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脫口秀已然近黃昏?

發布時間:2022-06-24 15:49: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從(cong) 《脫口秀大會(hui) 》到《吐槽大會(hui) 》再到《吐槽吐槽大會(hui) 》,這兩(liang) 年,脫口秀節目的熱度不必贅述,但隨之而來的審美疲勞也無可避免。多次明確反對諧音梗、內(nei) 部梗的李誕,早已發現脫口秀在國內(nei) 發展遭遇瓶頸的問題。但另一方麵,忙於(yu) 四處走穴拋頭露麵的脫口秀演員們(men) 又根本沒有時間沉澱自我、積攢段子,隻能無限重複套路。積累的經驗和個(ge) 人的生活講完之後,脫口秀演員還能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些什麽(me) ?基本盤的停滯和縮小,已經讓跨越式發展的中國脫口秀提前步入黃昏。

  《怎麽(me) 辦!脫口秀專(zhuan) 場》就是這麽(me) 來的。所謂“輕輕鬆鬆宇宙最強編劇部”隻是為(wei) 營造節目效果而設的噱頭,圖窮匕首見的還是讓各行各業(ye) 都來做脫口秀的創意。這是為(wei) 了貫徹李誕“每個(ge) 人都可以講五分鍾脫口秀”的理念,更是為(wei) 了探索脫口秀的可持續性。然而,整場節目下來,我們(men) 看到的是:各種宣傳(chuan) +嘻嘻哈哈+同一首歌,唯獨沒有讓人印象深刻的脫口秀表演。不管是專(zhuan) 業(ye) 演員還是非專(zhuan) 業(ye) 演員,大家在舞台上的表現都謹小慎微、戰戰兢兢。當脫口秀開始避開“爭(zheng) 議”,擁抱“正確”,你還願意為(wei) 它獻上掌聲嗎?

  脫口秀

  脫口秀節目有兩(liang) 大要素:一是談話,比如我們(men) 非常熟悉的《鏘鏘三人行》《康熙來了》等清談類節目;二是表演,最典型的就是《脫口秀大會(hui) 》上的“單口喜劇”或“站立喜劇”。一麵提供觀點,一麵娛樂(le) 受眾(zhong) ,脫口秀的職業(ye) 特征是相當明顯的。

  首先,脫口秀的題材應該以時事熱點為(wei) 主。比如,《囧司徒每日秀》節目中的諷刺內(nei) 容均取材於(yu) 即時的新聞故事、政治人物和其他媒體(ti) 機構;《大衛·萊特曼深夜秀》采用情境戲劇的方式對時事熱點進行幽默點評;《科爾伯特報告》經常辛辣評點新近發生的時政要聞。

  其次,脫口秀的嘲諷和諷刺應該堅持對“上”不對“下”的原則。比如,嘲笑老板可以,但嘲笑基層員工就不合時宜;嘲笑名人沒問題,但平民並不適合拿來開玩笑。

  最後,脫口秀節目應該以觀點傳(chuan) 播為(wei) 主要策略。和新聞節目單純提供信息不同,脫口秀節目應該通過對時事新聞的犀利點評,用戲謔、調侃的方式來表明自己的態度,實現觀點輸出。

  中國脫口秀

  然而,近年來我們(men) 看到的脫口秀似乎正在與(yu) 上述特征漸行漸遠。先是時事熱點沒了,即使最近女性安全問題成了熱搜中的熱搜,想必楊笠也不敢再次站出來發表個(ge) 人看法;同時脫口秀完全不敢得罪人,《吐槽大會(hui) 》淪為(wei) “洗白大會(hui) ”也絕非偶然。

  最令人惋惜的還是觀點的消失。李誕的“人間不值得”廣受歡迎,是因為(wei) 其中自然流露的真實與(yu) 真誠;周奇墨用“裝修梗”征服全場,是因為(wei) 他對北漂的辛苦與(yu) 奔波再了解不過;李雪琴的熱度,則來源於(yu) 她對精英教育培養(yang) 模式的質疑和重定社會(hui) 遊戲規則的渴望……

  但如今的脫口秀節目中,觀點已經成了奢侈品。原因無他,誰不擔心自己成為(wei) 被網暴的對象呢?脫口秀表演者不表達任何觀點,也就不可能“冒犯”到任何受眾(zhong) ,徐誌勝對顏值的自嘲算不得高級,但確實是當下最明智的選擇——博觀眾(zhong) 一笑而已。

  於(yu) 是乎,脫口秀與(yu) 中國式脫口秀越來越像兩(liang) 個(ge) 南轅北轍的物種,而《怎麽(me) 辦!脫口秀專(zhuan) 場》或許就是後者最典型的表現形式。

  怎麽(me) 辦,脫口秀?

