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演員袁丫丫:一生為百姓唱好戲
百姓的喜愛是戲曲傳(chuan) 承最肥沃的土壤。多年來,我克服重重困難,把高質量、正能量的秦腔劇目帶到百姓身邊,百姓則用最熱情、最質樸的情感回饋我,這是我藝術道路上寶貴的精神財富。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wei) 檢驗藝術的最高標準,創作更多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you) 秀作品,讓文藝的百花園永遠為(wei) 人民綻放。”這啟示我們(men) ,文化傳(chuan) 承創新離不開百姓支持和喜愛。
秦腔植根鄉(xiang) 土,群眾(zhong) 基礎深厚。它源自勞動人民的藝術創造,唱腔充分吸收關(guan) 中方言特色,藝術風格豪邁、粗獷、剛健。在多年基層演出過程中,我發現《鍘美案》《五典坡》《竇娥冤》等經典劇目大家耳熟能詳,無論老人還是中年人都能隨口唱上幾句,一些年輕人在長輩影響下,也耳濡目染學會(hui) 了一些。秦腔唱出了一方水土的民俗風情和百姓的精氣神,曆經數百年發展依然充滿生機。
戲曲藝術民間走,送戲送到大門口。百姓的喜愛是戲曲傳(chuan) 承最肥沃的土壤。多年來,我克服重重困難,把高質量、正能量的秦腔劇目帶到百姓身邊,百姓則用最熱情、最質樸的情感回饋我,這是我藝術道路上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廣袤的西北地區,基層院團在演出時常常要與(yu) 嚴(yan) 寒作鬥爭(zheng) 。有一次送戲進鄉(xiang) 村,大雪紛飛,冰凍三尺,土台子後麵的山頭白雪皚皚,我們(men) 不得不圍在火爐旁化妝。旦角、生角的服裝尤其單薄,但如果裏麵穿很多衣服,就不能展現服飾和身段之美,劇目的藝術性也就打了折扣。大家毫不猶豫地換上演出服——再冷都要堅持,再冷都要鬥誌昂揚,因為(wei) 每一場演出都承載著觀眾(zhong) 的期待。
當晚演出劇目《春江月》,主題是母愛,表現的是一位普通女性與(yu) 人為(wei) 善、無私奉獻的品質。我飾演的主人公柳明月從(cong) 自家門前抱回一個(ge) 啼哭的嬰兒(er) ,助嬰兒(er) 脫險,將他撫養(yang) 成人。而後,柳明月又幫助他回到親(qin) 生父母身邊,讓一家團圓。麵對金銀財寶、榮華富貴,柳明月婉然笑拒,返歸山鄉(xiang) 。作為(wei) 一名母親(qin) ,我把自己對孩子的愛融入表演。我帶著最真摯的情感從(cong) 小姑娘演到老婦人,根據不同年齡段,用變化的唱腔塑造人物。劇中有一場離別的戲,演唱過程中我情不自禁流下淚水,台下也響起一片啜泣聲。那個(ge) 晚上,觀眾(zhong) 們(men) 頂著大雪,露天觀看了3個(ge) 多小時的演出。演出結束後,他們(men) 又到後台與(yu) 演員合影,喜愛之情溢於(yu) 言表。那一刻,我懂得了藝術溝通心靈的意義(yi) 。
走近百姓,能促進戲曲藝術創新內(nei) 容形式,唱出時代內(nei) 涵。秦腔藝術要創新,最直接、最鮮活的素材就是新時代真實生動的故事。我主演的脫貧攻堅主題秦腔劇目《村上春秋》,講述了主人公萬(wan) 芬芳到牛嘴梁村任駐村第一書(shu) 記,幫助農(nong) 民建設扶貧產(chan) 業(ye) 基地的故事。這部作品情節上都是“小事”,但正是荒地整治、暴雨中挽救養(yang) 殖場等一個(ge) 個(ge) 身邊的故事,展現出脫貧攻堅一線的真實麵貌和奮鬥精神。百姓故事讓劇目生活氣息足、戲劇衝(chong) 突合情合理,避免了敘事的概念化、空泛化。在舞台布景、服裝、唱腔等方麵,創作團隊根據情節作出更貼近當下現實的創新,讓觀眾(zhong) 聽著熟悉,看著真實。另外,我們(men) 還根據觀眾(zhong) 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當代生活風貌,吸收話劇、舞蹈、小品等其他藝術形式優(you) 長。隻有如此,秦腔藝術才能緊隨時代步伐,永葆生機活力。近年來,我們(men) 西秦腔研究院創排了多部劇目,有展現鄉(xiang) 村生活和愛情故事的秦腔現代戲《山裏紅》,有情節跌宕、場麵宏大的秦腔曆史戲《大秦文公》,還有以世界文化遺產(chan) 麥積山石窟的第44窟為(wei) 原型、讚頌善良品質的《麥積聖歌》。這些劇目在內(nei) 容和形式上都蘊含時代氣息,也在巡演過程中根據觀眾(zhong) 反饋不斷修改完善。
7歲時,因為(wei) 熱愛,我向父母提出學戲的願望;9歲那年如願進入戲校,成了學校裏年紀最小的學生。從(cong) 藝生涯中,許多前輩藝術家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唱好戲也是為(wei) 人民服務。”隨著演出經曆的豐(feng) 富,我對這句話的體(ti) 會(hui) 越來越深。我會(hui) 繼續弘揚優(you) 良傳(chuan) 統,紮根火熱生活,一輩子為(wei) 百姓唱好戲。
(作者為(wei) 秦腔演員、甘肅省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院長袁丫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