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資源 用活文化——成都蒲江鄉村旅遊發展觀察
光明日報記者 周洪雙 李曉東(dong)
四川成都蒲江縣鐵牛村,綠道伸入果林深處。在架空到樹梢位置的亭子裏泡一壺清茶,品著現摘水果,吹著習(xi) 習(xi) 涼風,愜意地一坐就是大半天——慢節奏的生活體(ti) 驗,吸引著無數遊客。停車場裏,“粵”“浙”“蘇”等外省牌照車輛相伴而停。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人員相對分散、以戶外活動為(wei) 主的鄉(xiang) 村旅遊,正生發出強大的市場動能。
蒲江縣地處成都、眉山、雅安三市交會(hui) 處,距離成都主城區約一個(ge) 半小時車程,境內(nei) 擁有“三山兩(liang) 河四湖”和延綿不絕的馬尾鬆林、茶園、林盤等多種生態資源。這個(ge) 森林覆蓋率66.97%、全年空氣優(you) 良天數達90%以上的“近郊氧吧”,成為(wei) 城市居民周末遠足的好去處。
近日,記者深入蒲江縣的廣大鄉(xiang) 村,發現這片放眼皆是綠色的土地上,鄉(xiang) 村旅遊不斷適應市場需求,在疫情中展現出強勁的韌性和蓬勃的生命力。
業(ye) 態轉型升級,迎接行業(ye) 回暖
“六一”兒(er) 童節當天,蒲江雲(yun) 頂水鄉(xiang) 旅遊度假區盛大開園,朝陽湖景區以全新麵貌呈現在公眾(zhong) 麵前,吸引了大量遊客特別是親(qin) 子遊客前來體(ti) 驗。隨後的端午假期,雲(yun) 頂水鄉(xiang) 更是迎來了鄉(xiang) 野旅遊的熱潮。
朝陽湖素有“秀甲西蜀”之稱,曾是四川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近年來,景區設施老舊、理念落後等問題逐漸凸顯,而景區所在區域分屬兩(liang) 個(ge) 鄉(xiang) 鎮管轄,改造升級一直未能納入日程。2019年,在四川省鄉(xiang) 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製調整改革中,兩(liang) 個(ge) 鄉(xiang) 鎮合而為(wei) 一,山腳下的“湖”與(yu) 山頂上的“雲(yun) ”實現了統一規劃和管理,“雲(yun) 頂水鄉(xiang) ”應時而生。
煥新歸來的雲(yun) 頂水鄉(xiang) ,給遊客帶來了獨特的野遊體(ti) 驗。泛舟湖上,有鷺鷥做伴,可感受“水上青城”的韻味;山巔民宿,晨有雲(yun) 海,暮有日落,現代感十足的無邊泳池、咖啡廳、酒吧、藝術交流中心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小住幾天可體(ti) 驗逍遙的慢生活;在夢幻森林,不少家長帶著孩子戲水玩沙,享受著寓教於(yu) 樂(le) 的親(qin) 子時光。
方興(xing) 未艾的露營,在這裏也未缺席。而景區內(nei) 的農(nong) 戶與(yu) 耕地,也成為(wei) 風景的一部分,為(wei) 遊客提供最新鮮的農(nong) 產(chan) 品和農(nong) 耕體(ti) 驗。
“我們(men) 從(cong) 觀光向體(ti) 驗轉型,就是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滿足遊客對山湖藝術的所有想象。”雲(yun) 頂水鄉(xiang) 相關(guan) 負責人說。
就在雲(yun) 頂水鄉(xiang) 旅遊度假區開園當天,蒲江發布了2022年全域旅遊機會(hui) 清單,推出11個(ge) 極具潛力的文旅項目,總投資近30億(yi) 元。蒲江的鄉(xiang) 村旅遊,未來可期。
深挖文化資源,做優(you) 特色體(ti) 驗
“今天主要講兩(liang) 部分內(nei) 容:一是如何畫線、怎麽(me) 上色、畫什麽(me) ;二是如何做一名工匠、藝術家、生活家。”陽光明媚的午後,在蒲江縣明月村蜀山明月陶藝培訓體(ti) 驗中心,2022年度公益陶藝培訓班在這裏開班,聽者雲(yun) 集。主講人是蜀山窯創始人、知名陶瓷藝術家李清。
