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家】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需要各方形成合力
作者:賴德勝(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hui) 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自1999年高校大規模擴招以來,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就一直是我國就業(ye) 工作的熱點和難點。今年以來,由於(yu) 以下兩(liang) 個(ge) 原因,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顯得更為(wei) 困難:一是畢業(ye) 生人數創曆史新高,達到了1076萬(wan) ,比上一年增加了167萬(wan) ;二是經濟發展遭遇“供給衝(chong) 擊、需求收縮、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最近在四川考察期間專(zhuan) 門就如何做好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采取了一係列政策措施。當前正是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的關(guan) 鍵階段,要進一步挖掘崗位資源,做實做細就業(ye) 指導服務,學校、企業(ye) 和有關(guan) 部門要抓好學生就業(ye) 簽約落實工作,尤其要把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ye) 家庭以及有殘疾的、較長時間未就業(ye) 的高校畢業(ye) 生作為(wei) 重點幫扶對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wei) 當前促進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提供了重要遵循。各方要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形成促進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的強大合力。
一、黨(dang) 和政府要全麵強化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
自上個(ge) 世紀末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現在畢業(ye) 的大學生人數已破千萬(wan) 。龐大的大學生群體(ti) 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進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的生力軍(jun) ,是創新的重要底氣所在。但從(cong) 學校到工作的轉換並不是輕而易舉(ju) 的,需要有大量有效的政策支持。黨(dang) 和政府高度重視高校畢業(ye) 生工作,已出台了大量普惠性和特惠性就業(ye) 政策,有力地促進了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但在今年這一特殊背景下,要進一步強化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為(wei) 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支持。
強化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最重要的是要始終堅持以人為(wei) 本的發展思想,財政、貨幣等宏觀經濟政策要將就業(ye) 目標置於(yu) 更加優(you) 先的位置,根據就業(ye) 目標進展情況,有效統籌疫情防控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動態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力度。國務院最近發布了《紮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就相關(guan) 政策如何支持穩經濟給出了明確部署,比如財政政策要加大減稅降費和社保費緩繳力度、加快財政支出進度、加大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ye) 力度、加大穩崗支持力度等,貨幣政策要加大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機構對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等。可以說,這些政策是想市場主體(ti) 之所想,急市場主體(ti) 之所急,對穩市場主體(ti) 、穩就業(ye) 有很強針對性。
各級地方黨(dang) 委和政府要在促進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中發揮更大作用。各地方要結合本地實際,推出落實中央穩經濟穩就業(ye) 政策的具體(ti) 方案和辦法。同時,各地方要認識到,難中有機,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難,是各地吸引人才、打造人才中心、推動創新的難得機遇。今年,不少研究生層次的畢業(ye) 生選擇下沉到縣域層麵工作,引起了不少討論,這既促進了就業(ye) ,又為(wei) 地方的未來發展儲(chu) 備了人才,是值得肯定的。上級黨(dang) 委政府對下級進行考核時,要賦予就業(ye) 目標落實情況更高的權重,真正形成上下聯動、全國一盤棋的就業(ye) 促進格局。
二、用人單位要積極聘用高校畢業(ye) 生
由於(yu)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yan) 峻性、不確定性進一步上升,很多市場主體(ti) 經營比較困難。因此,有些用人單位減少了招聘、推遲了招聘。但正如上文所述,國家已采取了一係列穩經濟穩市場主體(ti) 的措施,效果逐漸顯現,用人單位對此要有信心。要結合所在地情況,采用線上、線下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積極推進招聘工作,而不是被動等待或停止招聘進程。同時,招聘工作要公平公正,公開透明,避免性別、年齡、院校或地域歧視。
