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書作家“曆史的囚徒”:如何讓孩子愛上曆史?
專(zhuan) 訪暢銷書(shu) 作家“曆史的囚徒”:如何讓孩子愛上曆史?
【《中國新聞》報記者 劉軍(jun) 報道】中國知名作家“曆史的囚徒”(本名程義(yi) 峰)曾經是新聞記者,如今是曆史作家,靠著“用新聞的方法書(shu) 寫(xie) 曆史”在競爭(zheng) 激烈的圖書(shu) 市場殺出一條生路;他的書(shu) 爆笑逗趣,老少通吃。近日,他接受《中國新聞》報記者專(zhuan) 訪,分享自己寫(xie) 出多部暢銷書(shu) 的心得體(ti) 會(hui) 。
寓教於(yu) 樂(le) :在通俗與(yu) 庸俗之間找到平衡點
《中國新聞》報:“曆史的囚徒”這個(ge) 筆名從(cong) 何而來?
程義(yi) 峰:“曆史的囚徒”的意思,從(cong) 空間上說,天地為(wei) 籠,吾輩為(wei) 囚,我們(men) 永遠走不出去;從(cong) 時間上說,曆史上的謎團太多,在曆史的大道上,在八卦的小路上,我們(men) 很容易迷路,不是我們(men) 不聰明,隻怪有太多誤人的古代導遊。對於(yu) 曆史,我們(men) 很難有一個(ge) 真實確切的答案,所以我覺得後來人都是“曆史的囚徒”。
確實有些朋友覺得這個(ge) 筆名不好聽,易中天老師也覺得有些家長可能不喜歡這樣的筆名,然後不去買(mai) 我的書(shu) 。但目前我的童書(shu) 賣得很好,經常在京東(dong) 圖書(shu) 和抖音爆款書(shu) 排行榜排名最前列,說明很多家長並不太在乎作者的名字。如果一個(ge) 家長因為(wei) 作者的名字不夠漂亮而拒絕買(mai) 書(shu) ,我認為(wei) 是對小朋友的一種過度保護。所以我目前還沒考慮過換名字,而且我現在同時推進5個(ge) 係列近50多本新書(shu) ,用的全是這個(ge) 筆名。
《中國新聞》報:童書(shu) 曆來是市場上蛋糕最大、競爭(zheng) 最慘烈的板塊,沒有之一。目前,曆史類的童書(shu) 很多,《5分鍾爆笑古人》係列是如何在激烈的競爭(zheng) 中殺出重圍的?有何獨到之處?
程義(yi) 峰:在內(nei) 容上一定要簡單,在風格上一定要幽默。
此外,我覺得現在傳(chuan) 遞信息的圖書(shu) 很多,但傳(chuan) 遞情感的圖書(shu) 太少。在對古人古事的書(shu) 寫(xie) 中,我總是把自己擺進去,認真地揣摩它,再現它,希望讀者能回到曆史現場,並從(cong) 中感覺到我的誠意。
《中國新聞》報:《曆史的荷爾蒙》係列用了很多時下熱門的網絡梗。對於(yu) 網絡語言,學界一直存在爭(zheng) 議。支持者認為(wei) 它活潑生動,反對者則批評其粗鄙庸俗。您怎麽(me) 看?
程義(yi) 峰:我比較看重語言敘述的趣味和生動,所以我肯定會(hui) 大量使用網絡熱詞。當然,粗鄙庸俗的肯定不用,語言還是要高級一些。不過,高級不是高冷,更不是陳詞濫調。我一直反思自己所受的教育,那就是千篇一律,可能在高考作文中用的成語都一模一樣,作為(wei) 一個(ge) 圖書(shu) 作者,要追求好的表達方式,我覺得這個(ge) 過程雖然不容易,但我們(men) 一定要去做。
其實網絡語言的曆史,也是很好的曆史,雖然作為(wei) 熱詞,它可能過一陣就不流行了,但它畢竟存在過,就像古人一樣,我們(men) 還是可以記住它。
《中國新聞》報:能吸引孩子讀下去的書(shu) ,一定是好看、好玩,足夠通俗,但也有滑向庸俗、媚俗的危險。您如何找到其中的平衡點?
