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迷”上保健用品 老人著了什麽道

發布時間:2022-06-17 11:04: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現實挑戰】老人陷入養(yang) 生騙局,樂(le) 此不疲購買(mai) 保健品,家庭矛盾不斷升級

  【應對策略】子女多一些耐心和理解,不要一味橫加指責,可幫助父母在醫生指導下通過正規渠道購買(mai)

  不良商家通過套近乎、舉(ju) 辦促銷活動、免費領禮品、誇大宣傳(chuan) 等方式吸引老年人關(guan) 注並購買(mai) 保健品,讓不少老年人深陷其中,無論兒(er) 女怎樣勸說也不為(wei) 所動……

  家庭矛盾不斷升級的背後,其實是老年人渴望關(guan) 愛的心理需求。

  癡迷保健品 家人擔心老人被“洗腦”

  “商家說顧客是上帝,在他們(men) 那裏,顧客是爹媽。”家住海澱區四季青鎮的李思怡憤憤地說。在她看來,一向樸素節儉(jian) 的婆婆越老越舍得買(mai) “健康”,甚至達到癡迷的程度。

  李思怡說,兩(liang) 三年前,年近八旬的婆婆經鄰居介紹,進了可以買(mai) 到“好貨”的“團購群”,常買(mai) 些紅薯、雞蛋、衛生紙等食品、生活用品,直到婆婆買(mai) 了駱駝奶粉、羊奶、蒜油以及不知名的各種保健品,家人才覺得“大事不妙”。

  更讓李思怡覺得不對勁的是,婆婆每天晚上7點準時關(guan) 上房門“學習(xi) ”,線上打卡、搶紅包、答題、聽課。因為(wei) 隻要打卡聽課,就能領1枚雞蛋,此外邀請人進群答題,也能領1枚雞蛋,如此累計,月底結蛋。更反常的是,喝了十多年的牛奶完全被各種不知名的粉代替,紅薯、雞蛋、粉條等反倒成了白給的。

  擔心老人上當受騙,全家開始苦口婆心地勸,但效果甚微。“100多人在群裏呢,單騙我?”“免費的,幹嗎不領”……婆婆反倒覺得子女想多了,不能理解她“追求健康”“便宜買(mai) 好貨”的心理。

  “且不論這些保健用品效果如何,但婆婆在店家的‘帶領’下迷上了購買(mai) 保健用品。”李思怡認為(wei) ,婆婆被洗腦了,雖然目前來看似乎隻是損失了金錢。

  花萬(wan) 元買(mai) “問題”理療儀(yi) 老年養(yang) 生也“瘋狂”

  不久前,市民白女士很受傷(shang) ,她的母親(qin) 王女士買(mai) 了一台所謂的“神奇”的理療儀(yi) ,在她看來,母親(qin) 是上當受騙了,可母親(qin) 完全不這麽(me) 認為(wei) 。

  “沒有這台儀(yi) 器,我連樓都下不了!”據68歲的王女士描述,這款理療儀(yi) 能夠治愈許多疾病,包括失眠少覺、心髒病、高血壓、糖尿病等。雖然花了13800元,但使用以後,她感覺自己的身體(ti) 有所好轉,值!

  “一個(ge) 月前,母親(qin) 就每天去理療儀(yi) 店免費按摩,剛開始,我並沒有在意,直到母親(qin) 買(mai) 下這台儀(yi) 器,並給我發了一段視頻。”白女士說,視頻中,母親(qin) 被理療儀(yi) 店的工作人員奉為(wei) 上賓,一口一個(ge) “姐”被人親(qin) 切地叫著。因她購買(mai) 了儀(yi) 器,店家給她舉(ju) 行了盛大的慶祝儀(yi) 式,她身戴一朵大紅花,在店裏走了一周,店員在周圍不斷鼓掌歡呼,慶祝她把健康帶回家。

