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俄羅斯國立圖書館
品味俄羅斯國立圖書(shu) 館(閱讀時光)
博爾赫斯曾在《關(guan) 於(yu) 天賜的詩》中寫(xie) 下了這樣的詩句:“如果有天堂,那應是圖書(shu) 館的模樣。”是啊,對萬(wan) 千讀者來說,無數的憧憬與(yu) 美好都發生在圖書(shu) 館裏。2020年5月,我與(yu) 俄羅斯國立圖書(shu) 館第一次相遇,不知不覺轉眼已過去了兩(liang) 年。
坐落於(yu) 莫斯科市中心的俄羅斯國立圖書(shu) 館,前身是始建於(yu) 1862年的莫斯科魯緬采夫博物院圖書(shu) 館,1925年更名為(wei) “蘇聯國立列寧圖書(shu) 館”。1992年,俄羅斯國立圖書(shu) 館在蘇聯國立列寧圖書(shu) 館的基礎上建立,館名沿用至今,但對於(yu) 不少老讀者來說,仍舊習(xi) 慣將這裏稱之為(wei) “列寧圖書(shu) 館”。
這裏是歐洲最大的圖書(shu) 館,藏書(shu) 總量僅(jin) 次於(yu) 美國國會(hui) 圖書(shu) 館,居世界第二位。館內(nei) 共收藏著近4300萬(wan) 冊(ce) 圖書(shu) 、手稿、期刊、報紙,等等,包括300多種語言文字的書(shu) 籍和文獻。在這裏,你幾乎能找到任何想要尋找的書(shu) 籍,無論是大文豪的真跡,還是帶有精美插圖的文獻資料,抑或是東(dong) 西方的珍貴古籍。
步入圖書(shu) 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俄式經典大階梯,入口上方矗立著圖書(shu) 館創始人尼古拉·魯緬采夫伯爵的半身像。沿著主走廊向前,便是最負盛名的三號閱覽室,這是歐洲最大的閱讀室,麵積超過12萬(wan) 平方米,其設計類似歐洲加冕大廳,天花板高達10米。
沉重的木門、複古的歐式桌椅、極具標誌性的綠色台燈……家喻戶曉的蘇聯電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淚》也曾在這裏取景。沿三號閱覽室走到盡頭,便能看到列寧的坐式雕塑,他似乎正與(yu) 我們(men) 一同安靜閱讀。
列寧曾言:“書(shu) 籍是巨大的力量”。他一生都與(yu) 書(shu) 本相伴,從(cong) 年少求知到投身革命,不管是流放途中,還是僑(qiao) 居異鄉(xiang) ;無論路途顛簸,亦是步履匆匆,他總是手捧書(shu) 籍,從(cong) 書(shu) 本中汲取力量。圖書(shu) 館仿佛是他的第二個(ge) “家”,每到一個(ge) 城市,他就會(hui) 先去當地圖書(shu) 館,借助館內(nei) 圖書(shu) 進行研究與(yu) 寫(xie) 作。
俄羅斯國立圖書(shu) 館裏有各種各樣的讀者。有衣著樸素的奶奶手握放大鏡研讀手稿;有滿臉胡須的爺爺在認真進行著學術研究;有表情嚴(yan) 肅的女士正在閱讀經典文學;有看上去十幾歲的年輕學生正埋頭苦學……他們(men) 無不沉浸於(yu) 書(shu) 中,似乎進入了一個(ge) 純淨無比的世界,帶著對知識的渴求,在書(shu) 中馳騁萬(wan) 裏,心無旁騖。
坐在閱覽室,當陽光灑落在地板和書(shu) 籍上,手捧一本俄羅斯經典文學細細品讀,好不愜意。每當翻開一本喜愛的書(shu) ,探索、期待、驚喜的心情便常常伴隨著我。
在這裏,我常常與(yu) 托翁相遇。拿起《複活》,俄羅斯的廣袤原野與(yu) 一個(ge) 個(ge) 農(nong) 莊躍然紙上,土地在春天解凍、冰柱融化成滴滴水珠,一切都曆曆在目,我仿佛被帶入到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的生命軌跡之中。翻開《戰爭(zheng) 與(yu) 和平》,我又似乎化身成小說中的主人公,在紛擾的世界中彷徨迷茫,感受戰爭(zheng) 下人性的壯麗(li) 與(yu) 頹敝。讀到《安娜·卡列尼娜》,我的麵前仿佛出現了安娜的身影,她在那風雨飄搖、局勢動蕩的年代矛盾著、反抗著,卻最終走向了絕望……
回過神,我向圖書(shu) 館窗外望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雕像矗立於(yu) 正門廣場中間。他手扶膝蓋、低頭沉思,也將這樣的思考留給了千千萬(wan) 萬(wan) 讀者。托爾斯泰、普希金、果戈裏、屠格涅夫、高爾基、納博科夫、阿赫瑪托娃……當我想起這些名字,總覺得震撼而幸運。他們(men) 的作品在世界文學寶庫裏閃耀,我何其有幸,能通過跨越時空的文字,與(yu) 他們(men) 共享歡樂(le) 和憂愁,共嚐生活的百般滋味。我享受著徜徉於(yu) 書(shu) 海、氤氳於(yu) 書(shu) 香之中的時光,貪婪地吮吸著文化的養(yang) 分。
書(shu) 香將俄羅斯國立圖書(shu) 館與(yu) 市中心的繁華喧囂相隔,人們(men) 在這裏品味人類社會(hui) 進步發展的壯麗(li) 曆程,感受時代風雲(yun) 變幻的滄桑脈動。這裏書(shu) 海浩瀚,墨香長存指間。
(作者係俄羅斯莫斯科大學中國留學生 強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