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曆史記憶的兒童文學書寫

發布時間:2022-06-14 16:28:00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餘(yu) 雷

  “反特”的全稱應該是“反擊特務”。這一名詞的出現有著非常強烈的時代印記。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曆了一段非常複雜的曆史時期。這一時期國內(nei) 外敵對勢力妄圖破壞新中國的大好局麵。反對敵對勢力成為(wei) 當時一件關(guan) 乎國家安全的重要工作,也成為(wei) 了文學影視作品的表現主題之一。在二十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湧現出大量此類題材文學作品。比如,兒(er) 童文學作品有《兩(liang) 隻小孔雀》《草原上的小雄鷹》《小海勇和他的爺爺》《猛子》等,表現了雲(yun) 南、內(nei) 蒙古、西沙海島和北方山區的孩子和暗藏的階級敵人做鬥爭(zheng) 的故事。

  “反特小說”在今天看來是一種曆史記憶的書(shu) 寫(xie) 。這類作品與(yu) 偵(zhen) 探小說和探險小說有相似之處,有著推理、解密和冒險等共同的基本元素。但“反特小說”對文本的情節設計、人物形象塑造、故事主題的提煉有著更高的要求。如果沒有宏觀的社會(hui) 麵貌的描述和豐(feng) 富的細節描寫(xie) ,小說情節很容易被設計為(wei) 力量懸殊、正義(yi) 必勝的鬥爭(zheng) ,人物被寫(xie) 成麵目模糊的群像,主題則會(hui) 簡化為(wei) “敵我較量”。《看不見的電波》很好地處理了這些問題。作家並未因為(wei) 階級立場而特意渲染階級的衝(chong) 突,也沒有將人物進行簡單的對立。三個(ge) 孩子頑皮淘氣,身上有著這個(ge) 年齡段孩子的特點,他們(men) 遵守著那個(ge) 時代的道德準則,玩著那個(ge) 時代才有的彈弓和拍煙殼的遊戲,聽孫敬修爺爺講故事。他們(men) 所接受的教育讓他們(men) 時時提高警惕,像成人一樣防備著敵特的破壞。在這樣的背景下,作家從(cong) 三個(ge) 孩子對無線電的興(xing) 趣入手,入情入理地講述了一個(ge) 兒(er) 童視角的“反特”故事。

  魏和平、蔡新國和大嘴不僅(jin) 是同班同學,也是同住一個(ge) 院子的鄰居。魏和平和蔡新國是好朋友,常常和大嘴有一些小打小鬧的衝(chong) 突。小說中他們(men) 的主要矛盾是製作無線電礦石收音機,三個(ge) 人從(cong) 開始爭(zheng) 奪一個(ge) 零件到最終互相幫助,小說看似圓滿地處理了人物的糾葛,但同時卻引發了另一條“反特”的線索。魏和平和蔡新國對無線電礦石收音機的癡迷,使得他們(men) 不斷研究和探索,進而有了驚人的發現。他們(men) 不但發現了電波的噪音能夠傳(chuan) 遞信息,還無師自通地學會(hui) 了密碼的破譯,因此意外地捕捉到神秘的電波信號,發現了敵特分子。兒(er) 童的思維方式和行為(wei) 方式為(wei) 故事的發展增加了許多障礙和意外,使得小說具有了更豐(feng) 富的可讀性。

  “反特小說”中的人物大都機智勇敢,個(ge) 性鮮明。小說中的三個(ge) 小主人公都具有這樣的特點,豐(feng) 富生動的細節描寫(xie) 讓人物形象呼之欲出。魏和平和蔡新國是鐵哥們(men) ,兩(liang) 個(ge) 人膽大心細,富有正義(yi) 感,做什麽(me) 都在一起。大嘴的父親(qin) 是特務,但他並不知道。大嘴自尊心強,不肯認輸,他的絕活是將拳頭塞進嘴裏。小說中的幾個(ge) 成人形象也非常出彩。大嘴的父親(qin) 有個(ge) 口頭禪,和大嘴說話的時候總愛說“貴才,我的孩子,理想不理想。”他是一個(ge) 身體(ti) 胖,臉也胖,穿中山裝,胸前口袋裏插著兩(liang) 支鋼筆,還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的人,誰也沒想到這位市政設計院的首席工程師卻是一個(ge) 特務。馬叔是公安局安插在大嘴家的臥底,這是一個(ge) 信仰堅定、做事果斷的人。但因為(wei) 他的行為(wei) 隱秘,被孩子們(men) 誤以為(wei) 是特務。警察李叔的形象是這個(ge) 故事裏最不受歡迎的人。他不尊重也不信任魏和平,如果不是老大爺寫(xie) 信說明魏和平沒有偷他的錢,他會(hui) 一直誤會(hui) 魏和平。

  反特題材小說有著相似的精神內(nei) 核和情節模式。其情節結構有一定的程式,如:發現蛛絲(si) 馬跡——偵(zhen) 查推理——決(jue) 定行動——行動失敗——重燃鬥誌——再次偵(zhen) 查推理——抓獲特務。《看不見的電波》也是這樣的情節結構。經過三個(ge) 孩子對無線電的熱愛和當時社會(hui) 環境的充分鋪墊後,作者讓他們(men) 進入了解密的階段。兒(er) 童的推理能力畢竟有限,因此有了很多誤判。這些誤判加上警察李叔的不信任,使得整個(ge) 事件更加撲朔迷離,令讀者產(chan) 生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作家用帶有京味談話風的敘述方式講述這個(ge) 故事,不僅(jin) 讓故事的敘述風格親(qin) 切靈動,像是在聽一個(ge) 小男孩喋喋不休地講述,同時也讓故事充滿了懸念。

  總之,《看不見的電波》為(wei) 中國兒(er) 童文學畫廊添加了新的文類,豐(feng) 富了中國兒(er) 童文學的整體(ti) 性格局。其以兒(er) 童文學的書(shu) 寫(xie) 方式完成了一段曆史記憶的想象與(yu) 呈現。(餘(yu) 雷)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