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山鄉巨變 彰顯奮鬥創造
展現山鄉(xiang) 巨變 彰顯奮鬥創造(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縱橫談·新時代文學新氣象)
核心閱讀
無論聚焦新農(nong) 村變化還是挖掘鄉(xiang) 土傳(chuan) 統,新時代鄉(xiang) 土文學不斷豐(feng) 富內(nei) 容構成,提升主題厚重感,蘊含著豐(feng) 富的故事資源和思想能量。
生動塑造時代英雄和投身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奮鬥者、拚搏者、奉獻者,是新時代文學的責任與(yu) 使命,有力彰顯了當代中國人的奮鬥之誌和創造之力。
傳(chuan) 承鄉(xiang) 土文學寶貴傳(chuan) 統,汲取時代精神養(yang) 分,近年來,鄉(xiang) 土文學的藝術創新主要表現在日常經驗美學與(yu) 宏大史詩美學的融匯再造,以及開放包容的現實主義(yi) 美學。
鄉(xiang) 土文學始終是近百年中國新文學成就斐然的一脈。鄉(xiang) 土文學關(guan) 聯鄉(xiang) 土中國的現代曆史進程,見證社會(hui) 生活的滄桑巨變,也在接續創造中形成了獨特的審美傳(chuan) 統,先後湧現出一大批深受讀者喜愛的知名作家和經典作品。新時代以來,隨著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全麵展開,中華大地上正發生著山鄉(xiang) 巨變,為(wei) 鄉(xiang) 土文學提供了空前豐(feng) 厚的土壤,也為(wei) 鄉(xiang) 土文學講好中國故事、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提供了新經驗新內(nei) 容。
描繪鄉(xiang) 土中國的現代圖景,書(shu) 寫(xie) 新時代的山鄉(xiang) 巨變
鄉(xiang) 土是文學的重要母題與(yu) 意象,是一代代作家不斷詮釋和藝術化演繹的對象。新時代的鄉(xiang) 土有怎樣的內(nei) 涵、形態與(yu) 風貌,如何進行挖掘、書(shu) 寫(xie) 與(yu) 表現?這是對當下作家深入生活能力和審美發現眼光的考驗。
近年來,文學書(shu) 寫(xie) 鄉(xiang) 土經驗主要集中在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是社會(hui) 現實視角下的新農(nong) 村變化,如老藤《戰國紅》、趙德發《經山海》、王鬆《暖夏》、關(guan) 仁山《金穀銀山》、陳毅達《海邊春秋》、梁曉聲《田園賦》等小說和李迪《十八洞村的十八個(ge) 故事》、紀紅建《鄉(xiang) 村國是》、陳濤《在群山之間》、餘(yu) 豔《新山鄉(xiang) 巨變》等紀實文學作品。它們(men) 注重新時代農(nong) 村現實尤其是新人新事的記述,注重以事件為(wei) 節點,記錄脫貧攻堅、美麗(li) 鄉(xiang) 村、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重大戰略、重大工程的實踐過程,展現它們(men) 給人民群眾(zhong) 物質生活和精神麵貌帶來的巨大變化。精準扶貧、駐村第一書(shu) 記、鄉(xiang) 村青年返鄉(xiang) 創業(ye) 、城鎮化建設、鄉(xiang) 村治理網絡化、鄉(xiang) 村互聯網經濟等等,被引入文學敘述,塑造了鄉(xiang) 村現代化的文學景觀。此類寫(xie) 作在突出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和經營方式現代化、機械化和產(chan) 業(ye) 化的同時,也寫(xie) 到農(nong) 民生活方式、家庭結構和價(jia) 值觀念的轉變,從(cong) 自然景觀、社會(hui) 景觀和人文景觀等方麵立體(ti) 展現新時代新農(nong) 村的新風貌。