  讓素人來做脫口秀,實現脫口秀的“集體(ti) 下沉”,《怎麽(me) 辦!脫口秀專(zhuan) 場》不是第一個(ge) 。此前的《集合!開心果》就在這方麵做過嚐試,但並沒有激起多少水花。原因不難理解,素人演員都很努力很有潛力,但過於(yu) 局限在個(ge) 人的生活經驗,內(nei) 容沒有深度可言。這一回,幾名警官的表演也從(cong) 側(ce) 麵印證了這一點——講5分鍾脫口秀和背5分鍾稿子,那不是一回事。

  《人民日報》一篇題為(wei) 《脫口秀,追求有溫度講藝術的思想表達》的文章指出,80.3%的觀眾(zhong) 認為(wei) 他們(men) 熱愛脫口秀節目是因為(wei) “對節目討論的話題很感興(xing) 趣”,而選擇“我很喜歡節目邀請的嘉賓”的觀眾(zhong) 隻有47.52%。可見,比起猜測觀眾(zhong) 喜歡什麽(me) 樣的人物,選擇合適的話題、呈現精辟的觀點更為(wei) 關(guan) 鍵。

  《怎麽(me) 辦!脫口秀專(zhuan) 場》請到的成龍大哥、楊冪、譚警官等嘉賓都很有看點和噱頭,但如果節目隻是以流量、熱度為(wei) 導向,短期內(nei) 或許能吸引觀眾(zhong) ,長遠看卻未必能轉化為(wei) 節目好評和觀眾(zhong) 黏性。如果大牌明星和各行各業(ye) 的脫口秀演員願意上節目隻是為(wei) 了博取親(qin) 和力和好感度,那麽(me) 節目的生命力到底能有多強?

  澳大利亞(ya) 喜劇人吉姆·傑弗裏斯是典型的冒犯型演員,因為(wei) 調侃內(nei) 容得罪了太多人。有人就問他,老是被打,你為(wei) 什麽(me) 還這麽(me) 敢說?吉姆回答,你要能調侃所有事情,否則就不能調侃任何事情。在娛樂(le) 大眾(zhong) 的同時,還可以帶來對外部環境及個(ge) 體(ti) 命運的批判和反思,這才是真正意義(yi) 上的脫口秀。

  脫口秀演員,本該是意大利學者阿甘本所說的典型“當代人”——當代人和時代有一種非常複雜的關(guan) 係,他既屬於(yu) 這個(ge) 時代,密切地鑲嵌在時代之中,又不斷地要背叛這個(ge) 時代,批判這個(ge) 時代。反過來說,那些過於(yu) 契合時代的人,在所有方麵都順應著時代的人,根本看不清時代。

  如果脫口秀演員想的隻是如何討好時代,又怎麽(me) 可能有吐槽的能力呢?

  史上最“安全”的脫口秀

  在節目上半段編輯部開會(hui) 時,建國說成龍也曾收到疑似詐騙的信息,有人要和他聊一個(ge) “元宇宙”的項目。楊笠小聲問坐在一旁的楊蒙恩,“元宇宙是啥?”楊蒙恩脫口而出,“元奎,元華,元彪。”大家立刻笑成一團,別說,這還真是個(ge) 不錯的梗。

  可到了節目下半段,當成龍把這句話原封不動地搬出來時,整場脫口秀也就完成了自我解構——每個(ge) 人都能說5分鍾脫口秀,隻要有專(zhuan) 業(ye) 編劇為(wei) 你準備好5分鍾的稿子。

  這早已是業(ye) 界公開的秘密,大家不是不知道,每個(ge) 參加《吐槽大會(hui) 》的明星都有脫口秀演員為(wei) 其代筆。問題在於(yu) ,李誕們(men) 不僅(jin) 要為(wei) 他們(men) 寫(xie) 稿,還要變著法子吹捧服務對象。於(yu) 是,節目讚美了特警、消防員、交警和反詐民警的職業(ye) 精神、專(zhuan) 業(ye) 能力,也順道科普了一些小知識。除此之外呢?沒有了。

  雖然《怎麽(me) 辦!脫口秀專(zhuan) 場》才剛剛開播不久,但我們(men) 幾乎能猜得到之後的走向。所謂各行各業(ye) 都來做脫口秀,必然會(hui) 成為(wei) 每個(ge) 行業(ye) 的“吐槽大會(hui) ”——講一講自己從(cong) 事的職業(ye) 有多麽(me) 不容易,多麽(me) 辛苦,再說幾個(ge) 工作中遇到的段子,最後在一片嘻嘻哈哈中圓滿結束。說本節目是史上最“安全”的脫口秀,並不算誇張。

  李誕自曝曾經和搭檔王建國一起拒絕過東(dong) 方衛視的編製。據說,是因為(wei) 他不喜歡被限製,得說走就走。但後來,李誕又表達過對呼蘭(lan) 的欣賞,那不是因為(wei) 呼蘭(lan) 的脫口秀才華,而是呼蘭(lan) 晚間醉酒都不影響第二天的工作。對組織紀律的服從(cong) 、對主流價(jia) 值的附和,也預示著《怎麽(me) 辦!脫口秀專(zhuan) 場》表演風格的轉變方向——滴水不漏、左右逢源。

  作者:李勤餘(yu)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