明月村是四川高嶺土儲(chu) 藏量最大的區域之一,唐宋以來就是民用陶瓷(邛窯)的重要產(chan) 區。村內(nei) 明月窯始於(yu) 明清,直到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嚴(yan) 重受損,300多年來從(cong) 未斷燒,被稱為(wei) “活著的邛窯”。2014年5月,修複後的明月窯,作為(wei) 文化遺存向遊客開放參觀。
李清2015年來到明月村,潛心做“農(nong) 耕陶藝”,成為(wei) 明月村的“新村民”。
近年來,明月村深挖“茶山、竹海、明月窯”等特色資源,積極引進鄉(xiang) 村文創旅遊項目及藝術家、文旅創客,打造集陶藝生產(chan) 銷售、文化展示、創意體(ti) 驗、休閑運動、田園度假為(wei) 一體(ti) 的人文生態度假村落。截至目前,已有52個(ge) 鄉(xiang) 村文創旅遊項目落地,100多名藝術家和創客成為(wei) “新村民”。
數據顯示,明月村2021年接待遊客26萬(wan) 人,實現旅遊總收入1.03億(yi) 元,旅遊產(chan) 業(ye) 帶動當地經濟增收5300萬(wan) 元。
在蒲江縣,還有一些文旅特色村落正在生長,“新村民”不斷創業(ye) 落地,改寫(xie) 著鄉(xiang) 村旅遊的麵貌。蒲江縣相關(guan) 負責人說,這些村落,定將成為(wei) 老村民的美麗(li) 宜居村莊,新村民的安居樂(le) 業(ye) 家園,城市人的“世外桃源”。
堅持共建共享,調動群眾(zhong) 參與(yu) 積極性
“天熱了,戲水旺季來了,我們(men) 藕塘村一個(ge) 周末就能吸引上萬(wan) 人。”蒲江縣花澗藕塘鄉(xiang) 村旅遊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說。
在蒲江縣的眾(zhong) 多村落中,藕塘村原本並不顯眼。幾年前,由成都市水務局發起、蒲江縣水務局實施的“水美鄉(xiang) 村”惠民項目,讓穿村而過的百丈右渠重歸清澈,水質恢複到可直接飲用的水平。搞旅遊的想法隨之萌發,村民積極響應,踴躍入股,花澗藕塘鄉(xiang) 村旅遊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很快成立起來。大家反複討論,一致決(jue) 定,不走“花錢請公司,村民當看客”的老路,而是就地取材,自己動手把家園建設好。
村裏一名學設計的大學生設計出全村改造方案,駐村幹部請來鄉(xiang) 村規劃師做合理性指導,鎮上負責景觀園林的幹部結合具體(ti) 點位做出改造任務分解表,村民請來學校的美術老師做現場指導……在專(zhuan) 業(ye) 人士的幫助下,村民明確分工,發揮各自專(zhuan) 長,開始了改造工作。
淩亂(luan) 的枯枝敗葉很快被清理幹淨,300多個(ge) 廢舊輪胎刷上油漆種上鮮花,成為(wei) 路旁獨特的風景;舊房拆下的泥磚,砌成了景觀牆;就連河邊的鵝卵石,也被村民搬回家門口,拚成獨具特色的景觀小品……村民義(yi) 務勞動,20多天就完成了2萬(wan) 多平方米的環境改造提升。
河道上較為(wei) 寬闊並有一定落差的一處,被改造成魚鱗狀的階梯戲水池。沒想到,就是這樣簡簡單單的快樂(le) ,一下子打在了遊客的心坎上。前不久,“花澗藕塘”入圍成都2021年度網紅打卡“奇點”前十強,成為(wei) 蒲江縣最火的旅遊目的地。
在縣城當保安的村民張輝東(dong) 回到村裏,接下經營管理沙灘摩托車的活兒(er) ;在外經營餐館的村民張光海回到村裏,用自家農(nong) 房開起農(nong) 家樂(le) ;做飼料生意的村民張文元投資100多萬(wan) 元打造民宿……越來越多的村民回村發展。大家都說,家鄉(xiang) 旅遊這麽(me) 火,我們(men) 當然要出把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