還有一類作品書(shu) 寫(xie) 的是曆史文化視域下的鄉(xiang) 土傳(chuan) 統。如阿來《雲(yun) 中記》、胡學文《有生》等作品,側(ce) 重從(cong) 鄉(xiang) 村的曆史脈絡和文化意蘊出發,書(shu) 寫(xie) 鄉(xiang) 土傳(chuan) 統的傳(chuan) 承轉化和生生不息。他們(men) 筆下的鄉(xiang) 村既有自然大地的渾厚之美,也有精神家園、文化根脈的深刻內(nei) 涵。作品將生命、自然、曆史交織在一起,營造出一個(ge) 個(ge) 充滿豐(feng) 盈生命感受的鄉(xiang) 土世界。這樣的鄉(xiang) 土世界寄托著當代人的鄉(xiang) 愁鄉(xiang) 戀,也在對曆史的回望和對現實的思索中傳(chuan) 遞賡續向前的文化精神。
無論聚焦新農(nong) 村變化還是挖掘鄉(xiang) 土傳(chuan) 統,新時代鄉(xiang) 土文學都在現實與(yu) 曆史、社會(hui) 與(yu) 文化的雙重變奏中,不斷豐(feng) 富內(nei) 容構成,增強主題的厚重感。文學通過對廣袤鄉(xiang) 土的觀照,打開了自身視野和格局,超越感性的個(ge) 體(ti) 經驗,將家園、家國、責任、理想與(yu) 現實人生聯係到一起,體(ti) 現出命運相牽、甘苦與(yu) 共的擔當。當下鄉(xiang) 土關(guan) 聯著曆史,又向未來敞開;鄉(xiang) 土作為(wei) 理解中國的重要視角,更是在向世界講述生動的中國故事。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說,鄉(xiang) 土文學在今天蘊含著豐(feng) 富的故事資源和思想能量。
塑造新人形象,展現新時代的創業(ye) 史、奮鬥史
中國鄉(xiang) 土文學的成就與(yu) 其成功塑造的一係列典型形象分不開。生動塑造時代英雄和投身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奮鬥者、拚搏者、奉獻者,是新時代文學的責任與(yu) 使命。在近年來的鄉(xiang) 土文學作品中,我們(men) 看到鄉(xiang) 村熱土上許許多多奮鬥的身影。他們(men) 中有新時代的新型農(nong) 民,如《金穀銀山》中為(wei) 帶領農(nong) 民擺脫貧困,毅然放棄興(xing) 旺生意和優(you) 越生活而返鄉(xiang) 創業(ye) 的範少山;有奮鬥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基層黨(dang) 員幹部,如《經山海》中的吳小蒿、《天大地大》中的喬(qiao) 燕、《海邊春秋》中的劉書(shu) 雷;有帶著愛和熱忱重返故鄉(xiang) 、回報故鄉(xiang) 的農(nong) 民企業(ye) 家,如《回鄉(xiang) 時代》中的周楚陽;有獻身扶貧事業(ye) 的青年誌願者,如《大婁山》中的扶貧幹部婁婁。這類新型人物形象在紀實性文學中更是常見的主角,如《新山鄉(xiang) 巨變》中帶領群眾(zhong) 致富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諶清平、賀誌昂,返鄉(xiang) 創業(ye) 的農(nong) 民王保良等。
這些人物的經曆和故事,生動體(ti) 現著當代中國鄉(xiang) 村的變遷,也有力彰顯了當代中國人的奮鬥之誌和創造之力。作家對筆下的人物既有情感上的熱愛,也有思想上的理解,並且充分發掘和塑造人物的典型性,寫(xie) 出了較常人觀察認識更為(wei) 深刻透徹之處。作為(wei) 新時代奮鬥精神的縮影,這些人物身上有著改變鄉(xiang) 村、造福父老鄉(xiang) 親(qin) 的務實精神和理想精神,有著吃苦在前、奉獻在先的表率力量。同時,作者又力圖以更多的生活細節和心路曆程,來展現人物的性格為(wei) 人,展現他們(men) 作為(wei) 身邊人物的親(qin) 切感和熟悉感,使人物更立體(ti) 更豐(feng) 滿,具有文學典型的魅力與(yu) 內(nei) 涵。
