麽(me) 上?在安徽省安慶市,眾(zhong) 多中小學校一直常態化開展非常有特色的勞動課,且碩果累累。
學校:讓孩子成為(wei) 有興(xing) 趣的“勞動者”
從(cong) 2021年春季學期起,迎江區人民路小學學生王梓鈺都會(hui) 在學期初領到一張學校發的家務勞動清單。
王梓鈺會(hui) 認真記錄每天的勞動,用於(yu) 學期結束的評比。“自從(cong) 發了勞動清單之後,我學會(hui) 了洗菜,做一些簡單的菜肴,可以幫著家長掃地。”王梓鈺說。
人民路小學德育處主任楊成告訴記者:“學校為(wei) 不同年齡的孩子製定了不同的勞動清單,有時學校也帶孩子去校外勞動實踐基地種蔬菜或者參加社區誌願服務,每次活動孩子們(men) 都很積極。”
自2021年11月開始,迎江區各中小學除了每周開設不少於(yu) 1節的勞動課程外,還通過勞動清單讓勞動教育內(nei) 容逐漸豐(feng) 富起來。
在雙蓮寺小學校園內(nei) ,有一塊約300平方米的菜園和100平方米的花園,小菜園命名為(wei) “向陽小菜園”,小花園取名為(wei) “夢想小花園”。
“每個(ge) 班在‘向陽小菜園’裏都有一塊‘責任田’,每個(ge) 班級每天都會(hui) 安排學生在小菜園裏進行養(yang) 護勞動,孩子們(men) 還要對當天的勞動內(nei) 容進行記錄。”雙蓮寺小學校長劉紅介紹,對於(yu) 低年級的孩子們(men) ,目前雖然沒有在“向陽小菜園”裏給他們(men) 劃分“責任田”,但是平時會(hui) 有老師帶他們(men) 去觀察和了解。“我們(men) 還有‘小河長’,定期組織學生到新河開展巡河活動,沿河撿拾垃圾並觀察水質變化等。另外,學校開展的‘認養(yang) 一棵樹’活動也非常受孩子們(men) 喜歡。”
5月27日,在桐城市範崗教育集團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來自桐城市範崗中心小學的學生們(men) 正在上勞動課。“今天我們(men) 將勞動課直接開在了田間地頭,孩子們(men) 要在菜園裏除草,把草收集起來去養(yang) 殖區喂鴨子和羊,再去菜地裏摘蔬菜到廚房做一道菜。”範崗中心小學校長汪剛告訴記者,“學校在這個(ge) 基地裏的種植麵積約為(wei) 300平方米,我們(men) 已經開展了很多次類似的勞動課,還會(hui) 在周末邀請家長來參加。”
教師:盡快融入角色
“在‘雙減’政策下,勞動新課標的發布意味著要真正把這門課落到實處,想辦法上好,不能流於(yu) 形式,成為(wei) ‘擺拍式’教育。”迎江區教體(ti) 局黨(dang) 委委員、教研室主任江興(xing) 玲認為(wei) ,勞動教育課既要“走新”更要“走心”,要形成中小學梯次推進、係統銜接,家庭、學校、社會(hui) 協同推進的一體(ti) 化勞動教育課程體(ti) 係。
基於(yu) 這樣的認識和安排,新課標發布伊始,迎江區勞動教研員何軼文通過線上培訓的方式,對全區勞動課教師進行了解讀。“落實新課標,還應打造綜合素質高與(yu) 專(zhuan) 業(ye) 實力強的教育團隊,邀請專(zhuan) 業(ye) 人員參與(yu) 到教育中,加大教師的培訓力度,確保勞動教育隊伍的穩定性和高質量性。”何軼文認為(wei) 。
迎江區還將勞動教研活動放在了田間地頭。最近,在該區中小學農(nong) 業(ye) 種植基地舉(ju) 辦的一次勞動教研活動中,所有專(zhuan) 、兼職勞動教師在專(zhuan) 業(ye) 種植人員的指導示範下,拿起工具走進種植大棚,“一條龍”式學習(xi) 。
“這樣接地氣的勞動教研活動,老師們(men) 都很歡迎。”參加該教研活動的龍獅中心小學勞動課教師江瓊認為(wei) 。在她的推動下,龍獅中心學校的勞動課程煥然一新,低年級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養(yang) 蠶,通過關(guan) 心照顧身邊常見的動植物,初步形成關(guan) 愛生命、熱愛自然的意識;中年級的學生在學校的勞動實踐基地中動手體(ti) 驗;高年級的學生自己確定勞動目標,製定勞動計劃。
家長:這才是適合孩子的勞動課
“我們(men) 學校隔壁有一個(ge) 苗圃基地,我們(men) 通過合作常態化開展學生勞動教育實踐活動。今年春季,我們(men) 請育苗專(zhuan) 家講解育苗知識,並且手把手教學生們(men) 自己種植馬尾鬆等樹木。”懷寧縣清河初級中學校長胡偉(wei) 明說,“希望學生們(men) 通過參加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能夠識別五穀,了解二十四節氣,養(yang) 成勞動習(xi) 慣和品質。”
如今這樣的勞動課在安慶幾乎所有的中小學已經成為(wei) 常態,一些家長直呼:“多年前的勞動課,如今又回來了。”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掌握更多的生活和勞動技能”成為(wei) 勞動新課標發布後,不少家長的心聲。
迎江區濱江實驗學校二年級小學生馬駿兮在一年級時不太愛勞動,但通過學校勞動課程的實施和勞動教育活動的開展,如今他不僅(jin) 收納能力得到很大提升,而且還學會(hui) 了做米糕,這讓他的媽媽吳霞燕十分高興(xing) 。
“新課標的發布十分及時,十分必要,為(wei) 老師和家長指明了方向。”吳霞燕高興(xing) 地說,作為(wei) 家長,自己也會(hui) 在家裏多給孩子創作勞動的機會(hui) ,讓他養(yang) 成愛勞動的習(xi) 慣。
“‘雙減’政策實施後,孩子們(men) 的課後作業(ye) 少了,空下來的時間該怎麽(me) 辦呢?這成了不少家長的疑惑。”在迎江區依澤小學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校長劉芳看來,鼓勵學生利用課餘(yu) 時間學習(xi) 各種家務勞動技能,引導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是對“雙減”政策的有力助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