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雁門關發現明代修築長城碑
中新網太原6月16日電 (高雨晴 胡健)記者16日從(cong) 山西省忻州市文物部門獲悉,雁門關(guan) 發現1通明代修築長城碑,為(wei) 研究代縣雁門關(guan) 附近明代長城的修築曆史,提供了重要文字史料,具有重要研究價(jia) 值。
雁門關(guan) 位於(yu) 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裏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重要關(guan) 隘,有“中華第一關(guan) ”之譽。雁門關(guan) 的白草口長城是現存包磚最完整的明長城之一。
2021年,山西省古建築保護工程有限公司在實施代縣白草口1段長城6號敵台搶險保護修繕項目時,在6號敵台北牆根角發現1通明代修築長城碑,高程1660米。施工單位隨即上報當地文物部門進行保護,目前由代縣博物館保管。
碑體(ti) 為(wei) 青石質地,長方形,長96厘米、寬66厘米、厚13厘米。碑麵周邊有寬6厘米的波紋圖案,中間是縱書(shu) 碑文,碑文共計12行,足行32字,楷書(shu) ,字徑2厘米,前4行記述修築牆體(ti) 經過,後8行為(wei) 官員官職姓名。
碑文前4行記述了明代萬(wan) 曆三十八年(1610年)至萬(wan) 曆三十九年(1611年)間修築上述長城段的過程。其間修築磚牆和敵樓3座,3座敵樓分別命名為(wei) “保華”“拱華”“鞏華”。兩(liang) 年修築長城總長二百九十七丈三尺,長城牆體(ti) 連垛口總高三丈,頂寬一丈五尺。
碑文後8行軍(jun) 政官員中,第一行“魏養(yang) 家”實為(wei) “魏養(yang) 蒙”錯刻。魏養(yang) 蒙,河南洛陽人,萬(wan) 曆十四年(1586年)進士,萬(wan) 曆三十七年(1609年)六月至萬(wan) 曆四十年(1612年)在任山西巡撫,與(yu) 碑記時間相合。
據了解,此次發現碑記的6號敵台位於(yu) 白草口1段長城上,敵台券門上方嵌砌的敵台名稱碣石已被破壞無存,碑文所記修築3座敵樓極有可能為(wei) 白草口1段長城4號、5號、6號敵台。(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