除了這些新人,新時代文學還塑造了如《雲(yun) 中記》中的阿巴、《有生》中的祖奶、《平安批》中的鄭夢梅等較為(wei) 傳(chuan) 統的人物形象,他們(men) 同樣蘊含熱情和活力。在書(shu) 寫(xie) 此類人物時,作家注重民族曆史文化和生命精神之間的融合互滲,賦予人物更多的文化內(nei) 涵,通過人物寫(xie) 活文化傳(chuan) 統。這些人物身上的智慧和勇氣、意誌和力量,體(ti) 現了鄉(xiang) 土文化不斷傳(chuan) 承轉化的勃勃生機,體(ti) 現了在曆史長河中閃爍光芒的民族精神。
探索多元化藝術手法,鍛造新型審美風格
廣袤的鄉(xiang) 村有豐(feng) 富的曆史之美、山河之美和文化之美,它們(men) 構成了鄉(xiang) 土文學的審美資源寶庫,不斷塑造著鄉(xiang) 土文學的審美旨趣。不過,時代在變,讀者的審美需求也在變,新時代鄉(xiang) 土文學要用與(yu) 新時代相匹配的審美旨趣、藝術氣度呈現這些變化。這就需要一方麵傳(chuan) 承鄉(xiang) 土文學寶貴傳(chuan) 統,另一方麵充分汲取時代精神養(yang) 分,推動創作手法和審美風格的革新。近年來,鄉(xiang) 土文學的藝術創新主要表現在:
其一,日常經驗美學與(yu) 宏大史詩美學的融匯再造。付秀瑩《野望》、陳應鬆《森林沉默》等作品,由鄉(xiang) 村民間平凡小事入手,既有關(guan) 於(yu) 鄉(xiang) 間倫(lun) 理道德、人情世故、家常日用的微妙體(ti) 察,又有對山川河流、田野大地、草木鳥獸(shou) 的悉心觀照,通過對細節的敏銳捕捉和靈動勾畫,連綴起一幅幅流動的生活畫卷。對鄉(xiang) 村生活和鄉(xiang) 土景觀,作家們(men) 不僅(jin) 有持續的觀察和體(ti) 驗,而且有細致分析和深入研究。這使得新時代鄉(xiang) 土文學能夠探幽燭微,將個(ge) 人、家庭、家族、村鎮與(yu) 宏大的時代聯係起來,將個(ge) 人體(ti) 驗與(yu) 群體(ti) 經驗聯係起來,將曆史意識、時代意識包裹在家常瑣細的真切描述中,寫(xie) 出大曆史、大時代的麵貌和脈動。
其二,開放包容的現實主義(yi) 美學。新時代鄉(xiang) 土文學注重對現實主義(yi) 傳(chuan) 統和鄉(xiang) 土敘事傳(chuan) 統的賡續和更新。不少鄉(xiang) 土作家用新的創作致敬《創業(ye) 史》《三裏灣》《鐵木前傳(chuan) 》《李雙雙小傳(chuan) 》《平凡的世界》等文學經典,致敬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現實主義(yi) 傳(chuan) 統。同時,他們(men) 又能從(cong) 當下的審美特點出發,拓寬現實主義(yi) 創作道路,豐(feng) 富現實主義(yi) 美學內(nei) 涵。一些作家將神話傳(chuan) 說、民間故事、習(xi) 俗技藝等融入敘事,使作品多了一層文化意蘊,體(ti) 現出主動探索的創作能動性。在今天的鄉(xiang) 土文學寫(xie) 作中,你能讀到雋永靈動的風景畫麵、質樸淳厚的風俗描繪,也能讀出深具中國韻味的生活場景和人倫(lun) 情感,讀出一個(ge) 民族對生活的摯愛、對文化的傳(chuan) 承。這些書(shu) 寫(xie) 無不豐(feng) 富著當代鄉(xiang) 土的藝術呈現。
積澱深厚的鄉(xiang) 土文學,如今向著新時代的社會(hui) 生活再次敞開,激發作家們(men) 澎湃的創作熱情和藝術靈感,讓人們(men) 對精品佳作的出現充滿期待。如何通過鄉(xiang) 土變遷深刻理解時代和曆史,以文學的方式使鄉(xiang) 土世界獲得美學表達,如何讓鄉(xiang) 土和時代新人在文學中得到更典型化的提煉,如何創造出真正具有思想藝術深度、與(yu) 偉(wei) 大時代相匹配的史詩性經典,這些都是新時代作家需要思考和解答的課題。
(作者為(wei) 中國作協副主席、書(shu) 記處書(shu) 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