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間裏飄書香
精心挑選的書(shu) 單,生動有趣的講解,令人心動的優(you) 惠……近年來,一些出版機構試水短視頻和直播帶貨,打開了線上銷售新市場。對於(yu) 不少讀者而言,通過短視頻和直播了解圖書(shu) 內(nei) 容並購買(mai) 自己感興(xing) 趣的圖書(shu) ,是邁進知識大門的一件快事。
順應趨勢,拓寬線上空間
“主播出口成章,知識點滿滿,才華從(cong) 直播間溢出來了”“以往一看見孩子刷視頻就發飆,現在想帶孩子一起看售書(shu) 的直播”“一時之間,我不知道該下單還是該記筆記”“要把這期直播收藏起來,從(cong) 中能學到很多知識”……看了新東(dong) 方主播董宇輝售賣圖書(shu) 的直播後,網友紛紛留言。
“3、2、1,上鏈接”“正版圖書(shu) ,全部好價(jia) ,領券下單更優(you) 惠”“超值好書(shu) ,庫存不多,先到先得”“直播間專(zhuan) 場,拍下這套寶藏書(shu) ,送書(shu) 簽和明信片”……在出版機構的直播間,主播繪聲繪色地介紹每本圖書(shu) 的亮點,同時根據讀者評論有針對性地答疑,不少人競相搶購下單,許多圖書(shu) 幾乎“秒光”。
“通過舉(ju) 辦活動來宣傳(chuan) 推廣圖書(shu) 是比較精準有效的方式,受疫情影響,采取直播方式來推廣銷售圖書(shu) 一開始可能是出版社不得不麵臨(lin) 的處境,而在接受並熟悉了直播之後,我們(men) 發現直播比線下做活動更便捷。”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營銷部主任樊金鳳接受本報采訪時說,直播活動中可以在第一時間看到觀眾(zhong) 的點評,直接獲知讀者對一本書(shu) 或相關(guan) 作家的反饋,幫助出版社及時優(you) 化調整營銷推廣方案。據介紹,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主要與(yu) “十點讀書(shu) ”“有書(shu) ”等平台合作,比如今年4月與(yu) “十點讀書(shu) ”視頻號合辦了一場《心居》的直播活動,帶貨效果良好。
“出版機構通過直播技術來拓展市場,主動擁抱互聯網,是線下售賣的有益補充。直播更直觀,體(ti) 驗感更強,對於(yu) 消費者了解圖書(shu) 內(nei) 容、激發閱讀興(xing) 趣、產(chan) 生購買(mai) 意願很有幫助。”四川大學文學與(yu) 新聞學院教授、文化傳(chuan) 播研究中心主任王炎龍說。
“出版機構通過直播來推廣、售賣圖書(shu) ,是近年來出現的新模式。這種移動互聯網發展中的‘吆喝式營銷’,更容易吸引消費者關(guan) 注。從(cong) 產(chan) 品推廣角度看,必須做到‘用戶在哪,市場在哪,銷售就在哪’,所以要積極擁抱數字化、移動化、智能化時代,提高企業(ye) 的生存發展能力。”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長、國民閱讀研究與(yu) 促進中心主任徐升國接受本報采訪時說,出版機構應積極研究新興(xing) 消費模式和營銷技巧,加快觀念更新和業(ye) 務模式創新,在人才培養(yang) 、技術革新、服務內(nei) 容等方麵加大力度,持續推進出版發行的轉型升級。
什麽(me) 內(nei) 容適合做直播?怎樣在開播一分鍾內(nei) “抓住”眼球?如何清楚呈現圖書(shu) 的內(nei) 容和價(jia) 值?這些都考驗著業(ye) 界。
“一場有吸引力的圖書(shu) 直播,先要決(jue) 定播什麽(me) ,提前製定直播主題和圖書(shu) 品類。”北京蒲蒲蘭(lan) 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市場發行部部長盧芳說,圖書(shu) 直播也要提前做好選品工作,通過分析直播間受眾(zhong) 的偏好和需求,預判各類書(shu) 籍的銷售量、轉化率等,分類篩選“引流款”“潛力款”“新鮮款”等圖書(shu) ,精準做好搭配組合。比如出版社自播會(hui) 更強調品牌調性,與(yu) 平台主播合作會(hui) 更突出性價(jia) 比,在圖書(shu) 選品、價(jia) 格策略方麵有所區別。“直播銷售和品牌推廣相輔相成、並不矛盾。出版機構通過提高直播的內(nei) 容質量,既讓讀者享受超值服務,也推廣了自家圖書(shu) 品牌。”盧芳說。
規範市場,促進行業(ye) 發展
