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網絡視聽節目要有力度、深度和溫度

發布時間:2022-06-17 10:0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專(zhuan) 家點評】

  作者:魏風雲(yun) (中共山東(dong) 省委黨(dang) 校〔山東(dong) 行政學院〕教授)

  今年春季以來,各地疫情陸續暴發,與(yu) 諸多行業(ye) 一樣,影視行業(ye) 也受到了較大衝(chong) 擊。占據媒體(ti) 傳(chuan) 播主流陣地的網絡視聽類欄目,盡管在疫情之下困難重重,但對於(yu) 新品、精品的創作一直沒有停歇。帶有001號“網標”的網絡劇《對決(jue) 》、網絡電影《金山上的樹葉》上線,標誌著我國網絡視聽類欄目緊跟時代高質量發展節奏,步入了精品創作時代。

  互聯網產(chan) 業(ye) 的高速發展,推動人類將生活娛樂(le) 空間從(cong) 物理世界擴展至網絡空間,由此對媒體(ti) 傳(chuan) 播格局產(chan) 生了深刻的影響:媒體(ti) 傳(chuan) 播渠道大大拓寬,傳(chuan) 播形態更加多元,內(nei) 容生產(chan) 更加便捷,傳(chuan) 播體(ti) 驗更加沉浸化。文化與(yu) 科技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新文化業(ye) 態、延伸了文化產(chan) 業(ye) 鏈。與(yu) 此同時,由於(yu) 巨大的利益驅使,諸多網絡視聽類欄目為(wei) 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用“熱度”取代深度、“流量”取代質量、“媚俗”取代通俗,一時間,“魔改劇”“虐戀劇”“經典翻拍劇”輪番登場、蜂擁而至,導致網絡視聽領域同質化現象嚴(yan) 重,克隆式、跟風式、起哄式傳(chuan) 播一度盛行,最終“粗製濫造”成為(wei) 大多數網絡視聽節目的代名詞。

  在經曆了從(cong) 無到有的野蠻生長之後,網絡視聽欄目在選題意蘊、創作方式、選角標準等方麵的問題也相繼浮出水麵。觀眾(zhong) 逐漸回歸理性,評價(jia) 更加客觀,尤其是那些“魔改”原著、“毀經典”的改編,越來越不被觀眾(zhong) 所接受。為(wei) 了解決(jue) 網絡視聽欄目出現的亂(luan) 象,國家及相關(guan) 部門為(wei) 引領發展方向,矯正“唯流量”、泛娛樂(le) 化以及違法失德藝人利用網絡平台發聲出鏡等不良傾(qing) 向,相繼出台係列法規措施,而觀眾(zhong) 審美的流變也倒逼製作方在提質創新上下功夫。

  近年來,相關(guan) 部門的綜合施策,對流量至上、畸形審美、“飯圈”亂(luan) 象、追星炒星、影視版權保護等新老問題提出更精準細化的審核要求,全麵重構了網絡視聽治理規則和網絡生態,一些反映時代之聲的精品力作相繼推出。比如,《端午奇妙遊》等網絡文化類節目,創作者利用高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觀感,將以競技為(wei) 核心的單一敘事形態,轉變為(wei) 以文化情景演繹、文化場景闡釋為(wei) 目標的多元敘事格局,在構思和視覺呈現上實現了進一步升級迭代,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不一樣的視覺盛宴。

  而隨著“網標”時代的來臨(lin) 以及“新時代精品”工程的深入實施,網絡原創視聽劇目正以更強的曆史自覺和時代自覺,錨定了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定位,在新時代征程上不斷為(wei) 意識形態主陣地、傳(chuan) 播新時代發展最強音、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美好生活需要賦能發力。

  網絡視聽欄目擔負著傳(chuan) 播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和精神文明、傳(chuan) 播傳(chuan) 統美德和先進文化、引領道德風尚、為(wei) 社會(hui) 營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園的重任。根據相關(guan) 部門預測數據,2022年網絡視頻將占所有互聯網流量的82%,成為(wei) 更加重要的互聯網入口、更加重要的信息傳(chuan) 播和輿論引導載體(ti) 、更加重要的宣傳(chuan) 思想和意識形態陣地,“互聯網已經成為(wei) 輿論鬥爭(zheng) 的主戰場”。因此,網絡視聽的高質量發展將守正創新、凝聚力量,為(wei) 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引領主流核心價(jia) 值觀持續賦能發力。

  “文章合為(wei) 時而著,歌詩合為(wei) 事而作”。網絡視聽作為(wei) 現代主要傳(chuan) 播渠道,其高質量發展對於(yu) 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媒體(ti) 集群,構建多主體(ti) 、立體(ti) 式的大外宣格局舉(ju) 足輕重,是傳(chuan) 播中國新時代發展最強音的重要路徑。

  人民群眾(zhong) 是曆史的創造者。網絡視聽作品的創作要明白“為(wei) 誰創作、為(wei) 誰立言”,要紮根人民、服務人民,這既是更好服務黨(dang) 和國家工作大局的需要,也是為(wei) 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遵循。

  當前,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之下,網絡視聽節目如何既能占領一定市場份額贏得收視率,又能贏得觀眾(zhong) 口碑,是當前走出困境和今後能否行穩致遠的關(guan) 鍵。首先,作品要有力度,要能彰顯中國力量、提供精神動力,“以文載道、以文聚力”,經典作品無不是反映時代之聲,與(yu) 當下“交融”“會(hui) 通”的結果。其次,作品要有深度,要深耕文本,在作品內(nei) 容上下功夫,精心策劃、用心打造傳(chuan) 世之作。最後,作品要有溫度,生動的創作素材無不來自人民群眾(zhong) 之中,因此,要從(cong) 人民群眾(zhong) 中尋求創作靈感與(yu) 智慧,為(wei) 新時代網絡視聽作品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用有溫度的優(you) 秀作品影響和引導廣大網民和人民群眾(zhong) 。唯有如此,才能打造精品力作,講好中國故事,為(wei) 新時代新征程賦能發力。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