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促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作者:陳凱華、康瑾(分別係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谘詢研究院研究員、助理研究員)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打好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盡快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把發展數字經濟自主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不但有利於(yu) 構建現代化經濟體(ti) 係,提高數字經濟的價(jia) 值創造能力,重塑創新發展新格局,而且有利於(yu) 構建產(chan) 業(ye) 創新生態體(ti) 係,促進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保障產(chan) 業(ye) 鏈安全和產(chan) 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力。實現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需要推動數字科技基礎理論突破,提高關(guan) 鍵數字軟硬件供給能力,擴大高水平數字創新人才供給,促進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融合創新發展。
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途徑
提高經濟價(jia) 值創造能力的必然要求。數字經濟價(jia) 值創造能力顯著受製於(yu) 對數字產(chan) 業(ye) 科技供應鏈的控製能力。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推動全球數字經濟價(jia) 值鏈加速重構,如果不掌握核心數字科技,我國數字經濟將麵臨(lin) “低端鎖定”風險。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有助於(yu) 促進我國數字經濟智能化、服務化、生態化發展,增強創新鏈、延伸產(chan) 業(ye) 鏈,提升數字經濟的價(jia) 值創造能力。
構建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的有效路徑。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能夠促進創新要素、創新主體(ti) 、創新環節之間的有效銜接,催生新業(ye) 態、新模式、新產(chan) 品,促使我國轉變發展方式、壯大發展動能、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提高經濟體(ti) 係整體(ti) 效能。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能夠拓展要素來源,加速要素的流通和重組,不斷形成新的要素組合,催生創新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新發展模式;有助於(yu) 創新主體(ti) 構建自主可控的智能化、平台化的產(chan) 業(ye) 創新生態係統,提高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性和產(chan) 業(ye) 鏈的韌性。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不僅(jin) 意味著數字產(chan) 業(ye) 自身的創新發展,而且意味著數字賦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進而推動經濟體(ti) 係係統性變革升級。
應對國際科技競爭(zheng) 的有力抓手。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將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作為(wei) 占據未來國際科技競爭(zheng) 製高點的戰略選擇。麵對嚴(yan) 峻複雜的國內(nei) 外形勢,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提出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從(cong) 國際循環角度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提供了國際創新合作契機,有利於(yu) 我國數字經濟深度嵌入全球數字經濟合作網絡,向全球價(jia) 值鏈上遊躍升。從(cong) 國內(nei) 大循環角度看,我國的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勢、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優(you) 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為(wei) 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提供了海量數據資源和應用場景,能夠確保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不被中斷。
在應對挑戰中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加強數字科技基礎理論研究,推進數字經濟創新體(ti) 係建設。第一,加強數字科技的技術預見研究,麵向先進計算、人工智能、隱私計算、數字孿生、人機交互、量子計算等重點領域,前瞻布局一批數字科技基礎研究項目,夯實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理論根基。第二,推動數字科技與(yu) 其他自然科學、社會(hui) 科學的交叉融合,支持數字科技開源軟件框架、開源社區、開源代碼托管平台建設,構建全球數字科技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打造交叉、開源、開放的數字科技生態體(ti) 係。第三,麵向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推動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利用數字科技帶動產(chan) 業(ye) 共性技術突破,完善數字科技應用的標準體(ti) 係,形成關(guan) 鍵數字科技的“非對稱”優(you) 勢。
提高關(guan) 鍵數字軟硬件供給能力。芯片、傳(chuan) 感器、編譯器、數據中心、工業(ye) 軟件、操作係統等數字軟硬件是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ti) 。當前少數發達國家為(wei) 占據數字經濟發展製高點,通過出口管製、投資審查等方式對我國數字軟硬件引進進行限製,嚴(yan) 重威脅我國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凸顯了提高數字軟硬件供給能力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第一,補數字軟硬件短板。通過政府采購、稅收優(you) 惠等方式提高電子元器件、智能傳(chuan) 感器、高端芯片、操作係統、工業(ye) 軟件、工業(ye) 機器人、數控機床等關(guan) 鍵數字軟硬件的自主研發、自主設計、自主製造能力,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關(guan) 鍵環節自主可控。第二,在科技、產(chan) 業(ye) 、社會(hui) 、環境各領域拓展數字軟硬件的應用場景,推動數字軟硬件與(yu) 傳(chuan) 統基礎設施融合,為(wei) 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提供載體(ti) 支撐。
擴大高水平數字創新人才供給。根據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發布的《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人才發展報告》(2019-2020年版),在人工智能芯片、機器學習(xi) 、自然語言處理等各個(ge) 人工智能技術領域,我國人才供需比均低於(yu) 0.4,而且大部分集中在應用開發崗,基礎研究人才匱乏。因此,要加強計算機科學、數據科學等方向學科建設,將數字人才培養(yang) 作為(wei) 學科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支持地方政府、企業(ye) 、高校、科研機構圍繞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需要加強合作,打造政產(chan) 學研一體(ti) 化數字創新人才培養(yang) 基地;針對數據搜尋、數據管理、數字內(nei) 容創作、數據應用、數據安全保護等數字技能,加強數字技能職業(ye) 培訓,完善數字技能職業(ye) 標準和評價(jia) 規範,培養(yang) 更多驅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卓越工程師。
促進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融合創新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feng) 富應用場景優(you) 勢,促進數字技術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you) 做大我國數字經濟。如何利用數字經濟撬動實體(ti) 經濟發展始終是困擾各界的核心問題,迫切需要推動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融合發展。第一,加快推進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設立數字科技轉移轉化平台,推動重大數字科技成果的產(chan) 業(ye) 化應用,幫助實體(ti) 企業(ye) 拓展投入要素、加速新產(chan) 品開發、優(you) 化工藝流程、改進組織模式、拓展新市場。第二,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構建平台企業(ye) 、行業(ye) 企業(ye) 、用戶等主體(ti) 良性互動的產(chan) 業(ye) 創新生態係統,幫助行業(ye) 企業(ye) 整合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資源,形成數字企業(ye) 賦能實體(ti) 企業(ye) 的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模式。第三,鼓勵實體(ti) 企業(ye) 發展智能製造、服務型製造、綠色製造等新模式,總結可複製可推廣的實體(ti) 經濟數字化轉型經驗,形成一批麵向工程技術難題和產(chan) 業(ye) 技術問題的數字化解決(jue) 方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