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雖非親骨肉,依然父母心”

發布時間:2022-06-27 15:4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我與(yu) 祖國同奮進

  講述人:山東(dong) 省濰坊市兒(er) 童福利院副院長 楊守偉(wei)

  光明日報記者 任歡

  我是2000年到山東(dong) 省濰坊市兒(er) 童福利院工作的。這些年來,我切實感受到,在國家強有力的政策支撐下,全社會(hui) 為(wei) 兒(er) 童健康成長撐起了一片藍天。

  從(cong) 2012年開始,我院將服務對象從(cong) 孤兒(er) 、棄嬰等傳(chuan) 統收養(yang) 對象不斷向打拐解救兒(er) 童、父母服刑子女和家庭貧困殘疾兒(er) 童等社會(hui) 困境兒(er) 童延伸。2014年,我院還麵向社會(hui) 上的貧困家庭中的殘疾兒(er) 童,開展了免費康複訓練項目。

  2021年,我們(men) 結合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開展康複進社區活動,把康複知識送到殘疾兒(er) 童家裏,傳(chuan) 授家長最基本的家庭康複護理知識、簡單的技能和訓練方法,從(cong) 而實現孩子日常康複家庭化。項目開展以來,已有76名貧困家庭兒(er) 童得到專(zhuan) 業(ye) 、有效的免費康複服務。

  這些年,我們(men) 積極探索新時代兒(er) 童福利機構發展之路。在兒(er) 童醫療方麵,2014年,院內(nei) 門診部取得衛生部門的醫療許可證書(shu) ,小病在院內(nei) 診治,大病去專(zhuan) 業(ye) 醫院治療,兒(er) 童醫療實現應治盡治。

  在兒(er) 童教育方麵,我們(men) 根據孩子的年齡、智力等情況分類施教,並對院內(nei) 具備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適齡兒(er) 童,對接教育部門安排在普惠性公辦學校就讀。2018年經市教育局批準,我院還成立特教班,讓不能接受普通教育的殘疾兒(er) 童在院內(nei) 接受特殊教育。

  2020年,我們(men) 通過購買(mai) 服務項目承擔院裏兒(er) 童的生活照料、特殊教育和康複訓練工作,從(cong) 而實現了由政府包攬向政府主導、社會(hui) 參與(yu) 轉變,促進了機構功能升級,提升了服務質量。

  孩子們(men) 成長得更好,是我們(men) 最大的心願。下一步,我們(men) 將本著“雖非親(qin) 骨肉,依然父母心”的精神,用心用情用力履職盡責,讓每一名兒(er) 童擁有可期許的明天!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