  覺得不對勁的白女士到網上查找了該品牌理療儀(yi) 的相關(guan) 記錄,而這一翻找,發現該品牌產(chan) 品被多次查處曝光過,不少人都在反映是騙局。“我網上搜索了很多相關(guan) 內(nei) 容,發現這個(ge) 儀(yi) 器就是一個(ge) 簡單的脈衝(chong) 按摩儀(yi) ,在淘寶的價(jia) 格100元至500元不等,但前麵加上品牌名稱再搜,出來的價(jia) 格就變成了6800元至1.2萬(wan) 元。”白女士說,感覺母親(qin) 被騙後,她多次發動家人和母親(qin) 溝通,但母親(qin) 對於(yu) 該理療儀(yi) 深信不疑。

  無奈之下,白女士向有關(guan) 部門投訴,沒想到的是,母親(qin) 把她臭罵了一頓,說對方生活不易,她怎麽(me) 能幹出投訴人家的事,還威脅她如果不撤銷投訴,就要找她單位的領導評理,甚至說她不孝順,要斷絕母女關(guan) 係。“沒想到母親(qin) 變得這麽(me) 瘋狂。”考慮到母親(qin) 年歲已大,身體(ti) 也不好,白女士雖然感覺非常委屈,但最終還是放棄了投訴。

  老人缺少“關(guan) 懷”因素 子女不可一味指責

  在“養(yang) 生大軍(jun) ”中,老年人絕對是“中堅力量”。

  事實上,保健用品推銷人員之所以能夠“撬開”老人錢包,多是通過“免費”這一關(guan) 鍵詞來開展一整套圍繞老人設計的“親(qin) 情營銷”。

  免費的吸引力使得不少養(yang) 生保健用品完全不需要打廣告,依靠著老人們(men) 的口耳相傳(chuan) 。當然吸引老人們(men) 的不僅(jin) 是免費領雞蛋、免費體(ti) 驗的機會(hui) ,還有噓寒問暖。

  為(wei) 什麽(me) 老人寧願聽營銷人員的,也不願聽子女的?為(wei) 什麽(me) 年輕時謹慎又節儉(jian) 的父母會(hui) 被幾句親(qin) 昵的稱呼迷了心智?

  國家二級心理谘詢師李睿涵分析,老人出現這樣的情況,通常有三種原因:

  首先,老人退休在家無事可做,想要做一些事來打發時間,比如有的老人經常去聽講座、有的選擇去按摩等;其次,子女工作繁忙,老人缺乏親(qin) 情關(guan) 懷,常常會(hui) 感到孤獨寂寞,而售賣保健品或理療器材的銷售人員通常很熱情,對老人體(ti) 貼入微,讓老人感受到陪伴和存在感;

  第三,人步入老年,身體(ti) 的各項機能都會(hui) 減退,伴隨著身體(ti) 的生理衰退,隨之而來的便是對死亡和疾病的恐懼以及對未來的焦慮,智力、情感等等都會(hui) 發生一係列變化,變得固執、脆弱。曾經像風一樣的腳步慢慢變得蹣跚,所以他們(men) 更渴求別人的關(guan) 心、關(guan) 注和陪伴。騙子親(qin) 切的笑容、親(qin) 昵的稱呼,讓老人們(men) 更易與(yu) 他們(men) 產(chan) 生信賴,從(cong) 而看不到他們(men) 背後的“獠牙”。麵對這樣的情況,作為(wei) 子女該如何應對?

  李睿涵說,子女是幫助老年人反詐最重要的力量,多一些科學的建議和悉心的照顧,少一些“中國式關(guan) 係”裏的責備和指責。

  當發現父母做了錯誤的選擇,子女應該多一點耐心和理解,慢慢引導、調整老人對於(yu) 理療產(chan) 品、保健品的認知和理解,不要一味地橫加指責,讓老人產(chan) 生抵觸和逆反心理。也就是所謂的“逆火效應”,當一個(ge) 錯誤的信息被更正之後,如果更正的信息與(yu) 人原本的看法相違背,反而會(hui) 加深人們(men) 對原本錯誤信息的信任,想要保護自己原來的觀點,不受外來傷(shang) 害。所以對待老人要循序漸進、諄諄誘導。

  另外,子女也應該為(wei) 父母承擔更多責任,在父母確實需要保健用品的情況下,應在醫院醫生的建議下,通過正規渠道購買(mai) 。

  文/張美榮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