《2021年抖音電商圖書(shu) 消費報告》顯示,抖音平台圖書(shu) 消費規模發展迅猛,2021年銷量同比增長312%,消費人數同比增長205%,抖音圖書(shu) 帶貨直播累計觀看量為(wei) 80.5億(yi) ,每天通過抖音電商售出的圖書(shu) 超過45萬(wan) 本。據悉,磨鐵文化、中信童書(shu) 、機械工業(ye) 出版社、華夏萬(wan) 卷等機構在該平台上圖書(shu) 銷量增長較快。
直播售書(shu) 火熱,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帶貨主播銷售“50萬(wan) 冊(ce) 10元以下的書(shu) ”“10萬(wan) 冊(ce) 1元書(shu) ”等超低價(jia) 圖書(shu) 曾引發爭(zheng) 議。“不是直播這種方式不合適,而是低價(jia) 傾(qing) 銷不合適。”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圖書(shu) 是精神文化產(chan) 品,一味低價(jia) 傾(qing) 銷,對出版業(ye) 的健康長遠發展有不良影響。
今年3月,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關(guan) 於(yu) 做好2022年印刷發行重點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規範圖書(shu) 電商營銷行為(wei) ,規製超低價(jia) 直播帶貨、線上打折傾(qing) 銷等發行亂(luan) 象。
王炎龍說,圖書(shu) 直播不能隻考慮利益、流量、銷量,還應充分考慮圖書(shu) 承載的文化意義(yi) 。除了大眾(zhong) 化、暢銷的圖書(shu) ,還可以根據市場分層分類,普及經典著作等,兼顧社會(hui) 效益,例如,中華書(shu) 局曾策劃“我們(men) 可以從(cong) 經典借鑒什麽(me) ”等話題的直播,跟其出版氣質一脈相承,受到文史愛好者的歡迎。
“‘內(nei) 容為(wei) 王、讀者至上’的理念不能忘。”專(zhuan) 家認為(wei) ,不管用哪種渠道,內(nei) 容始終是出版社的核心競爭(zheng) 力,優(you) 質內(nei) 容是出版社做好一切營銷的基石。互聯網時代,出版行業(ye) 應該當好“知識服務者”,結合讀者需求發揮專(zhuan) 業(ye) 化特長,探索IP運營、研發周邊產(chan) 品等。
打響品牌,完善知識服務
跟隨直播鏡頭,讀者“走進”5位平均年齡80餘(yu) 歲的編輯家中,觀覽他們(men) 的書(shu) 房;在線聆聽多位作家講述自己與(yu) 出版社的文學情緣,回顧作品難忘的出版故事……今年3月,人民文學出版社舉(ju) 辦“你好,人文社——慶祝人民文學出版社成立71周年”直播活動,作家、老編輯與(yu) 讀者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匯聚“一堂”,共同感受文學的溫暖和力量。據統計,網友在線觀看量超過100萬(wan) 人次。
作者做客直播間,講述作品背後的故事,在線暢談創作心得;編輯展示工作場景,為(wei) 每本書(shu) 製作配套短視頻,與(yu) 讀者直接對話、積極互動……為(wei) 滿足不同讀者需求,不少出版機構策劃主題鮮明、頗具特色的線上直播活動,令人眼前一亮。
“過去,出版社邀請作者到書(shu) 店、大學等文化場所與(yu) 讀者見麵交流很普遍。數字時代,知識傳(chuan) 播推廣的方式也應隨之而變。”中信出版集團品牌總監孔彥接受本報采訪時說,線上直播逐漸成為(wei) 讀者喜聞樂(le) 見的獲取新知的方式,讀者可以充分運用碎片化時間,不受時空限製地聆聽作者的深度講解,更直觀地了解圖書(shu) 內(nei) 容。據介紹,中信讀書(shu) 會(hui) 是中信出版集團為(wei) 順應出版融合發展趨勢而打造的知識服務品牌,常以直播的形式為(wei) 大眾(zhong) 提供知識服務。今年中信讀書(shu) 會(hui) 推出“中國經濟的信心與(yu) 道路”專(zhuan) 題,邀請經濟學家在線分析中國經濟的前景和機遇。該專(zhuan) 題總播放量達1427萬(wan) ,廣受關(guan) 注和好評。“好的內(nei) 容達到幾百萬(wan) 甚至上千萬(wan) 的播放量,這是以前做線下活動所無法想象的。讓有價(jia) 值的知識得到更廣泛的傳(chuan) 播,是我們(men) 出版人始終追求的目標。”孔彥說。(李雪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