程義(yi) 峰:對孩子們(men) 的閱讀來說,要特別重視寓教於(yu) 樂(le) 。
我的書(shu) 之所以吸引孩子,我覺得不是單純搞笑,也不是單純傳(chuan) 輸知識。我以前長期做主流媒體(ti) 記者,後來做公務員,對庸俗這個(ge) 詞有天生的厭惡,我在寫(xie) 作上追求三觀正確、用詞精準,也很重視幽默表達。
對於(yu) 通俗和庸俗的平衡點,我覺得很好找。我之前在新華社的工作經曆,告訴了我大局和大氣,而三聯生活周刊雜誌的工作經曆告訴我個(ge) 性化敘述的重要。其實把兩(liang) 者結合到一起就挺好的。
厚積薄發:閱讀300多萬(wan) 字,“產(chan) 出”6萬(wan) 字
《中國新聞》報:您在武漢大學學的是新聞專(zhuan) 業(ye) ,後來以本科學曆直接跳考985高校,獲曆史學博士學位。之後,您在媒體(ti) 行業(ye) 工作過很長時間。研究曆史,對您從(cong) 事媒體(ti) 工作有哪些助益?而媒體(ti) 人的身份又讓您在寫(xie) 作時具備了哪些獨特的視角?
程義(yi) 峰:新聞是曆史的底稿,曆史是逝去的新聞。新聞是快速的、淺顯的,曆史是凝滯的、厚重的。
多年媒體(ti) 人的經曆,讓我能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迅速找到核心信息(最好是能有自己的發現),再圍繞它來組織素材。可以說,用新聞的方法來書(shu) 寫(xie) 曆史是我的一個(ge) 特點。
《中國新聞》報:您在微博上透露,今年要出版18本書(shu) 。作為(wei) 一個(ge) 有本職工作、隻能在業(ye) 餘(yu) 時間寫(xie) 作的人,您是如何做到如此高產(chan) 的?
程義(yi) 峰:以前從(cong) 來沒想過要出這麽(me) 多書(shu) ,但出版社約的書(shu) ,量比較大,還有些讀者在催更,所以這是我的基本動力。目前每天早上2小時,晚上4至5小時的寫(xie) 作,我是可以保證的。業(ye) 餘(yu) 時間我基本上都在寫(xie) 作。
寫(xie) 一本書(shu) 並不輕鬆,以我剛寫(xie) 完的《爆笑詩詞:杜甫篇》為(wei) 例,我先後閱讀了300多萬(wan) 字的圖書(shu) 資料,寫(xie) 作過程比較虐心,而這本書(shu) 隻有6萬(wan) 字。
《中國新聞》報:《5分鍾爆笑古人》係列目前已出版唐代篇、宋代篇、元明篇、三國篇,計劃中還有8本待出版。我發現您並非按照朝代順序來寫(xie) 作,先寫(xie) 哪個(ge) 朝代後寫(xie) 哪個(ge) 朝代是根據什麽(me) 決(jue) 定的呢?
程義(yi) 峰:《5分鍾爆笑古人》係列,沒有什麽(me) 具體(ti) 的出版順序,基本上是隨機的。
古代可以寫(xie) 的人物太多了,網撒下去,根本拉不上來,沉甸甸的。比如原計劃出完第五集“兩(liang) 漢篇”後,第六本是春秋篇,但有些讀者反映元明篇太薄,所以第六本會(hui) 是元明(下篇),之後會(hui) 是春秋篇、兩(liang) 晉南北朝篇、清代篇等。大咖雲(yun) 集的唐、宋、漢,肯定還會(hui) 有下集的,所以12集肯定打不住,估計會(hui) 突破15集。
趣聊曆史:世間事有其搞笑的一麵
《中國新聞》報:您是當了父親(qin) 之後,才產(chan) 生要寫(xie) 書(shu) “把曆史講給孩子聽”的念頭嗎?您的小孩是《5分鍾爆笑古人》係列的第一讀者嗎?您會(hui) 把書(shu) 中內(nei) 容講給他聽,根據他的反饋進行修改和調整嗎?