其中,國有企業(ye) 作為(wei) 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力軍(jun) ,要承擔更多社會(hui) 責任,發揮帶頭示範作用,在新招聘計劃中,拿出更高比例給高校畢業(ye) 生。實際上,2020年以來,麵對疫情的衝(chong) 擊,國有企業(ye) 已經在穩就業(ye) 、擴就業(ye) 中作出了重要貢獻。國有企業(ye) 數量少,招收的畢業(ye) 生數量注定有限,但其招聘行為(wei) 將給勞動力市場傳(chuan) 遞積極信號,穩定預期。今年3月份國務院印發的《促進殘疾人就業(ye) 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明確要求選取一批業(ye) 務範圍覆蓋較廣、崗位較多的國有企業(ye) ,每年開發一批崗位定向招聘殘疾人,國有企業(ye) 帶頭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ye) ,未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ye) 的應當及時足額繳納殘疾人就業(ye) 保障金,並將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ye) 情況納入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報告。這也從(cong) 另一個(ge) 側(ce) 麵說明,國有企業(ye) 在勞動力市場上的帶頭示範作用是很重要的。
在我國1.5億(yi) 戶市場主體(ti) 中,絕大部分是中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它們(men) 貢獻了超過80%的就業(ye) 崗位和90% 的新增就業(ye) 崗位,是穩擴就業(ye) 的主體(ti) 。中小微企業(ye) 特別是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餐飲、旅遊、交通等行業(ye) 企業(ye) ,發展受到比較多的限製,國家要給予其穩崗擴崗的更多政策支持。而對於(yu) 那些發展勢頭比較好的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要鼓勵其將吸納更多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作為(wei) 人才儲(chu) 備的重要契機。
市場主體(ti) 穩,就業(ye) 就穩;市場主體(ti) 有活力,勞動力市場就有活力,就業(ye) 壓力就小。在出台穩市場主體(ti) 的政策時,要從(cong) 供需兩(liang) 端發力,既要減輕企業(ye) 經營負擔,打通供應鏈堵點,也要穩定和擴大市場,發揮我國超大規模的市場優(you) 勢,用需求刺激供給,從(cong) 而達到供需兩(liang) 旺的效果,以市場主體(ti) 的蓬勃發展為(wei) 穩增長穩就業(ye) 提供堅實支撐。
三、高校要不斷提高人才培養(yang) 質量
畢業(ye) 生的就業(ye) 狀況,包括就業(ye) 率和就業(ye) 質量,與(yu) 高校人才培養(yang) 的質量高度相關(guan)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優(you) 、但求適應社會(hui) 需要”的辦學理念,就是要求學校專(zhuan) 業(ye) 設置、學生知識結構要同社會(hui) 就業(ye) 結構相匹配,堅持麵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ye) 的辦學方向。當前,我國還處於(yu) 工業(ye) 化中後期,要實現從(cong) 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特別是麵對數字經濟不斷崛起及其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的發展趨勢,需要大量的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人才。因此,優(you) 化專(zhuan) 業(ye) 結構,增強高等教育與(yu) 勞動力市場的匹配性,是緩解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壓力的重要途徑。為(wei) 此,學校要著眼於(yu) 未來,科學設置專(zhuan) 業(ye) 和課程,加強理工農(nong) 醫緊缺人才的培養(yang) ,加強“四新”專(zhuan) 業(ye) 的建設,加強學生就業(ye) 創業(ye) 觀念和就業(ye) 創業(ye) 能力的培養(yang) 。
同時,高校要更加重視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有些學校存在重招生、培養(yang) 而輕就業(ye) 的傾(qing) 向,就業(ye) 創業(ye) 方麵的資源投入不足。學校要堅持以學生為(wei) 本,將畢業(ye) 生就業(ye) 置於(yu) 辦學過程中更加重要的地位,黨(dang) 政一把手要帶頭深入產(chan) 業(ye) 和企業(ye) ,既拓崗促就業(ye) ,又了解就業(ye) 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反過來也能更好地提高人才培養(yang) 質量。但在這過程中要實事求是,不能為(wei) 了提高所謂的就業(ye) 指標而弄虛作假。
四、畢業(ye) 生要動態優(you) 化就業(ye) 預期
麵對不斷趨緊的勞動力市場,畢業(ye) 生最有力的競爭(zheng) 手段是提高自身的專(zhuan) 業(ye) 能力和綜合素養(yang) ,能力強、素質高是勞動力市場的“硬通貨”。因此,在學習(xi) 期間,要做好學習(xi) 規劃,配置好時間,厚植學分和文憑的含金量,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zheng) 力。
與(yu) 此同時,要動態優(you) 化就業(ye) 預期。我國經濟體(ti) 量大,又處於(yu) 快速發展變化之中,創造出了眾(zhong) 多就業(ye) 崗位。高校畢業(ye) 生要根據勞動力市場的供需情況以及自身條件,動態優(you) 化就業(ye) 預期,合理調整自我設定的保留工資目標。同時,在當前就業(ye) 形勢下,動態優(you) 化預期的一個(ge) 重要維度是跨周期設計,即不僅(jin) 要考慮工作崗位當前所能給予的條件,而且要考慮3-5年甚至更長時間之後的勞動力市場情況,一步一個(ge) 腳印,畢竟經過多年的市場化改革,今天的勞動力市場流動性已大為(wei) 增進,就業(ye) 的起始條件對一個(ge) 人長遠的發展,重要性已大為(wei) 下降。大學生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就業(ye) 取向,抓住機遇,拓寬就業(ye) 範圍,理性就業(ye) ,並在工作崗位上不斷提升自身素質,穩步求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