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中華文化基因:能吃的藝術品,要不要來一個嚐嚐!
提到“麵”,可不隻有噴香鬆軟的麵包、蛋糕,
這個(ge) 栩栩如生的小人,竟然也是用“麵”做成的。
這就是中國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曆史的傳(chuan) 統手工技藝“麵人”,也叫“麵塑”。
它把麵粉從(cong) 小小廚房搬到了藝術殿堂。
麵人的製作一般先采用捏、搓、揉、掀等手法塑造大體(ti) 形製,
再用竹刀刻畫細節,加以點綴,
巧手之下,麵人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麵人的基本形製分“簽舉(ju) 式”和“案置式”兩(liang) 種,
“簽舉(ju) 式”麵人深受小朋友喜愛,
下方插有一根小木棍,可以拿在手裏,好吃又好玩;
“案置式”多是精致考究的陳設藝術品,
製作時在原料中混入專(zhuan) 用添加劑,
作防裂防黴處理,
使飽含心血的麵塑藝術品能夠風采長存。
“核桃麵人”以徑寸之室,為(wei) 神話、人物、鳥獸(shou) ,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小小的核桃裏,
展現了精巧的傳(chuan) 統戲劇場景,
兩(liang) 半一合,就是唱念做打的戲曲世界。
熱愛生活的中國人取麵粉為(wei) 材,
用勤勞的雙手塑造出一個(ge) 個(ge) 美好的藝術形象,
歡歡喜喜舉(ju) 個(ge) 麵人回家,
是許多中國人難忘的童年記憶。
中國新聞網與(yu)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聯合出品
出品人:俞嵐
總策劃:胡芳 孟群
製片人:秦瑜明 吳慶才 齊彬
編創指導:白曉晴 周曉萌 孫洪亮 王婧雯 趙希婧
編創團隊:李怡瀅 曹航宇 鄧石 宋翔堃 徐遠在 蘭(lan) 雅婷 陳中瑞
英文譯配:劉雯
英文譯審:莫紅娥
統籌:王凱 曾鼐
編輯:楊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