程義(yi) 峰:是的,我開始寫(xie) 書(shu) 的時間,與(yu) 兒(er) 子出生的時間神重合。但他現在才4歲不到,還不認識字,雖然已經慢慢地會(hui) 看漫畫了,但看樣子,目前還不能給我什麽(me) 反饋。
目前主要從(cong) 網上評論區和小區孩子那裏得到反饋,還是有很多啟發的。比如有個(ge) 家長說,她10歲的女兒(er) 覺得曆史上的女性隻要長得漂亮就行了,家長就建議,像武則天那樣的成功女性,長相隻是一個(ge) 基礎,還得靠自己的勤奮和努力,能招賢納士治理國家,這樣才能留在曆史上。如此引導,就能很好地教孩子學習(xi) ,從(cong) 曆史中獲得正能量。
我覺得這位家長說得非常有道理,曆史人物對孩子們(men) 潛移默化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必須告訴他們(men) 什麽(me) 是正確價(jia) 值觀和優(you) 秀品質,如何避免錯誤觀念。
《中國新聞》報:無論是寫(xie) 給孩子看的《5分鍾爆笑古人》係列,還是寫(xie) 給成年人看的《曆史的荷爾蒙》係列,及至最新出版的“趣聊中國史”,您的書(shu) 始終以“有趣”為(wei) 賣點。您的幽默感是與(yu) 生俱來的還是經過了後來長期的培養(yang) ?您怎麽(me) 理解“幽默”的段位?您處於(yu) 哪個(ge) 段位之中?
程義(yi) 峰:應該不是與(yu) 生俱來的,天賦不是隨便說的,一個(ge) 人得有多幽默,才能說是天生的、天賦的?
每個(ge) 人都會(hui) 有自己的方式來紓解人生中的苦難,可能我本人比較看重幽默這種方式吧。它是沒有門檻的,每個(ge) 人都可以學到。當然後天我也有意識地培養(yang) 自己這種習(xi) 慣,比如碰到有意思的梗,我總會(hui) 把它記下來,不一定是為(wei) 寫(xie) 書(shu) 用,我們(men) 的生活中也經常要用這些梗來解放自己,娛樂(le) 自己,某種程度上來講,這比寫(xie) 書(shu) 還重要。大幽默裏往往有大智慧。目前我們(men) 正處於(yu) 社交媒體(ti) 時代,它最本質的特征之一,就是幽默感。最高級的幽默,一定是讀者看過以後,久久不能釋懷,久久地回味,有一種情感上的享受。很感謝老天在創造人的同時,還給了我們(men) 幽默感,我們(men) 人類是注定要與(yu) 幽默為(wei) 伍的,是要追求幽默的,要不很多時候真不知道怎麽(me) 活下去。
目前我還沒找到一種方式,可以像幽默那樣迅速地紓解繁瑣和苦難。甚至現在很多人不求解惑(因為(wei) 我們(men) 已經被知識重重包圍,解惑的手段太多了),人們(men) 隻求解煩,要解煩,隻有幽默可以做到。有了幽默的眼光,你會(hui) 覺得世間人、世間事,真的有它有趣搞笑的一麵,完全沒有必要煞有介事,每天心事重重。
還沒有考慮過幽默的段位,如果真的有,我應該處於(yu) 中等偏上的樣子,我經常要為(wei) 幽它一默而抓狂。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