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讓學生傳承農耕文化 國家級非遺成廣西南寧一小學校本操

發布時間:2022-06-17 09:5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南寧6月16日電 (記者 蔣雪林)大課間時,學生做的不是廣播體(ti) 操,而是“打扁擔”,場麵表現出濃烈的生活氣息,展現著農(nong) 耕文化色彩。這一幕出現在廣西南寧市高新區四聯小學的操場裏。

  6月16日,南寧市高新區教育局“品質教育 優(you) 教高新”第7期階段性成果展在四聯小學舉(ju) 行。該小學向領導和來賓展示了讓人印象深刻的校本操“扁擔擊響童聲”。

  據介紹,國家“雙減”政策實施後,四聯小學對大課間活動進行改革。學校教師精心創作了“扁擔操”,並作為(wei) 校本操給學生在大課間使用。該校本操從(cong) 音樂(le) 到動作皆為(wei) 學校老師原創作品。四聯小學扁擔操共有十節,分別為(wei) 預備節、伸展運動、頭部運動、肩部運動、擴胸運動、體(ti) 側(ce) 運動、體(ti) 轉運動等。

  四聯小學校長冉茂勇介紹,本著傳(chuan) 承與(yu) 發展民族文化的初衷,學校創建了此校本操。在傳(chuan) 承傳(chuan) 統扁擔舞蹈動作的同時,融入了四聯村平話童謠、中國傳(chuan) 統武術以及傳(chuan) 統打擊樂(le) 器鑼鼓。整套操樸實無華,學生在鍛煉身體(ti) 的同時,獲得了體(ti) 驗和傳(chuan) 承農(nong) 耕文化的機會(hui) 。

  南寧市高新區教育局副局長曾雪麗(li)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四聯小學將非遺文化融入日常教學中是一種非常有意義(yi) 的嚐試。在學校開展非遺文化傳(chuan) 承,將引導孩子們(men) 從(cong)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視角逐步認識身邊的非遺,從(cong) 而自覺傳(chuan) 承身邊的非遺文化。多年來,南寧高新區教育係統就如何將非遺文化引進校園做了很多有益的嚐試,除四聯小學外,轄區內(nei) 的永寧小學也在這方麵進行了實踐。

  壯族打扁擔,又稱壯族扁擔舞,流行於(yu) 廣西壯族自治區都安、馬山、東(dong) 蘭(lan) 、南丹等縣。在壯族地區馬山、都安等縣的山鄉(xiang) 村寨,每逢春節,曬穀場上,街頭巷尾,到處都可以聽到扁擔的敲擊聲,節奏強烈有力,聲響清脆高亢,非常熱鬧。尤其是晚上,到處燈火,山寨沸騰,扁擔聲合著輕快悅耳的竹筒伴奏聲,匯成歡樂(le) 幸福的聲浪,震撼山穀,激蕩人心。2021年5月2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申報的壯族打扁擔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