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艦出水文物亮相廣州 孫中山曾在艦上避難55天
中新網廣州6月16日電 (記者 程景偉(wei) )一艘中山艦,半部民國海軍(jun) 史。今年是中山艦建成下水110周年。“艦證中山魂——孫中山與(yu) 中山艦事跡展”16日在廣州辛亥革命紀念館一號展廳開展。
中山艦,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代名艦,原名永豐(feng) 艦,1910年在日本訂購,1912年6月建成下水,1913年1月編入海軍(jun) 現役。1938年奉命調往長江參加“武漢會(hui) 戰”,同年10月24日被日本飛機炸沉於(yu) 武漢附近的金口赤磯山江中。
由於(yu) 孫中山對於(yu) 永豐(feng) 艦有著特殊的意義(yi) ,1925年永豐(feng) 艦更名為(wei) 中山艦。據介紹,1920年11月下旬,孫中山重返廣州恢複軍(jun) 政府,宣布繼續護法。1922年6月16日,反對孫中山北伐主張的陳炯明部公開發動叛亂(luan) ,炮擊總統府和孫中山的住地觀音山。孫中山在衛隊的掩護下,輾轉登上永豐(feng) 艦,指揮平叛鬥爭(zheng) 長達55天。在此期間,孫中山與(yu) 永豐(feng) 艦官兵生死與(yu) 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此次展覽以“複興(xing) 海軍(jun) 重臣購艦”“革命軍(jun) 興(xing) 起義(yi) 討袁”“南下護法反對複辟”“廣州蒙難護衛領袖”“經曆風雨國共合作”“武漢會(hui) 戰血染長江”和“昂首起航建碑鑄魂”七部分內(nei) 容,回顧中山艦服役的26年曆程,展出展品87件(套),大多為(wei) 中山艦出水文物,其中珍貴文物30件(套),串聯起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孫中山廣州蒙難、中山艦事件和武漢抗戰等重大曆史事件,充分展現中山艦對中國近代曆史的“艦證”作用。
該展覽展出“中山軍(jun) 艦”長方形銅牌,該銅牌正麵刻有楷體(ti) “中山軍(jun) 艦”四字,背麵中央是形似鐵錨的“中山”字樣和中國國民黨(dang) 黨(dang) 徽組合圖案。
展出的中山艦收報單備受關(guan) 注。據介紹,中山艦出水電報稿分為(wei) 收報單(紅色排頭)和發報單(藍色排頭)兩(liang) 種,共計1000餘(yu) 份,已解譯的電報內(nei) 容涉及中山艦的日常巡防、編訓情況、設備維護以及與(yu) 外國軍(jun) 艦的交往等。
同時,展覽還展出中山艦出水的飲料玻璃瓶、青花瓷碗、木柄曲鉤掛式電燈等文物,反映了當年艦出官兵的生活日常。
此外,來自“德勝”號軍(jun) 艦的搪瓷杯、來自“平海”號軍(jun) 艦的臉盆等展品也在展覽中亮相。據介紹,“德勝”號軍(jun) 艦1937年8月與(yu) “宿字”號魚雷艇一起在江陰航道自行沉江,阻塞江道,以遏製日本海軍(jun) 攻勢。“平海”號軍(jun) 艦是1937年由中國江南造船所製造的一艘輕型巡洋艦,1937年9月23日在江陰海戰中被日本戰機擊沉。
武漢市中山艦博物館與(yu) 廣州辛亥革命紀念館共同舉(ju) 辦此次展覽,展覽將持續至9月5日。(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